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伟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肛门排气时间延长、肠鸣音、肠蠕动降低、消化功能不良等[1]。笔者对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其在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共50例,均为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患者,为全身麻醉开放式腹部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8~66岁,平均(54.1±11.2)岁;阑尾手术10例,急性肠梗阻手术8例,肝脏5例,疝气手术2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0~68岁,平均(55.1±11.4)岁;阑尾手术9例,急性肠梗阻手术9例,肝脏手术4例,疝气手术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①手术前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职业、文化水平及接受程度,采取个性化的交谈方式,向患者讲解手术前的准备、手术的治疗方案解过程、手术中可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让患者对对手术有全面的了解,并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让患者和家属放心。②在手术之后密切观察症状,有无术后体温升高,体温降低,术后高血压等情况,如有这些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对症治疗。③根据肠功能和生命体征恢复情况,并且为其及时补液,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不同的肠外营养支持,并且观察是否有感染的情况。④术后6h患者平卧位改为半卧位,防止未清醒时呕吐造成吸入性肺炎。⑤还要对手术之后患者所处的环境、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准备好抢救用品及药品,安全的搬运到病床,避免振动。拔出导管之后床边活动,排气之后给予半流质饮食。
观察组加用中医护理干预。①穴位按摩护理:按摩足三里穴位。手术8h之内对足三里穴位进行按摩。患者为仰卧位,双腿弯曲用大拇指指腹对患者双侧足三里穴位进行按、点、揉,每次10min左右,6h之后再次按摩,每天2次。②耳穴按摩护理;耳廓常规消毒,选胃肠、膀胱等的穴位,贴籽按压,边贴边压,用食指和拇指放于穴位的正面、背面,指腹同时用力压贴于皮肤表面的王不留行贴,用力由轻到重,直到出现酸麻胀痛或灼热感为得气,每穴轮流按压1次,每穴每次2min,每日3次。③体位护理:患者改为半卧位后,每2小时进行翻身等更换体位,避免引起不适或压疮。
麻醉清醒后每4h进行腹部听诊,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同时询问并记录肛门排气、排便出现时间,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胀气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h,±s)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h,±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肠鸣音恢复 首次排气 首次排便对照组 25 33.16±7.12 55.15±9.75 69.63±4.51观察组 25 18.95±3.85△ 33.15±9.85△ 53.26±2.54△
两组胃肠胀气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胃肠胀气改善率23例(92%),对照组胃肠胀气改善率12例(48%),胃肠胀气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恶心呕吐、肠粘连、腹胀及尿潴留分别为3例(6%)、2例(4%)、3例(6%)、4例(8%),观察组恶心呕吐、肠粘连、腹胀及尿潴留分别为1例(2%)、1例(2%)、0例(0%)、1例(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25例(100%)、对照组20例(80%),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一定的理气消胀、化积行滞、强脾健胃、补气行气及疏通经络的作用,按摩足三里穴位能够促进肠胃蠕动,降低腹胀、恶心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表示[2-3],足三里穴在受到刺激之后能够有效恢复脑细胞功能,并且激活消化酶,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耳穴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与耳。因此利用按压耳穴能够实现反馈性调节脏腑功能,以改善症状。
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排气和排便,恢复肠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