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的产生和发展

2018-03-21 10:03张建霞
青年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起源发展

张建霞

摘 要:河南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戏曲。豫剧作为我国戏曲界的一大特色,它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把感情力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其表现出的是自然本色,更进一步将老百姓的生活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声情并茂的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河南豫剧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状况。基于此,笔者阐述了河南豫剧在发展的状况下遇到的问题进而探讨其对策。

关键词:起源;发展;河南豫剧

一、河南豫剧的起源

(一)河南豫剧的简介

河南豫剧是我国古代艺术五大戏曲剧之一,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剧种。起源于河南省,因在建国后河南简称“豫”,所以称为豫剧。其产生于明末清初,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更有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祥符调四大唱腔。豫剧以不同的唱腔将历史经典故事唱的深入人心,将历史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河南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在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老艺术家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更名为“豫剧”。在21世纪豫剧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戏曲中的榜眼。

(二)河南豫剧的流派

豫剧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分为不同的流派。主要有地域、语音不同形的区域性艺术流派,表演风格,弟子传承的风格流派。

豫剧中的四大腔调就是由语音、民间音乐不同而形成的。“祥符调”是以开封为中心,它的风格粗犷、高亢,代表人物有陈素真,她17岁就被誉为“河南梅兰芳”,代表作品《三上轿》《宇宙锋》;“豫东调”是以商丘为中心,它的风格是激昂,女声俏丽、明快,男声挺拔、昂奋,代表人物是刘忠河,成功塑造了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豫西调”是以洛阳为中心,它的风格优美悦耳动听、悲壮,代表人物有常香玉,代表作《花木兰》《红灯记》;“沙河调”则是豫南沙河一带,它的风格是活泼、激昂,代表人物有梁振起。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发展的进步,形成了现代戏曲派。现代戏曲派则是在艺术家杨兰春的指导下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和创新,学习专业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多种乐器作为音响效果,生动形象的塑造人物、演绎内容,使豫剧艺术在现代高科技快節奏的发展条件下成为一种朴实的、独特的艺术,这种风格突破了原有的局限。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一百多个院团被国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编。

(三)河南豫剧的产生过程

豫剧起始于明末清初。早期是“地摊”和“板凳头”没有舞台道具简陋。清朝末年也只是在乡村活动,在各地的庙会活动中搭台唱戏。1912年之后,中原各地寺庙多,各地戏班接到的登台表演的机会也多,以开封市为中心的河南豫剧开始传承和发展。

1935年豫西名角周海水率班到开封演出,受到豫东艺人的欢迎,为豫西、豫东调两大流派的交流开了先声。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一些爱国的艺术人士为了唤醒民众共赴国难开始用豫剧表演形式传递精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作品在戏曲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河南豫剧的发展

随着新时期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文化的传承,文化艺术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艺术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并出现了新的曲艺作品和伟大人物。豫剧的传统剧目达到上千个,大多以古代的英雄人物、经典故事为曲艺的主题,让人难以忘记的艺术代表作有《西厢记》《穆桂英挂帅》等。解放后中国国民党为表现文化的正统性,为了弘扬中原文化又将豫剧作为中原文化典型代表在台湾大力发扬。到了19世纪50年代中期一种新现代化的唱腔随之产生,代表作是《朝阳沟》。21世纪台湾的豫剧团首次以意大利著名歌剧《杜兰朵公主》开创豫剧跨文化演出,演出非常轰动,之后再度以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为题材,又有一经典豫剧《约束》横空出世。可见,豫剧的发展是以万变不离其宗的概念在与时俱进。

三、河南豫剧的现状

豫剧是我国戏曲界的一大特点,对于很多小戏种,甚至戏曲界周边文化都有不小的影响。豫剧在近几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瓶颈,在市场经济与现代文化的影响下,豫剧的发展市场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与现代的艺术相比在走下坡路线。现代艺术比古代戏曲艺术表现出了更多的因素,现代舞、现代说唱方法、现代作曲形式都影响了市场效益,观众对现代表演的喜爱以及对戏剧的不懂甚至嫌弃已经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在市场表面。据统计一场豫剧表演台下观众只有中老年辈几十号人观看,而一场演唱会有上千甚至上万人观看。现阶段豫剧人才的流失、储备的不足等问题更是严峻。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要找到问题的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河南豫剧在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继续发扬光大,并且成为永世传承的中华艺术瑰宝。

四、河南豫剧在发展中的问题

豫剧是戏曲中重要的一个元素,然而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今社会多元素的冲击,豫剧步入了一个尴尬低谷期,从以前的一票难求到现在的一哄而散均表现了豫剧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演唱缺少风格

戏曲是由音乐和演唱技法组成,具有特色的背景音乐,融入情感在内,再加上独特的演技则是戏曲的表达方法。演唱的技巧包括唱腔、唱技、吐字、声韵、风格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特色的是唱腔,唱腔的表现手法决定了一场戏剧的风格特色、人物的特征、故事的经典。

现今豫剧的演唱手法存在学院派单一性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声音特色演变多种演唱手法。豫剧均是以长篇唱词演出为主,也没有融入戏曲四功的其他三功即“念、做、打”。一场豫剧表演观众看下来只是千篇一律,演员的声音、演唱技巧雷同,艺术感在观众脑海中呈现了空白,戏曲内在的艺术感,丰富的情感都被长篇的唱词所催化。在豫剧中唱腔分男腔、女腔,但现在很多豫剧作品中男腔、女腔唱腔基本相同没有自己特色的音色,更没有把人物的唱腔特点表现出来。

(二)豫剧发展跟不上新时代观众的需求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论是经济、文化、生活等都在进步,人类的审美观、消费观念、甚至对艺术的喜爱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改变,豫剧却只接受原来的传统因素,未广纳接新,传统的服饰、传统的音调、传统的观念这些都使豫剧在文艺的道路上停滞不前,未跟上现在社会的审美需求。

戏曲能在艺术的道路上长期发展是因为创作的作品经典、人物刻画的形象。豫剧在戏曲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没有很好的得到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品守旧,以前的经典曲目广为流传,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审美观,以及对艺术的鉴别评审也在不断进步。经典的剧目总是在舞台上反复的重演,观众会失去对豫剧的兴趣。很多豫剧曲目在观念上没有创新,没有融合现代艺术的气息和节奏,没有贴近人类现代的生活,加之现代人很难接受古老的创作形式,没有新意、与时代脱轨,因此,豫剧不能满足新时期观众的欣赏水平和需求。

(三)豫剧专业人才流失

无论是戏曲还是舞蹈,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来说具有高素养、专业水平相对高才能更好地被传承。目前在豫剧这个团体人才的流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现象,很多豫剧工作人员因为要维持生活,再加上现在的戏剧行业不景气,各级表演团体中的优秀演员纷纷选择退出专业院团,还有许多从戏曲学校毕业的豫剧新秀从一毕业就改行从事其他工作,人才严重流失。

五、河南豫剧未来的发展对策

(一)豫剧创作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气息相结合

豫剧已传承300多年,豫剧精髓已深深扎根在中国艺术之中。豫剧作为河南的特色剧种,有很强烈的地方气息,之前豫剧的创作是一些经典的古代历史,今天的豫剧不仅要传承传统艺术还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的文化元素,将现在的人物生活、经典的感人故事、人物的丰盈形态编创到豫剧艺术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将豫剧继续传承发扬,创作出震撼世界的文艺作品。

(二)豫剧古典艺术与现代媒体相结合

豫剧演艺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员地位在这个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时代已大大降低,豫剧的表演人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面临老龄化,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崇拜现代的文化艺术、演唱手法、生活节律。在艺术发展传承的道路上人类是一个很好的介质,因此,豫剧演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从古到今一直流传着“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台上一分钟,台上十年功”的谚语,豫剧需要将念、唱、打、做这些基本功练扎实。要传承豫剧,使豫剧走向观众、深入观众内心,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门可以创办豫剧学校,将戏曲的基本功从小抓起,让戏曲中的各个角色全面发展。另外,还应结合相关的电视栏目多宣传豫剧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网络让中国的传统艺术走向国际化。

六、河南豫剧的魅力

河南豫剧之所以被广大观众喜爱是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人们所熟知的河南电视节目《梨园春》作为一项重要的传播媒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节目的准时播放使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侨胞都能了解到豫剧的魅力。豫剧的表演具有强大的地方特色,它以古代历史人物为基础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再加上豫剧的特色唱腔,比较贴近人们的生活且通俗易通,更能将故事演艺的淋漓尽致,还有就是基本功的结合又将剧情完美的展现,将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发扬光大。

七、结语

豫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豫剧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豫剧的诞生、传承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人们应正视豫剧的现状,积极的创新改革,将豫剧的一些旧观念修正,将豫剧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将豫剧的专业技能创新、编曲制作贴进现代生活。只有不断地创新改革,不断地发现传统豫剧文化的不足才能把豫剧艺术在传承古老艺术革命上重新走出去,唱腔表演才能在新世界新艺术形态上创新,才能有更大的突破。只有不断努力河南豫剧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辉煌。

参考文献:

[1]王碧瑶.多维文化视野下的河南豫剧现状调查研究[J].戏剧之家,2012(3).

[2]吴素珍.豫剧的形成与发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起源发展
圣诞节的起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