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魔力

2018-03-21 21:17何子维
南风窗 2018年5期
关键词:湖南卫视娱乐

何子维

2018年一开头,湖南卫视一档叫《声临其境》的综艺节目声名鹊起。在娱乐圈一片浓脂艳粉的油腻印象下,蜕去装饰,让大众“用耳朵说话”。

“别开声面”背后,更有价值的,也许是中国综艺终于在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了。

历时七个月,从策划到录制,从一个团队单打独斗,到整个电视台头脑激荡,激发了集体的热忱和对电视娱乐产业的重新认识,《声临其境》的成功,不仅是湖南卫视原创娱乐节目的成功,也预示着传统媒体可以绝地反击。

声音的诱惑

2月4日下午5时,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湖南卫视原创娱乐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第八期开始录制。1400平方米的录制大厅,300个固定座位,从两点开始排队的观众徐徐入场,排在后面的观众,直接在红色软椅旁的台阶上屈膝而坐。暖黄色的灯光打在环形的舞台上,一片狼藉。

距离“兵荒马乱”的舞台十米左右,本期的四位嘉宾之一郭涛待在“小甜甜”化妆间做录制前的最后准备。郭涛戴着一副白色耳机,左手雪茄,右手手机,眼睛盯着手机几乎不动,手机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三个片段。

上台后,郭涛无法记住绕口令,重复了四、五遍,还是不行,只好借助大厅左侧的提词器,这样一来,他与其他三位嘉宾的互动变得困难。这时候,郭涛的喜剧演员本质反倒暴露出来,他几乎僵硬的身体和神情瞬间吸引了台下的观众,笑声起伏。

演员离场,导演突然窜到舞台中央,举起话筒吼道:“刚才那六个兵,赶紧给我去后台好好练,跳的是些什么东西!”

节目录制到凌晨两点才结束,花了将近12个小时。这12小时,与其说是对观众耐心的考验,不如说是对节目质量的检验。

《声临其境》是湖南卫视2018年1月推出的一档声音竞演娱乐节目。第一季计划播出十二期,每期节目分为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中,四位嘉宾在配音间用声音表演,现场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到第三个环节,四位嘉宾才全部亮相,互动搭档,共同完成一场基于声音特色的大剧表演。通过三轮竞演,现场观众选出当晚自己最喜欢的“声音之王”,胜出者将参加本季最后一期“年度声音大赏”。

众所周知的湖南卫视热门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歌手》的录制现场在湖南卫视的主楼,与《声临其境》的录制现场相距15分钟的车程。这15分钟车程的距离虽然不长,但似乎暗示着,像《声临其境》这样的娱乐新秀要追赶并且超越老牌节目,有一段路要走。

作为国内首档声音魅力竞演秀,《声临其境》自1月开播以来,以不俗的收视率验证了它的观众缘。到第五期,《声临其境》以7.05%的全国网收份额,39.7%的忠实度,获得了连续五期双网第一,单期收视份额第一的“五连跳”。

除了观众的积累,还有参演嘉宾的认同。王劲松是从电视剧剧组赶过来参加第八期录制的嘉宾,因为时间紧,他穿着电视剧剧组的戏装直接上台。这位《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荀彧、《琅琊榜》中的言侯爷,可谓风头正劲,他坦言:“这是目前卫视节目中很棒的节目,也是我个人较喜欢的。”所以当节目组发出邀请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内容表现突出却没有相匹配的商业吸纳能力,是当下困扰电视台的一个隐忧。见到湖南卫视广告部副主任徐跃武时,他的同事正在办公室分发大红色的外套,徐跃武打趣说:“今年大家伙儿可以回家过个好年了。”

把《声临其境》这样全新的娱乐节目出售给害怕风险的资本市场,难点在于,如何把《声临其境》的短暂性的话题和非流量型明星特点,与互联网时代单调性与消耗性结合起来,避免公众情绪的一拥而上和短暂兴奋。徐跃武没有讲,他的记忆点停留在转折的时刻—“第一期节目播出后那晚,广告商立马预约了第二季的广告。”

当初录制完第一期节目,张国立把“声临其境”的书法作品送给制作人徐晴的时候,是出于一种美好的祝愿,他也许没有料到节目会如此的成功。作为湖南卫视的资深制作人,徐晴自己也不笃定。

近年来,朗读模式节目小面积井喷,比如《诗歌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给徐晴团队提供了灵感,但要避免重复,必须另辟蹊径。

近年来,朗读模式节目小面积井喷,比如《诗歌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给徐晴团队提供了灵感,但要避免重复,必须另辟蹊径。

受到日本声优剧的启示,大家想以配音为主线,放大其中的某些元素做一档节目。2017年4月底开始,倒腾了20多天后,徐晴发现整个团队都呈现了疲态。那时候,正好台里有一个成熟模式的节目在竞标,“太难了。虽然想法很好,但是真的好难搞,我们打算放弃”。好在湖南卫视的领导出面鼓气,心有不甘的徐晴团队重整旗鼓,“从头开始查资料,北京、上海的译制片厂去了个遍,去了解配音演员的生存和工作状态,然后又开始苦苦的公关之路”。

徐晴所坚持的“声音”,有一种曲高和寡的气质,与当下流行的电视清谈、娱乐为先,启发为副的娱乐之道大相背离,不仅让深谙电视制作之道的同行替她着急,就连第二期参演嘉宾张铁林也为这档毫无头绪的节目捏了把汗。

“那个大大大什么?”张铁林记不起来了。

“大张伟?”徐晴想了想。

“对,是不是他主持?”张铁林说。

“怎么了?”徐晴有些不解。

“我觉得他最具有娱乐精神,而湖南卫视最不能缺的就是娱乐精神。”张铁林暗示说。

“在视觉暴力的时代,你要做碎片化的广播题材,怎么看都不像一个电视化的东西。这不是逆行吗?”这是业内对这个节目最多的质疑和非議。正如居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指出的:人们最热衷的消费活动是观看,因此,一个明星的商业价值首先就体现在他的曝光程度。但这没有动摇徐晴的决心。在配音演员的幕后工作性质与“曝光程度”冲突的传统电视制作诉求下,她果敢地选择了反向思维。

节目播出即大获成功,但大家都没想清楚为什么。直到第三期,配音桥段铺天盖地出现在网上,他们才发现,原来碎片化了的声音刚好满足短视频的特点,与网络传播的优势恰好契合。

“飙计划”

2017年湖南卫视启动“飙计划”,孵化创新型电视节目。到7月份,“飙计划”收到了500多个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评选、调整、完善,决出上档的只有6个节目。据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主任罗昕介绍,《声临其境》是这6个节目的冠军方案。

“飙计划”这个名字是湖南卫视总监丁诚取的。“飙”是一种上古神兽,天生驭风而行,毕生追求极速。丁诚认为,“飙”这个字“很契合湖南卫视的价值观”。丁诚想要“创建中国最好的电视创意乐土,吸引这个国家乃至这个世界最好的电视创意,去服务于观众和时代”。

创新研发中心是“飙计划”的伴生品,目的在推动创意完成。只要有创意,即便一个小火花的idea,无论湖南卫视内部还是外部的团队或者个人,都可以交给创新研发中心,让其帮助引燃、完善、成熟。这与2005年同样是湖南卫视的现象级节目《超级女声》“选秀”有些类似,扮演着造星工厂角色,但难度更大。

进入“飙计划”的各种方案,要经过初选、复选、决选,通常情况下,大概只有12到15个方案,也就是3%的概率可以进入宣讲环节,这是第一关。《声临其境》打通第一关的时候,已经改了28稿。

难关在第二关,湖南卫视称作“样品点映”。创意者把方案的平面PPT,制作成具象的画面,由湖南卫视制造过现象级节目的资深电视人来评审。

罗昕很看重“样品点映”,认为这样“大家有一个靶子可以去打,它的好或者不好都看得到”。重要的是,“样品点映”为被点映的样品营造了一个“试错”的环境,“有调整的空间”。

徐晴把《声临其境》的样品送去点映的时候,创新研发中心就一直在“纠偏”。比如,现在节目上担当学习、与观众一起猜嘉宾的新生团,最初的设计是带着迷弟迷妹心态。又比如,嘉宾间设置最初为强烈比拼,后来意识到配音不是一个人单独的事,为了让嘉宾在节目里是有交集的,将原设计的PK机制弱化了。

“样品点映”还向广告客户提供节目样品参照,“那些有针对性、与节目气质相合的目标客户就开始愿意埋单”。徐跃武说。毫无疑问,样品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内容获取资本的距离。

湖南卫视的创新,这些年倍受业内外关注,不是做加法,也不是做乘法,而是要做化学反应。丁诚常常对湖南卫视的导演们说:“要大胆加入新要素,催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情感能量,构建新的世界观。”

奇思妙想、制作团队、创新生态、孕育结构、资金拨付,所有的化学元素,必须最大程度地集结,涌动,发酵,最后才能心满意足地增值。就像罗昕,从《快乐大本营》任时最长的制片人,到挂帅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她的履历就是“将一个栏目的经验转化到一个平台,这是思维方式的升级,也是一次血液的造血”。

电视是什么?是同一时间大家一起开机的一种仪式感。这一刻大家集中关注同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就能达到被传播的最高峰值。

娱乐怎么传递

《南风窗》在2016年指出了一个现象:娱乐明星在这个社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关注度、话语权,以及利益分配的份额。

两年过去了,两年前的焦虑还在继续。娱乐明星的片酬动辄几千万甚至过亿,在这个快钱统治的天下,节目的原创性和演员的匠人精神,并没有如鱼得水般呈现在荧屏上。

罗昕记得,几年前的戛纳电影节或其他电影节,里面全是中国公司和中国电视台在穿梭,购买成熟且热门的海外节目模式,让所有人翘首企盼,并争得头破血流。

这就是后来被业内外诟病的所谓“模式购买”—购买方将节目的名称使用权、制作流程,甚至包括制作团队一并购买引入。“模式购买”既承载了走捷径的侥幸,也承载了达富贵的愿望。

可是,“同一瞬间、同一类型的节目井喷,观众审美疲劳,导致中国用短短5年时间,把国外用了15年、20年的时间搭建的节目模式,通通消耗殆尽。”作为电视行业的“资深玩家”,罗昕毫不掩饰自己的痛心。

根据艺恩视频智库数据显示,随着互联网成长,网络综艺凭借投资规模、卡司阵容及制作质量的不断提升,2017年新播季播电视综艺149部,共产生流量566亿,季播网络综艺上线133部,共获播放量440亿。网络视频的数量和流量的爆发,印证了罗昕的說法,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媒体的各种资源,已经充分市场化。

其实,由不得人们不承认,任何痛心疾首都不足以阻挡这个社会的泛娱乐化,不足以警惕商业机制成为公众娱乐生活的主要推动力。徐晴则有一种波兹曼式的留恋:“没有一个制作人不想做原创节目。”她的感触更为直白:“千万不要把观众当傻子,低估了他们,他们太聪明了。”

如果回到精英主义“文化兴国运兴”的视角,即便大众媒体依然具有娱乐价值,也必然是带有强烈的审美情趣的。某种程度来说,传统媒体行业乃至国家层面,复兴电视节目可谓不留余力。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对引进模式数量做出限制。在业界,今天做电视节目这一代人是能量蓄积、知识储备较为完善的一代人,也是向原创复兴、向精英主义过渡的一代人。

在从湖南返回的路上,我看到《声临其境》在豆瓣网上有1.5万人评价,得分8.3,4星以上的评价占81.6%。我想起丁诚的一段话,大意是,大众的自我意识普遍开始觉醒,早已不再整齐划一地追求物质成果,追求娱乐至死,大家开始思考起生命的真谛,生活的意义,试着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定调。年轻一代尤其明显,不高明的泛娱乐传递,对他们一点用都没有。

对话罗昕—-不断与新的自己相遇

Q&A N-南风窗 L-罗昕

N:《声临其境》是湖南卫视原创播出的全国首档声音魅力竞演秀,在国内,原创并不被大家看好,你怎样看?

L:很多人以为原创是天方夜谭。关键要明确目標,说服自己。比如游泳,我们是被父母直接扔进游泳池的,而90后会请非常专业的教练。于是在每一个领域就会产生一个行业,如果将文化赋予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就有了附加值。原创就是要不断增加附加值。

像腾讯、Google这些公司,花最大力气做的就是创新。它要成为制定行业标准的公司,它就必须步履不停。湖南卫视有一个特别好的传统,就是整个公司都在孵化新生儿。“飙计划”实施时,所有领导、业内资深人士都会来,根据自己多年在业内的摸爬滚打,为新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任何事物的生命都是抛物线。欧美或亚洲其他国家的电视行业曾经历了最高峰,现在面临下滑。随着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电视行业也蒸蒸日上。形成中国自己的电视框架、模式宝典,并售卖给其他国家,完全可能在未来发生。

N:《声临其境》的成功是否可以理解为,创新元素是锦上添花,制作团队的创新能力才是核心?

L:肯定是的。湖南卫视的战斗力,是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核心竞争力。像我这一代的电视人,20岁进入湖南卫视,到现在40岁了,伴随着湖南卫视的成长,我们积累了大量举办大型晚会的经验。比如我做过六届金鹰节的颁奖晚会、湖南卫视的春晚、元宵喜乐会等等。这个过程会培养你把控一个大型节目的综合素质,比如邀请嘉宾,现场控制,舞美、灯光、道具的设置,后期效果,都是日积月累的。你会不断与新的自己相遇。

这样就培育了一代湖南卫视人。比如《歌手》、《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的团队,他们快速崛起,当开始购买模式后,海外团队在陪着他们狂奔。

N:湖南卫视创新生态的建立,意味着各个卫视间的距离是呈现出马太效应的?

L:就是马太效应,不可避免,最终在金字塔尖的就是一小撮,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顶尖的卫视的优势包括快速地瓜分资源、抢占空间、聚集资本,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决定业内环境。一线卫视的一档节目抵一个卫视的收入的情况,不是不可能。

N:近几年大家都在热炒新媒体,唱衰传统媒体。《声临其境》的表现证明,只要有好的产品,传统媒体依然能够屹立不倒。

L:电视是什么?是同一时间大家一起开机的一种仪式感。这一刻大家集中关注同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就能达到被传播的最高峰值。而网络上有一个好的节目,八点首映,可是很多人不会在八点就一定要去看,也许你早十分钟,我晚三十分钟,或者他明天再去看,时间点就被分散了,话题的养成发酵就很慢,那么节目的理论、观点、宣传效果也是分散的。

你要做电视,就要成为一个杂家,对各方面都要了解,我把网络作为一个吸取各方面精华的途径,但是我不认为它特别有营养,像吃宵夜,好吃,还是要吃正餐补充营养。任何一个东西不能说会完全被另一个东西取代,慢慢就会发现,传统与新媒体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电视是更具备尝试体量大的载体,网络更具备短视频的传播,一种快餐、细碎、空泛的讯息。

网络可以做很多现电视不能涉及的,比如选秀。这就意味着电视与网络可以强强联手。我们创新研发中心正在探究,无论是电视台内部,还是外部的公司,包括BAT,好的作品大家合作、优化,市场就会慢慢建立。重要的是最后做出“零差评”的节目。不是说没有瑕疵,不可改进,而是通过不断构建崭新的媒介与观众关系,做社会快乐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湖南卫视娱乐
我的生活自身就是一种娱乐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从湖南卫视的成功看人力资源管理
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的特色——以《一年级》和《奇妙的朋友》为例
娱乐眼
媒介融合时代下电视媒体的应对——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重新启动为例
湖南卫视《一年级》第3季立项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联动效果研究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