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孙佳,杨硕,张小珊,杨孝芳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心痹”范畴。《医学源流论》云:“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为病因,疾病的机制即为病机,而掌握疾病的病因病机对诊断、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纳入针灸疾病谱,目前关于针灸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穴规律、治疗方法、疗效评价等方面,而对病因病机的整理归纳较为少见。本研究在古代医籍及现代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整理出系统的、规范的基于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旨在为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1.1 古代医籍文献研究
1.1.1 检索策略 2016年7月—2017年11月在中国知网(CNKI)国学宝典数据库、中华古籍资源库、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网站、贵州省数字图书馆、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1911年及之前公开出版的综合性医籍、医经、方书、代表性针灸医籍等,并手动查阅现有数据库(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中的古代医籍。
1.1.2 数据采集 下载、摘录以“心痛、胸闷、恐悸”等为主要症状描述的,以“胸痹”“心痛”“卒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心绞痛类似病名为主要内容的章节。
1.2 现代文献研究
1.2.1 检索策略 2016年7月—2017年11月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贵州省数字图书馆1949—2017年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文献。
1.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随机对照研究,有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2)以针灸治疗为主;(3)设有对照组,且总例数>30例。排除标准:(1)综述类文献、重复发表文献;(2)动物实验。
1.2.3 数据采集 以“针刺、针灸”“冠心病心绞痛”“心绞痛”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检索出的相关文献进行下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并计算频率,频率=某现象发生次数(k)/该现象可能发生总次数(n)。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进行聚类分析。
2.1 古代医籍文献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4篇古代医籍文献[1-64],冠心病心绞痛类似病名的病因病机描述共17种,详见表1。
表1 古代医籍中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频数分布Table 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induced angina pectoris in the ancient medical books
2.2 现代文献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3篇现代文献[65-117],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描述共19种,详见表2。2.3 聚类分析结果 将古代医籍文献和现代文献中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血瘀,痰浊阻滞,心气不足,气滞血瘀,阳虚为第一类;饮食不节,血虚,心肝脾肾亏虚,风冷邪气乘于心,气机不畅、气血阻滞,热邪、痰热,寒凝,脏腑虚弱、外邪他脏邪及心,阴虚,寒凝、寒邪为第二类;其他为第三类,见图1。
表2 现代文献中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频数分布Table 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induced angina pectoris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s
古代医籍虽无与冠心病心绞痛完全对应的病名,但根据疾病典型症状亦可辩知。“心痛”一词最早记载于公元前约11世纪成书的《山海经·中山经》,曰:“又东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秦汉时期《素问·痹论》曾提及“心痹者,脉不通”,可能是较早记载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的医籍,此后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明确指出风冷邪气是其外来致病因素,提出本虚标实的致病理念及心痛脏腑内伤病因学说[118]。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冠心病心绞痛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均有了新的变化[119]。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纳入针灸疾病谱,但鉴于冠心病瞬息变幻的病势,故宜从病因、病机、证型等方面进行论治,以制定针灸选穴处方。近年来,基于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原则、经穴特异性、选穴规律等方面[120],有关病因病机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检索古代医籍文献、现代文献中有关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血瘀,痰浊阻滞,心气不足,气滞血瘀,阳虚为第一类;饮食不节,血虚,心肝脾肾亏虚,风冷邪气乘于心,气机不畅、气血阻滞,热邪、痰热,寒凝,脏腑虚弱、外邪他脏邪及心,阴虚,寒凝、寒邪为第二类;其他为第三类。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得出,寒凝、火邪等外来之邪,痰瘀气滞,五脏虚损,阴阳气血亏虚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见病因;五脏虚损,阴阳气血亏虚是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不良习惯;寒,火,痰,瘀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冠心病心绞痛病位在心,病变常涉及肺脏、脾脏、肾脏。
图1 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聚类分析树状图Figure 1 Tree diagram for clustering analysis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induced angina pectoris
综上所述,通过古代医籍、现代文献探索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可用于指导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辨证处方的制定。
[1]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凌耀星.难经语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90.
[3]张机.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6-35.
[4]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高文铸.医经病源诊法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318-386.
[5]赵佶.圣济总录(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20-1030.
[6]张介宾.景岳全书(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37-440.
[7]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25.
[8]李中梓.医宗必读//包来发.李中梓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6,229.
[9]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田思胜.沈金鳌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23.
[10]秦昌遇.症因脉治[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235.
[11]李梴.医学入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61.
[12]喻昌.医门法律[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73-94
[13]龚信.古今医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94.
[14]张介宾.类经(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42.
[15]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78.
[16]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3-54.
[17]李用粹.证治汇补[M].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339.
[18]龚廷贤.寿世保元//张年顺.中医综合类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38.
[19]张从正.儒门事亲//张年顺.中医综合类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97.
[20]刘纯.玉机微义//史常永,姜典华.刘纯医学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81.
[21]李梴.医学入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43.
[22]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293-1306.
[23]赵佶.圣济总录(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45.
[24]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88.
[25]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高文铸.医经病源诊法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448.
[26]山东中医学院.针灸甲乙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355.
[27]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36.
[28]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26.
[29]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58-163.
[30]皇甫中.明医指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54.
[31]李梴.医学入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39.
[32]傅山.傅青主男女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78-179.
[33]郑寿全.医理真传[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17.
[34]钱峻.观心书屋经验良方[M].观心书屋主人刻本.1845(清道光二十五年).
[35]周学霆.三指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59.
[36]徐时进.医学蒙引//凌国春,《吴中医集》编写组.吴中医集(临证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68-569.
[37]何平子.壶春丹房医案[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281.
[38]吴箎.临症医案笔记[M].树慈堂刻本.1836(清道光十六年).
[39]尤怡.金匮翼//盛维忠.中医内科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736.
[40]龚廷贤.寿世保元//张年顺.中医综合类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91.
[41]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6.
[42]汪机.医学原理//高尔鑫.汪石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24.
[43]王肯堂.医镜//陆拯.王肯堂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306.
[44]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618-619.
[45]陈修园.医学三字经[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19.
[46]何书田.杂症总诀[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5.
[47]刘恒瑞.经历杂论//裘庆元.三三医书(第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40.
[48]张介宾.类经(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50.
[49]章楠.医门棒喝(初集 医论)[M].2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92.
[50]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55.
[51]凌耀星.难经语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8.
[52]张介宾.类经(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65.
[53]张元素.医学启源[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78:160.
[54]吴瑭.医医病书//李刘坤.吴鞠通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45.
[55]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298,586.
[56]林珮琴.类证治裁//张年顺.中医综合类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852.
[57]唐容川.血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2,86.
[58]张璐.张氏医通[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59]陈修园.医学实在易//林慧光.陈修园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70.
[60]陈修园.医学从众录//林慧光.陈修园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69.
[61]万全.保命歌括//傅沛藩,姚昌绶,王晓萍.万密斋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28.
[62]曹存心.继志堂医案//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124.
[63]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96.
[64]陈士铎.辨证奇闻//柳长华.陈士铎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07-508.
[65]李兆宝,吴艳艳,范久运,等.艾灸内关穴对冠心病患者心前区皮温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95-696.
[66]易宇珅.电刺激太溪穴治疗肾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67] 杨冠男,王锐,李承家,等.电针对冠心病下壁及前侧壁心电图ST-T影响的即时效应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09-511.
[68]李德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情调查及循经取穴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69]苏仁强.内关穴位埋线结合养心消痹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70]李旭.通阳活血化痰汤配合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7):16-17,19.
[71]闫爱珍,车伟军.温针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6例血脂、血流变指标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108-109.
[72]黄伟钢,胡冰,劳汝明.血瘀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6例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2440-2442.
[73]栗新,曹建平,姜爱平,等.针刺结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动态心电图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9):895-896.
[74]王婷婷.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75]樊海龙,赵凌,崔瑾,等.针刺经穴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4):1798-1803.
[76]张安东.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2):195.
[77]邓晓乔.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6):115-116.
[78]刘广学.针药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5例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88-89.
[79]谭小华,周全,陈莘桃,等.针药结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TXB2、6-k—PGF1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3):66-68.
[80]王琳,王扣宁,张群彦,等.自拟中药方、针刺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7):39-40.
[81]林婉娟,陈东风,张少君.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14(6):82-83.
[82]刁利红.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8):667-668.
[83]向蓉.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9):11555-11556.
[84]王学勤.银杏叶注射液结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0):13-14.
[85]于月罡.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4):76-77.
[86]刘建荣,谭英,潘文举.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5):68-70.
[87]刘震.麝香保心丸配合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2007,28(6):276-278.
[88]徐大东.麝香保心丸配合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8):55-56.
[89] 蒋莉娅,戴建良,李建平.血栓心脉宁片结合针灸刺血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14-15.
[90]于洋.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初步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0):83-84.
[91]王笑梅,刘群,王天鹏,等.“康心方”配合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5,3(5):451-451.
[92]张成燕.针灸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93]谢晓兰.微波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3例临床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1985(3):259-261.
[94]赵艳玲,唐晨光,章薇,等.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浆ET、cGRP影响研究[J].中国针灸,2001,21(2):70-72.
[95]张琳,左林.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2):27-29.
[96]王雷,周文博,崔燕.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6,8(9):32-33.
[97]梁宏,崔俊峰,王宇航.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773-774.
[98]吴华慧,王晓丽,张霁.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2):21-21.
[99]袁中君,于淼.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4(4):306-306.
[100]金志泽,杨昆,曹鸿琨,等.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9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9):31-32.
[101]何文锦,刘凡,杨石.温针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6):461-462.
[102]吴长岩,贾乐红,吕志军.温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09,1(3):51-53.
[103]吴长岩,贾乐红,吕志军.温针灸对冠心病心绞痛血脂、血流变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36-38.
[104]李子勇,潘清洁.背俞穴温针灸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及血脂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4):33-34.
[105]老锦雄,潘清洁.背俞穴温针灸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7):37-39.
[106]段红丽.温补肾气法对中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及性激素的影响[D].咸阳:陕西中医学院,2006.
[107] 邢洁.温阳补肾法内关、心俞外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108]赵长信,孟竞璧,刘瑞庭.针刺内关与三阴交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作用的比较[J].中国针灸,1986(4):9-10,16.
[109]陈志勇.针刺心包经不同穴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影响的比较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
[110]杨绍美,许式谦,黄玉湖,等.针刺内关穴对106例正常人和100例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针灸,1984,4(2):6-8.
[111]杨阳.针刺左、右、双内关穴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效应影响的对比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112] 张朝晖,王强.针刺内关神门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0,20(2):119-120.
[113]于雯.针刺内关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NO、cGMP含量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114]胡乃珂,于桂娥.针刺内关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7(5):206-207.
[115]林仁勇,吴俊贤,张佩,等.神门穴真、假针刺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3):752-754.
[116]林冬群,林宇,胡佳心,等.电针内关、神门穴对冠心病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2241-2242.
[117]谭世德,扈立容,曹泽莉,等.针刺内关对缺血性心脏病人左心功能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79(2):82-87.
[118]张年顺.中医综合类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97.
[119]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0-300.
[120]梁睿智,刘运珠.近10年针灸治疗冠心病选穴规律探讨[J].中国针灸,2016,36(4):44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