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唱片吃掉它,现在美食也不安分了

2018-03-21 00:12姚芳沁
第一财经 2018年8期
关键词:棒棒糖甜点小人

姚芳沁

就读于瑞士洛桑设计学院的Erika Marthins小时候总会把自己想象成某种食物—有感情,还会说话。这段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的童年畅想并没有因年龄的增长而被遗忘。2017年年底,爱吃甜食的Marthins真的在技术的帮助下,做出了三道会“自我表达”的甜点。

这三道甜点分别是一个能动的果冻、一块藏着字的透明棒棒糖,以及一张巧克力唱片,它们是Marthins的毕业作品。

那个能动的果冻是Marthins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下属机构智能系统实验室合作完成的。Marthins在2017年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大会上看到EPFL展示了可食用软体机器人技术,不过,EPFL发明这项技术的目的主要是应用于医疗实践和救援行动。Marthins借用了他们的技术,创作出这道看起来有点像活动的章鱼触角的甜点。其主要材料是明胶,依靠空气驱动,充气时会发生弯曲,气压降低时,会再次伸直。

第二道是名为“甜蜜的光”的棒棒糖。它看起来只是一块普通的圆形透明玻璃,不过用手电筒照射其表面,并将手放置在与光源相对的另一面,手上就会显示出隐藏在棒棒糖中的文字。Marthins找来了瑞士技术公司Rayform合作,利用灯光塑形技术和计算机算法,精密设计棒棒糖表面,使得光线照射到棒棒糖表面时,经过折射,可以显示出隐藏文字。

最后一道甜品巧克力唱片,不仅完全可食用,并且还是一张货真价实的唱片,把唱针放在转动的巧克力上,就可以听到英国摇滚乐队The Tornados的作品Life on Venus。

尽管其音质还比不上普通的黑胶唱片,但是唱针在巧克力凹槽中划动摩擦出巧克力碎屑,使得音乐播放的同时还会散发出巧克力的香味。遗憾的是,分布在唱片表面的凹槽,只经得起一次使用,因而在听完一曲后,就只能将整张唱片吃掉。“你吃东西的时候,只能在吃之前看到美食全样,所以人们会珍惜这个过程,甚至带有些神圣感。”Marthins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表示,这3道甜点,虽然融入了不少高技术,但内部均未插入任何电子器件,因而可以放心食用。

在Marthins眼中,食物的可塑性很强,远远好于金属或是玻璃等材料。“如果只是从材料的角度来看,美食拥有一切,它有丰富的颜色,可以是柔软的或是硬脆的,美食是一种非常完整的材料。”

Marthins将这些甜点称为“增强版食物”,它们可以为菜品新增一个维度—美食为人体提供营养,但它同时也是有趣而令人愉悦的。现在,它们还可以变得具有互动性,这就开启了一种新形式的体验。你不可能每天都吃同样的东西,那为什么不能把吃的体验也设计得更丰富呢?

“我想要创作一种不同寻常的、为个人定制的体验,改变我们对食物的看法,以及我们和技术的关系,把数据融入到美食的叙事中,可以延伸出无限可能。”Marthins所设想的互动式甜点不应该是科幻式的,而是戏剧般的,就像一场小型演出一样。

事实上,一些餐厅已经把“互动式的演出”搬到了餐桌上。

2015年,来自比利时的艺术家Filip Sterckx和Antoon Beeck利用投影技术,在就餐者面前创造出了一个拇指大的虚拟小人。“用3D软件渲染过后的小人看起来就和真人一样,这只是一种视觉错觉。”Sterckx说。

他们所创作的餐桌动画在YouTube上很快获得了超百万的浏览,这引起了Nadine Beshir的注意,在餐饮行业工作的Beshir意识到,将美食、技术和故事三者结合起来,会有巨大的商机。于是她在伦敦开了一家餐厅,专门提供这种动画表演式的就餐体验。

在名为《小人厨师—马可波罗的足迹》的节目中,就餐者会在餐桌上的虚拟小人的引导下,体验一场以丝绸之路为灵感的美食之旅。整场体验长达120分钟,小人厨师是通过隐藏在顾客头顶上方灯罩中的高清投影仪投射在桌面上的。

服务员会在顾客面前先摆上一本书,小人就会从书中跳出来,边翻动书页边讲故事,之后小人又会出现在餐盘上。每一道菜都讲述了小人厨师在美食旅行中获得的灵感以及收集到的当地特色食材,比如用干冰包裹的来自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羊肉。服务员需要将餐盘和餐桌装饰摆放在特定的位置,来配合小人的叙事表演。

Beshir表示,使用投影仪以及其他调动视听等感官的方法正在餐饮行业流行,不过要让就餐体验更有沉浸感,秘诀在于要把技术作为讲故事的工具,而不仅仅为了炫技。“这就好像是一场话剧表演,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媒介罢了,而美食就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你得掌握好节奏,就餐的节奏必须与叙事的节奏统一。”Beshir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年轻消费者通常把体验视为他们的社会资本,在为自己创建的社交身份中,分享他們参与某种体验的过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段好的美食体验,视觉享受是极为重要的,品牌已经开始接受在美食上加入一层虚拟效果的做法。“不论是采用虚拟现实还是增强现实技术,都是为了向消费者传递教育或是启发的信息,鼓励他们为此掏腰包。”开设了美食体验咨询服务公司的厨师Jenny Dorsey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成立十年的美食设计公司Bompas & Parr被称为美食界的疯子,他们总能设计出惊人的美食装置,可口可乐、奔驰、LV、三星和联合利华等知名品牌都曾向它寻求创意。

“我们称自己是体验设计师,我们创造令人难忘的体验,通常都是围绕美食,因为这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场景,我们取悦的是人们最敏感的肚子。”Bompas & Parr的联合创始人Sam Bompas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Bompas表示自己事实上对美食没有太高的要求。他所感兴趣的是把美食体验拓展到其他领域,可以是戏剧或是表演,它们本身就能对人的感官产生巨大的冲 击。

2016年年初,Bompas & Parr为英国巧克力品牌Thorntons在购物中心的门店内设计了一个名为“感官收集器”的装置。体验者会先接受一项关于巧克力口味的问答测试,这项测试会检测出该用户最适合怎样的咸、甜、苦味口感比例的巧克力,然后体验者就可以钻进这个“感官收集器”,一边品尝定制口感的巧克力,一边享受配套的试听体验。体验者会戴上一个用脑电图技术改良的耳机,监测品尝过程中的大脑活动。“感官收集器”内呈现的视觉画面是根据体验者的口感喜好测试结果所决定的,脑电图技术会根据捕捉到的脑部活动生成匹配的画面。

“技术的开发通常都是在孤立的状态下完成的,要么是桌面程序,要么是移动App等等,但这些孤立的技术需要融合,让人们能无缝地体验它们,这样它们才不会感觉那么人工化,才能更接近自然生活,这才是深度的技术,数字化和真实世界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Bompas说。

在去年12月由Bompas & Parr举办的圣诞晚宴上,推出了一款双折射鸡尾酒,在手机镜头的拍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既然人们已经习惯在吃东西之前,拿出手机拍照,把图片发布在Instagram上,这种习惯性动作就不应该与美食体验孤立存在,而是成为体验的一部分。

技术除了能增强就餐者与美食的互动性体验,还能让人们享受食和保持健康两不误。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与信息科学教授Katsunori Okajima用增强现实技术把手中的金枪鱼寿司“变”成了三文鱼寿司—当然,这只是用技术蒙骗眼睛的伎俩。这项技术已经足够成熟,甚至当用户咬一口寿司时,视觉错觉仍旧不会被拆穿。人们完全可以点一盘虚拟菜,尽可能满足视觉食欲,卡路里甚至是过敏性食物的烦恼都不用担心,因为你并不是真的在吃这种食材,而是健康的替代品,这可以让人们没有负罪感地尽情享受任意美 食。

人工智能这个热门的技术也会影响到“吃”这件事。人们可以用它来实现一些梦幻般的晚餐派对场景,不论现实人物还是虚拟角色,或是已经去世的人,都可以被邀请坐在餐桌前和宾客共进晚餐。他们会由外貌相似的演员扮演,佩戴一个隐藏式耳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耳机向演员指示该如何像原型人物那样与宾客互动交流。Bompas & Parr预计今年内就会推出一场莎士比亚主题的晚宴,到时莎士比亚本人会親自到场。

“论科学和技术,有人比我们钻研得更深入,论美食,也有米其林大厨在我们之上,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把它们组合起来,而这种创新是前所未有的。”Bompas 说。

猜你喜欢
棒棒糖甜点小人
熊妈妈的甜点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搞怪的甜点
指印小人来了
大灰狼的甜点屋
木勺小人
甜点师 美丽不止多一分
棒棒糖的求助信
摔倒后,地上还有根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