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2018-03-21 02:46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1期
关键词:蓝皮书北京大学医患

《2015-2016中国医患关系蓝皮书(第2卷)》

主 编:王 岳 丛亚丽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医患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医”不仅指医生、护士还包括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医疗群体等;“患”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其亲属、监护人等群体。基于此,紧张的医患关系其成因较为复杂,矛盾很多。若对医患关系有更透彻的理解,多学科视角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从学术的视角为大家继续呈现医患关系的研究成果,《2015-2016中国医患关系蓝皮书(第2卷)》一书,是继2015年出版的《2013-2014中国医患关系蓝皮书(第1卷)》之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的专家们又一力作,本书的主编是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的王岳和丛亚丽教授,同时汇集了知名专家、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相关研究与思考。

本书分为八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从法律的角度对医患关系进行研究,其中既有国内外不同国家的医患关系发展历史,也有某个法律制度出台的背景分析。另外,也有学者从人类学视角解读医患关系,也有从医院文化建设角度探索医患关系建设。此外,本书还梳理了2015-2016年医患关系大事记。

本书编者认为,一个社会在一段时期出现医患纠纷的高发,必有其历史和制度原因,需要对历史和相关的政策变化及社会经济变迁等因素进行研究和梳理,方可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对社会的改革起直接促进作用的,往往是某个具体的案例。例如我国2003年8月1日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即收容遣送制度终结,便得益于“孙志刚案例”。

从历史的角度看,医患法律纠纷并不是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问题和完善相应的立法与制度或起草缺失的立法与制度。本书的案例中,新西兰的健康事务专员制度便起因于从1987年6月披露的医患纠纷事件——新西兰国家妇女医院在未经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子宫颈癌症前期异常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试验——对此事件的调查直接导致了新西兰《健康及残障事务专员法》的出台。书中的《美国医患关系历史》一文中提到的,职业的市场化和眼花缭乱的广告等因素,对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和问题也同样有影射作用和警示意义。

这些年伴随着医患关系问题的关注,“医学”与“人文”越来越多的被关联在一起,这也是历史与社会发展之必然。今天我们往往在学科分类中将法律、经济、管理都归纳在社会科学范畴(而非传统人文学科范畴),这就使得我们更多关注了其“实用性”和“工具性”,而忽略了其必然包涵的“人”的背景要素和“善”的终极目标。所以,如果法律实践与法学研究脱离了“人文”精神与价值追求,其必然无法发挥应由之作用,甚至可能出现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异化”现象。

猜你喜欢
蓝皮书北京大学医患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2)举行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019 年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2018年“宁夏系列蓝皮书”正式发布
《上海投资蓝皮书》发布
第八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