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亮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繁峙 034302)
仁用杏,就是以利用杏仁为主的杏树栽培品种,杏仁甜,亦称甜仁杏。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适宜在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地、黄土丘陵区种植,山西省“十五”期间计划新发展3.5×104hm2.
仁用杏适生于年均温6.2 ℃~12 ℃,≥10 ℃积温2 500 ℃,年均降水量400 mm~600 mm,极端最低气温-25 ℃,无霜期100 d以上,pH值6.5~8.0,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土层厚80 cm以上,石质山区土层厚30 cm以上的沙壤土。在阳光充足的阳坡、半阳坡、农耕地、退耕地、弃耕地种植效果较好,在高温条件下也可正常生长结果。通过丰产栽培措施,仁用杏栽植后第2年可挂果,第3年有产量;第4年为结果盛期,可产杏仁750 kg/hm2,产值达2.5×104元~3.0×104元。
采用山西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研究的仁用杏丰产栽培模式。
选择龙王帽、一窝蜂、北山大扁、白玉扁、串铃扁等优良品种。
选择苗高80 cm以上,生长正常、无病虫害,接口以上10 cm处粗0.8 cm以上,根系完整,主根长15 cm以上,根幅30 cm~40 cm,侧根4条以上,2年根1年干的优质嫁接苗。
仁用杏为喜光树种,宜在土壤肥沃、质地沙壤、排灌方便的平缓地建园。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的下湿地、盐碱地,及山坡风口、山间谷地不宜栽植。低山、丘陵区,坡度应不大于25°,坡向为阳坡、半阳坡,土层厚30 cm以上。
低山、丘陵区宜在雨季进行整地;平缓的弃耕地、耕地可随栽随整地,栽植前1年秋季进行预整地。平地采用穴状整地,80 cm×80 cm×80 cm.山区采用水平梯田整地,梯田宽1 m~2 m,田埂高0.5 m~1.0 m,土层深0.6 m~0.8 m.陡坡采用鱼鳞坑整地,坑大小为40 cm×40 cm×40 cm.表土、心土分别堆放,在坑底部填适量的腐熟厩肥,再回填部分心土。
2.5.1 栽植密度
株行距3 m×4 m,在土、肥、水条件较好的地方,株行距2 m×4 m或2 m×3 m,栽植密度为1 250株/hm2~1 665株/hm2.
2.5.2 栽植时间
春季干旱、多风,无灌水条件的地区,应以秋季栽植为主,在落叶后至封冻前进行。有灌水条件的地区,以春栽为好,于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
2.5.3 栽植方法
栽植时将苗木置于穴中央,扶正,将表土与农家肥混匀后回填至离地面20 cm左右,再分层填土,踩实后浇水,筑好树盘。栽植深度以稍高于苗木根径部原土面印为宜(一般不超过接口)。山地、缺水地区浇水困难,可采用坐水栽植。栽植前,将苗根浸到50×10-6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0.5 h~1.0 h,栽后穴面覆膜,可提高山地栽植成活率。
栽植后立即定干,定干高度80 cm,剪口下留健壮芽。将地面以上40 cm~50 cm内的芽抹掉。
3.2.1 扩穴深翻
每年秋季落叶后、春季萌芽前,深翻、疏松园土,厚15 cm~20 cm.山地杏树可进行冠下深翻,深翻后要筑好树盘。5月地温回升,收集农作物秸秆和杂草,切成5 cm~15 cm的碎段,均匀铺在树盘内,厚20 cm,上面适当压土。之后每年在上面增加一些秸秆,这样即可保墒,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是保证山区仁用杏丰产、稳产的一条重要措施。
3.2.2 施肥
早春追肥,4年生~5年生树施尿素0.25 kg/株,6年生~10生树施尿素1 kg/株。秋季以施有机肥为主,4年生~5年生树施25 kg/株,6年生~10年生树施50 kg/株。
3.3.1 叶面喷肥
早春杏叶初展期,用0.3%的尿素喷洒叶面,每隔10 d喷1次,连喷2次~3次。6月至8月,混合喷洒0.3%尿素和0.4%磷酸二氢钾2次~3次。
3.3.2 促花促果
对树体基本形成、进入初果期、3年生以上的仁用杏树,在5月中、下旬(短枝叶片形成后)喷100×10-6多效唑,或花后3周在土壤内施入15%多效唑进行促花促果,每平方米树冠投影用量为0.5 g~0.8 g.施后进行浅锄,如果土壤干旱可浇1次水。
3.3.3 修剪
在主干定干的基础上,1 a~3 a内把树体培养成自然圆头形或小冠疏层形。主干高80 cm~100 cm,第1层主枝3个,第2层主枝2个,层间距80 cm~100 cm,树高控制在3 m左右。在盛果期,修剪以培养和更新结果枝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为主。在夏季修剪,应注意控制竞争枝。对树冠内膛直立旺枝,长到30 cm左右时进行摘心,留长25 cm;对内膛枝、背上旺枝,在7月中、下旬进行短截,留长30 cm.
3.3.4 防冻
防冻是仁用杏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为防止早晚霜危害,在花芽萌动前,灌1次水,将树盘覆草、压石块等,可降低地温,推迟开花3 d~4 d.花芽膨大期喷500 mg/kg~2 000 mg/kg青鲜素,可起到同样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永刚.仁用杏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20):94.
[2] 马 茹.浅议大同市仁用杏栽培技术[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3(1):47-48.
[3] 李 慧,乌云塔娜,刘慧敏,等.仁用杏花果期有效抵御晚霜的方法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7(2):10-17.
[4] 王华田,张光灿,刘 霞.论黄土丘陵区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J].世界林业研究,2001(5):74-78.
[5] 刘 艳.浅谈内蒙古黄土丘陵区造林关键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8(8):28.
[6] 张忠良,李文华,屈兴奎.黄土丘陵区仁用杏育苗与嫁接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4(3):79-80.
[7] 马贯羊,梁 臣,张淑英,等.仁用杏育苗试验[J].河南林业科技,2003(1):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