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转型研究

2018-03-21 11:30周建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

周建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2-000-03

摘 要 实施转型升级是商业银行面对经济“新常态”提出的新的战略要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思维正不断地深入人心,这是商业银行进行转型发展的动力。作为互联网核心的“大数据”战略深刻地影响着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在巨大的中国金融消费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积极探索转型方案,深入挖掘市场机会,提高自身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而商业银行要将“大数据”战略成功地嵌入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就必须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科学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实事求是地进行战略定位,并围绕战略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 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转型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已经以互联网金融的形式逐渐渗透到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线上融资、网路理财、移动支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它们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作为孕育互联网金融的土壤,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电子商务逐步显示出超越,甚至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趋势。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也间接引发了金融领域的骨牌效应,所催生的“互联网金融”正显现出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替代效应。互联网金融业态下以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商等为代表的新金融势力,凭借所掌握以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核心优势,在支付、结算和融资等金融领域内迅猛布局、不断创新,预示着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银行将不再是客户办理存、贷、汇业务的唯一渠道。从短期来看,新金融势力在上述领域的变革尚不会对传统的银行业构成显著的冲击。但从长期看来,随着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日益壮大以及监管层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意见趋向明朗,新金融势力也必将谋求取得金融牌照,具备信用创造和融资服务这两项银行核心功能,从而对银行业产生根本和深刻的影响。这启示商业银行必须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业态,主动适应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动推动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以寻求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转型发展的需求,也促使商业银行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首先是成本低、效率高。传统的金融必须经银行和券商中介的匹配,就意味着对于资金的流动性有一定的限制,而互联网金融反而更加的灵活,完全能够依照自身的需求来匹配自身资金方面的供给。传统金融行业对信息处理方面需要花费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信息的对称性不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信息对称性让交易成本在进一步的降低。在互联网金融之下,互联网平台能够帮助资金供应方与需求方自主进行信息的交换、交易的撮合、产品与风险的识别、定价的形成,不会产生任何垄断利润与交易成本。

其次是覆盖广泛,发展快。目前,占据市场份额前五的互联网公司几乎覆盖了超过90%的互联网用户,而且月度覆盖用户数量超过了4亿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下,顾客能够打破地区与时间方面的限制,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通过互联网便匹配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资源,具有更加广泛的顾客基础。电子商务与大數据促进互联网金融得打长足发展,例如,在余额宝推出不到20天,其顾客总数量就超过了250万,转入的资金接近70亿元,根据统计结果,余额宝已经成为当前规模最大的基金,其总规模超过500亿元。

(二)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

1.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是指第三方机构为买卖双方的资金结算提供的担保系统,依托该系统,电子商务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在这个平台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将货款付给第三方平台,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已收可以发货;买方收货品后,再与第三方平台联系,确定可以将款项付给卖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网络交易的游戏规则,由第三方独立机构的介入可实现对买卖双方的有效监督和约束,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规避了双方的诚信风险,为互联网交易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和保障。目前,支付宝作为典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企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虽不长,但其发展势头强劲。截至年末,国内使用第三方支付的用户己经达到亿户,交易额达到万亿元。腾讯旗下产品微信客户端推出微信红包,该应用功能上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开启了移动支付的新篇章。

2.互联网理财模式。互联网理财业务由互联网企业与基金公司等机构共同推出的新模式,是一种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一些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都纷纷研制出各自的理财产品来进行互联网销售。这些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高流动性,投资者可以随时提取,并且仍具有较高收益率,这大大地提高了投资者的投资效率以及收益水平。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己较大地冲击了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一些银行的存款业务大大降低。在推出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中,余额宝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传统金融的合作产物,占在市场上占据了广阔空间,其独特的经营模式也被客户广泛接受。

3.众筹融资模式。众筹融资是指项目发起人通过网络平台筹集从事某种活动的小额资金,并向投资人提供一定回报的融资模式。根据投资回报形式的不同,中国互联网众筹主要分为商品众筹和股权众筹。商品众筹是以实物产品或服务为回报,类似于“团购+预售”的形式,典型代表是“点名时间”;股权众筹则以投资项目的股权或未来盈利为回报,且常于中小企业的初创阶段,如天使汇。众筹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截至2014年底,中国商品类众筹和股权类众筹共有116家平台公司,募集总金额累计超过4.5亿元。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网点业务的影响

(一)渠道分流的影响

由于移动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银渠道迅速发展壮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客户进行自助业务处理的重要渠道,自助机具和自助银行分流了大量柜面现金业务。2014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16.92亿笔,比上年增加204.56亿笔;交易金额达1339.79万亿元;银行业平均离柜率67.88%,同比增加4.65%;电银渠道对物理网点业务的替代率超过了80%。银行已经形成了以传统网点为主、电银渠道为重要补充的渠道格局。以某行天津分行为例,该行的电银业务分流率、手机银行交易量、自助银行单台日均交易量等电银业务数据逐年上升;而同期的网点柜面每日人均业务量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银行业务互联网化的深人,电银渠道的业务承载能力在逐步增强,分流了大量网点柜面业务。

(二)产品分流的影响

从储蓄类产品看,以前凭借网点优势,大型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资金来源优势,活期存款率普遍高于50%;但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直接导致银行低息揽储模式难以持续,存款流失,用户转移。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另一方面,以余额宝为首的“宝宝类”产品对银行存款冲击明显。在金融脱媒大趋势下,其他投资渠道蚂蚁搬家式的分流仍将继续,银行存款搬家将不可逆。

(三)客户分流的影响

以个人客户为例,许多必须验证客户身份的业务,如开户、办卡、开通新业务、申领网银口令牌等,因风险控制的要求,客户必须本人到网点办理,而后续业务如信用卡透支、贵金属交易、理财产品购买、结售汇等可能都发生在电银渠道。许多年轻客户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身份验证环节过多、操作复杂等原因,更多地会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网点仅仅起到了风险把控的功能,没有体现对金融增值服务的营销能力,反而由于挤出效应,将大量年轻客户和活跃客户排除在外。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之路

(一)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

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传统银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其核心是网点柜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可分三步走:(1)采取措施使现有业务流程更加高效省时。例如,建立统筹和引导机制,通过对客户进行分流和预处理,减少排队及柜台办理时间;(2)从流程间的逻辑关系优化、简化、整合现有业务流程。例如,将重复的多道流程工序合并;减少不必要的授权审查环节;将串行流程设计为并行流程。(3)再造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再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也就是说将原本方便于各职能部门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革和颠覆,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重新构建业务流程。进而以业务流程为中心进行组织流程、管理流程和决策流程的再造,最终在市场终端和决策高端架起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和服务流。

(二)完善软硬件环境

客户体验涉及到所有与客户直接接触的软硬环境,硬环境如网点柜台、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软环境涉及到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1)提升各渠道服务质量。包括服务人员态度好,服务质量高;自助设备可用且易用;网络平台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快捷高效。(2)拓展业务服务渠道。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打破服务的时空限制,适应客户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3)加强多渠道服务联动。对各渠道进行梳理定位,构建它们并联、串联、混联的运营模式,建立客户信息和渠道信息“共享资源池”,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实现随时、随地、随心的服务。

(三)推进产品创新

目前,我国传统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创新缺乏战略目标和全局统筹,产品创新机制不完善,产品的开发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产品创新与组织结构创新两者脱节等。面对客户日益丰富的需求,加之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银行亟需打破同质化格局,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方式。树立产品创新的战略定位,考虑客户需求的是什么,而不是银行想提供什么,以客户需求调查为基础,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按需进行产品研发,为客户制定特色化、个性化的产品,从传统的产品兜售者转变为适应客户的定制者。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机制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研发全流程,在产品概念设计、方案研究、投产评估等几个阶段持续性地“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研发产品,提升客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增加客户黏性。

(四)经营模式创新

传统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经营模式转型是关键。目前,主要的创新型经营模式有直销银行、社区银行、智能银行。下面,我们就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1.直销银行模式。直销银行是指没有物理网点,不发行实体银行卡,所有业务和资金操作都通过网上直销银行来办理的银行。直销银行的优点有提供簡单、方便、快捷的服务,降低运营成本,获取互联网客户和数据,有效解决线下覆盖面不足的问题。2013年9月18日,北京银行与境外战略合作伙伴荷兰ING集团合作,宣布成立了我国首家直销银行。2014年2月28日,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直销银行正式上线,成为我国首家投入运营的直销银行。民生直销银行取得一定成果,截至5月15日,开户数35万户,总资产达140亿,如意宝规模为139亿元。总的来说,我国直销银行才刚刚起步,发展还不成熟,在市场定位、产品设计、运营服务等方面仍需要继续努力。

2.社区银行模式。社区银行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中的“社区”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既可以指省、市、县,也可以指城乡居民的聚居区域。我国社区银行还并没有明确定义,但目前国内讨论的社区银行更趋向是资产规模较小、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或社区型网点。社区银行以其植根于社会基层,贴近政策、风险分散、信息充分、方式灵活等多方面的优势,可帮助传统银行优化业务体系结构,解决渠道直达终端客户等问题。2013年,以民生银行为代表掀起了一股兴建社区银行的热潮,随后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大型国有银行纷纷布局社区银行。然而,2013年12月13日,银监会发布《通知》,对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牌照范围、业务模式、风险管理、退出机制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这让银行社区金融的开设节奏趋于理性,也迫使已投入运营的“自助+咨询”模式社区支行被叫停。2014年6月,监管部门发放了首批社区支行牌照,牌照的发放意味着社区金融驶入了规范发展的快车道。从社区银行的运作模式上看,分为“有人”和“无人”两种模式,其中“有人”网点必须持牌,“无人”则必须自助。总体来看,我国社区银行模式仍处于探索和试错阶段,既需要从自身金融服务、产品创新、配套机制等方面寻找突破,也需要外部监管和政策的适应和引导,才能实现其持续健康发展。

3.智能银行模式。商业银行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互联网金融和银行同业竞争的压力,因此需要选择一种适合银行改进客户体验的发展方式,那就是设立智能化银行网点。某行某网点内部拥有最齐全的智能服务终端、客户自助式多功能打印机、智能取号机等多种设备,智能设备的使用使商业银行网点的柜台减少了工作压力,也实现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最近一段时间,客户在进行服务体验之后都表示满意,认为智能化网点一方面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大大缩短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可以满足客户办理借记卡、电子银行、大额转账等多项非现金业务需求。转型为智能网点后,该网点日均柜面业务量由300笔降低到180笔,而自助设备的日均业务量由50笔提高到170笔。没改造为智能网点之前,一个客户在柜面办理借记卡、电子银行大概需要花费20分钟,使用智能设备后,现在不到3分钟就可以完成,该网点的客户等待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0分钟提高到平均8.5分钟,大大节省了客户的等候时间,提高了网点业务处理效率。同时减少一名现金柜员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中,发挥该网点客户数量优势,打造一支业务全面、素质过硬的营销团队,提高网点的经营业绩。通过改造,该网点缩短了客户的排队时间,客户满意度也逐步提升,通过营销团队的外拓客户资源,也吸引了一部分他行优质客户资源,网点的经营效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结语

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银行网点要积极应对,制定措施积极转型,传统银行网点不会被互联网金融替代,互联网金融和银行网点相辅相成,并进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经验下,银行网点将会变成一个超级市场,不仅销售传统的金融产品,而且也能销售和商场、超市一样的实物產品,客户将会面临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而对银行网点来说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只有不断探索转型,银行网点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金融行业也将会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 赵国琴.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转型探索[J].农村金融研究,2006(10).

[2] 汪琪.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3] 郭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与转型研究[J].新金融,2012(8):41-43.

[4] 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1):15-16.

[5] 谢平.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04):24-31.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