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7病区,浙江 湖州 313000)
胃肠道手术后由于手术的刺激、麻醉药物等原因,使胃肠蠕动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抑制时间过久易出现腹痛、腹胀、肠麻痹等症状,影响术后康复[1-2]。我院用中药贴敷神阙穴应用于胃肠道术后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共90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外科行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5~72岁,平均(56.8±5.9)岁;胃部手术18例,结直肠手术27例;平均手术时间(125.9±16.4)min。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8~70岁,平均(58.1±6.2)岁;胃部手术19例,结直肠手术26例;平均手术时间(123.8±16.0)min。两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非急诊手术、术前空腹8h以上,首次行胃肠道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术前合并长期便秘史,合并心、肝、肺、肾等其它系统的严重疾病。
两组给予外科术后常规治疗。术后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鼓励早期活动,术后6h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指导患者深呼吸运动,床上翻身及活动;术后第2~3天,可协助患者床上坐起及床边活动等。
观察组加用中药贴敷神阙穴。贴敷药物主要由吴茱萸、大黄、小茴香、乌药、枳实、槟榔、芒硝等按比例混合,打成细粉后过200目筛后生姜汁配制并放于容器内保存。术后6h,用75%酒精消毒神阙穴及周围皮肤,取2g药膏放在3cm×4cm的纱布上,贴敷将贴于神阙穴,再用3M透明贴膜固定,每6h更换1次,连续使用至肛门排气。
观察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的情况。
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h,±s)
表1 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h,±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 45 28.6±5.4△ 40.3±3.7△对照组 45 37.5±6.8 51.4±5.9
两组腹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腹胀3例,对照组腹胀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肠道手术后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麻醉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及术后机体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均可导致术后胃肠道功能的紊乱,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气及排便延迟、肠麻痹等,不仅影响术后的身体康复进程,而且会增加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术后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胃肠蠕动、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期进食,对稳定术后情绪、减少术后输液量、增加睡眠时间、减轻腹胀、加快机体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祖国医学认为手术创伤使机体气血两虚,气机运化功能失常,气滞血瘀,不能推动胃肠蠕动。穴位贴敷为中医外治法的范畴。贴敷疗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经皮给药,即将中药膏剂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之上,通过局部穴位皮肤吸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起到治疗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贴敷穴位的刺激,起到经络效应以治疗疾病。神阙穴位于脐中,为任脉要穴、冲脉循行之处,与督脉相表里,内连经脉脏腑、具有和胃理肠之功效。现代医学表明[3-4],脐部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与筋膜、腹膜直接相连,分布有丰富的动静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药物的穿透及吸收;且脐部凹陷易于贴敷药物较长时间存放。中药贴敷后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贴敷中药刺激神阙穴及周围神经,双重作用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穴位贴敷无创伤,安全、经济、不受术后禁食的时间限制。穴位贴敷方中吴茱萸温中止痛,大黄泻下攻积,小茴香理气和胃止痛,乌药行气止痛,枳实破气除痞,槟榔行气利水,芒硝与大黄配伍增强泻下功效,生姜温胃散寒。诸药合用,能起到温中止痛、行气通下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贴敷通过对神阙穴的刺激,可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这与沈展涛等[5]研究结果一致。
注意穴位贴敷前先消毒神阙穴及周围皮肤,若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穴位贴敷时间一般选在术后6h,因为术后6h麻醉药物的药效慢慢消失,人体各脏器功能开始恢复。
综上所述,中药贴敷神阙穴法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非侵入性传统中医外治疗法,能促进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