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耐晚霜仁用杏新品种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

2017-09-22 10:13曲杨陶志广曲海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

曲杨 陶志广 曲海伟

摘要 本文介绍了2个耐晚霜仁用杏新品种薄壳1号和围选1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以期为高纬度高寒地区仁用杏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种质支撑。

关键词 仁用杏;薄壳1号;围选1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

中图分类号 S6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84-01

仁用杏杏仁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很有效果。近几十年来,仁用杏发展推广速度较快,各地栽培仁用杏品种众多[1]。“冻花剩一半,冻果光溜蛋”形象地描述了我国北方地区仁用杏花果期遭遇晚霜危害可能出现的恶果。因此,晚霜成了制约仁用杏发展的瓶颈性难题。仁用杏适合在高纬度高寒地区栽培并在 -30 ℃以下低温条件下安全越冬且正常结实的品种非常少见[2]。薄壳1号、围选1号2个仁用杏新品种具有耐晚霜、耐高寒等特性,可为我国北方寒旱地区发展杏产业提供种质支撑。现将这2个品种的选育进程及其特征特性简要介绍如下。

1 薄壳1号

1.1 选育过程

薄壳1号是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系的曹振岭等人于2002年从河北引进薄壳1号中,历经8年时间选育而成的特别耐高寒的仁用杏新品种。栽培实践表明,薄壳1号适宜在多种类型土壤上生长,具有超强的抗寒、耐旱能力,在黑龙江省的牡丹江、海林、林口、虎林、密山、龙江、宁安、依兰等市县均有栽培,深受重视[3]。

1.2 特征特性

一是树势较旺盛。一年生枝长30~80 cm,最长当修剪重时可达130 cm,柔软,皮紫红色;叶柄紫红色,长2.5~4.5 cm,节间长2~5 cm,光滑有亮,叶呈略长圆形,边缘锯齿较浅;多年生树皮呈灰褐色,不规则纵裂;芽短,花基较大,超短果枝(2~10 cm)上的芽饱满且全为结果花芽。二是花期较短。一般初芽萌动在4月初,开花在5月2—5日,花蕾顶端紫红色,初开放时粉红色,全花期约7 d。三是结果性强。长中短枝均可结果,枝条长放修剪后萌发率多在70%~80%之间,且容易形成短果枝(1~10 cm),占结果枝数的90%。四是果实品质好。果核横、纵、侧径分别为1.6~2.0、2.1~2.8、1.0 cm,单核、单核仁重分别为1.600~2.100、0.516~0.844 g,出仁率44.39%,果仁白色,核百粒重175~185 g。

1.3 适生条件

1.3.1 气候条件。薄壳1号可在北纬43°42′~47°30′的高纬度山区进行栽植,当地≥10 ℃年有效积温2 300~2 700 ℃,年降雨量450~600 mm,春季晚霜5月15—20日结束。10 月10日后开始落叶。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薄壳1号可抗 -39.6 ℃的低温。经在3个不同积温区(≥10 ℃年有效积温2 300~2 400、2 400~2 500、2 600~2 700 ℃)栽植试验表明,即使在-30~-25 ℃的自然温度条件下,树体也无冻害,枝条无冻伤,抗寒性好,可安全越冬。

1.3.2 土壤条件。薄壳1号可在棕色土、黑土、黄山沙土、沙土等多种土壤类型上栽植,多数被栽植在坡度10~20° 退耕还林瘠薄地上。地力肥瘠不一,土层厚30~45 cm。栽植地朝向有东南坡、南坡、北坡,各果园之间除开花期相差1~2 d外,其他生育期表现无大差异[4]。在坡度15~20° 退耕还林地中的黄山沙地块栽培,生育期表现生长势强盛,抗寒能力强,同时表现极其耐旱。

2 围选1号

2.1 选育过程

围选1号是1989年河北农业大学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局果树技术服务站联合开展河北省杏资源普查时,在承德市围场县杨家湾乡务本堂村林农田国玉的大扁杏园里发现的“龙王帽”的优株,起源不详,树龄至今40年以上。从2000年开始,对该优株进行了系统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检测。2007年12月20日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学名:Prunus armeniaca'Weixuan l';良种编号:冀S-SV-PA-001-2007),2010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国S-SV-PA-018-2010)[5]。

2.2 特征特性

先后在承德、张家口大扁杏主产区选择5个容易发生霜冻的地块,采集优株接穗对现有品种龙王帽和一窝蜂进行大树高接换头,以龙王帽作对照,发生霜冻时分别对优株和对照树的抗霜冻能力进行调查。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能够准确模拟自然界霜夜降温过程的人工模拟霜箱,系统研究了优株花器官的过冷却点温度及其与对照品种的差异。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的结果皆证明,该品种是抗霜冻能力极强的品种,多年以来未发生过冻害,花期遇有-7 ℃低温仍能正常结果。其萌芽力强,生长旺盛,成枝力弱,干性较强,属抗寒、耐旱、结果早、抗病虫、丰产类型[6]。

3 参考文献

[1] 张连翔,孔繁轼,王金贵,等.北方地区林下经济:可适生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 彭伟秀,杨建民,张芹,等.几个仁用杏品种枝条组织结构与抗寒性关系的初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1):48-50.

[3] 孙晓光,张晓曼,孟庆瑞,等.仁用杏抗晚霜优异品种花器官抗寒性研究[J].中国果树,2016(1):11-14.

[4] 王治军,李秀珍,畅凌冰,等.四个仁用杏品种(系)抗寒性的测定与评价[J].北方园艺,2017(5):5-10.

[5] 高金锋.仁用杏新品种‘围选1号授粉特性研究[D].保定:河北農业大学,2012.

[6] 高连祥.仁用杏新品种围选1号的选育[J].中国果树,2008(4):6-7.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腾冲市披针叶杜英发展前景分析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与培育技术
杨梅新品种小叶青蒂的选育经过及主要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