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兰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 404000)
我院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共75例,均为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收治患者,X线片及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男26例,年龄70~91岁、平均(73.5±3.2)岁;女49例,年龄55~87岁、平均(68.5±3.2)岁;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冠心病11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7例。
饮食护理。①钙及维生素D。钙摄入量不应低于5000mg/d,老年人额外补充VD,其量应不超过500 IU/d[2]。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办法:适宜老年人饮用的含钙高的食物有乳类及乳制品、豆类与豆制品、虾皮、花生酱等,其中奶制品是钙摄入最佳来源,250mL牛乳中含250~300㎎钙。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蛋黄。②蛋白质与维生素C。高蛋白饮食及维生素C可增加机体钙的吸收。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缺乏均会影响骨的生成,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鱼、虾、黄豆、奶制品等,富含维生素C有蔬菜、水果,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60g~70g,维生素C 300 mg。还应补充与骨代谢有关的其他营养元素如钠、维生素K等。③其他饮食禁忌。戒除烟酒,少喝咖啡、浓茶。吸烟会增加骨质融解、助长骨质疏松。酒精对肾有一定的损害,可降低肾对钙、磷的重吸收功能。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减少糖、盐摄入。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并发症较多,同时因骨质疏松症容易发生骨折,甚至多次受伤多次骨折,治疗时间长,导致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出现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应和患者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述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充分了解,以减轻焦虑、恐惧的不良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运动护理。规律性地运动锻炼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的益处为:①增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②增加摄氧量,肌肉的质量,骨骼的密度;③使内分泌发生正向改变,从而提高性激素水平;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及钙的保留与沉积,增加骨组织的血流量,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升高,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运动要根据年龄、体质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活动方案,同时注意运动适度和适量,一旦出现身痛、胸痛、胸闷等,应减少运动量或停止活动。适合老年人运动的项目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及健身体操等。
疼痛护理。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痛及全身性疼痛。应多与患者聊天,听轻音乐等分散患者注意力,症状较轻者可予以轻柔按摩或热敷,并注意保暖;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在膝关节下垫软枕,保持膝关节于功能位。
健康教育。健康指导能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了解,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预防及阻止疾病发展。可采用口头宣教、文字宣教、个别指导等不同方式进行宣教。不易饮用生水,特别在清晨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钙离子的摄入受阻,肠黏膜酶活性降低,从而出现肾远曲小管吸收钙、磷功能下降,出现骨质疏松症。多接受日光浴,增强体质,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与体内钙磷的吸收。
用药护理。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维生素D、钙制剂、降钙素、二磷酸盐类、氟化物等。由于骨质疏松症病程长,需要长期服药,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不得随意加减。对于记忆力障碍患者在药瓶上标明用药时间、使用剂量等,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早期预防措施。①雌激素能有效预防绝经后快速失骨,保持骨量,并减少骨折发生率,但要无禁忌症才可使用。②终身适量钙摄入和体力活动是减少成年后骨质丢失的有效措施。
建立安全环境。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故应保证住院环境安全,如病房走廊浴室光线明亮,地面保持干燥,设扶手,家具不可经常变换位置等,日常用具尽量放置床边,加强巡视,预防意外的发生。
75例均好转出院,随访1~1.5年,无再发骨折。
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安全防护意识,预防OP的发生,降低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