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贫困县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2018-03-20 02:29孙雪洪菲菲刘芃汐王一婧颜非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贫困地区

孙雪 洪菲菲 刘芃汐 王一婧 颜非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江西省贫困县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知识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上饶县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贫困县老年人的平均幸福感指数为(25.05 +11.91分),其中身体状况、婚姻状况、收入区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的平均分为(28.99±7.23分),其中婚姻状况、身体状况、收入来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贫困县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及社会支持平均分较低,受到经济条件,躯体疾病及婚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增加完善贫困地区老年人服务关爱项目,加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关键词】贫困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在老龄化与区域发展不均衡背景下,探讨影响贫困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对提高贫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l]。本研究尝试调查贫困地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为营造老年人便利和谐的晚年生活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便利抽样

选取江西上饶县60岁以上、无视听交流障碍并自愿配合的老年人,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7份。其中男性45名,女性52名,有伴侣71人,丧偶29人。受教育程度:从没上过学33人,小学55人,初中及以上12人。收入来源:子女供给42人,政府补贴11人,自己劳动所得47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调查法

由于农村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研究者详细地告诉并向老年人解释问卷的内容,指导他们做出自主选择并由研究者代为填写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7份。(1) 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区间、子女个数、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九个方面。(2)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dlandScale of Happiness,MUN-SH):包括正性情感(Positive Affect,PA)、负性情感(Negative Affect,NA)、正性体验(PositiveExperience,PE)和负性体验(NegativeExperience,NE)4个维度,共24个条目。总幸福度=PA-NA+PE-NE+24,每个条目答“是”计2分,答“不知道”计1分,答“否”计0分,得分范围0~48分,得分越高说明主观幸福感越强。量表Cronbach' sa为0.802,各维度Cronbach' sa系数均大于0.65,具有较好内部一致性。(3)社会支持量表(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条目得分相加为总分。得分范围12~66分,得分越高,社会支持度越好。其重测相关系数为0.92,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0.94。

1.2.2 统计方法

运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2 贫困县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的现状

上饶县老年人的平均幸福感指数(25.05±11.91分),低于全国常模(28.7±10.72分),与王颖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在社会支持方面平均分仅为(28.99±7.231分),反映江西省上饶县老年人社会支持处于低水平,而且与以往研究比较,其低于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3]。

2.3 贫困县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影响因素

2.3.1 贫困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身体状况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差异显著(P<0.01),十分健康的老年人各项得分均高于患有躯体疾病者;与多人的研究结论相符[4]。婚姻状况中有伴侣的一般正性体验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P<0.01):收入区间中,收入在1000-10000元的一般正性体验和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收入1000元以下及10000元以上的老年人,具有统计学差异(P<0.5)。

2.3.2 贫困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婚姻状况中有伴侣的老年人对社会支持影响差异显著(P<0.01),其客观支持(7.77±2.652分)及社会支持总分(30.42±6.905分)高于丧偶的老年人的客观支持(4.5±2.38分)及社会支持总分(24.75±11.236分);受教育程度对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得分有差异(P<0.05),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得分较高:其他需求中:身体健康、子女陪伴及金钱对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得分有差异(P<0.05).

2.4 贫困县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见表l。

表l得出,贫困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P

3 讨论与建议

3.1 贫困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低,建议加强社区支持

上饶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各项公共基础服务不完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引发留守老人无人照料、精神孤独等问题,导致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较差,生活满意度不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低[6]等问题,丞待解决。实际上,农村人对于“远亲不如近邻”体会更深,也有研究表明获得较多邻里支持的老年人有较高的自尊,较低的孤独和抑郁[7]。因此可多多组织邻里互助活动,鼓励引导成立老年人协会,使有能力的低龄老年人经常走访关心高龄失能老年人[7]。有研究表明丧偶老年人再婚可有效提高其社会支持[8],在农村也可考虑为丧偶、离异、未婚老年人搭建联谊相亲平台,帮助其寻找生活伴侣[9]。

3.2 促进贫困地区老年人身体健康,提高主观幸福感指数

研究表明身体状况对贫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较高,正性情感与正性体验得分也较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高,这与刁春婷等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相符[10]。因此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是提高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如可加强卫生院与大型医院的合作,基层人员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医院专家增加下乡义诊频率,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联系邻近高校医学生经常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向老年人宣讲健康知识,丰富贫困地区老年人的理论知识,倡导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3 丰富贫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加快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建设

由于贫困地区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较弱。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差[11]。因此可利用多媒体做好宣传工作,通俗易懂的讲解与老年人生活相关的卫生、医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特点,举行相应的娱乐活动,如推广老年人健身广场舞、太极拳活动可提高老年人积极情绪[12]。还可与相邻城市的心理机构合作,对老年人进行定期心理普查,专业人士帮助老年人疏导不良情绪[13]。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从而间接提高贫困地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4 小结

社会老龄化加之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关注贫困地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给予贫困地区老年人更多的服务关爱,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知识水平,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以提高贫苦地区老年人的整体生活质量。本研究样本量少,研究问题较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深层次的探讨。

(通讯作者:洪菲菲)

参考文献

[1]陈浩,贫困县农村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2]王颖,李鸣铎,于晓宇,韩士强,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9 (04):318-322.

[3]卢守亭,王璐,河南省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 016(26):15 -16+18.

[4]于晓琳,陈有国,曲孝原,黄希庭,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 (06):427-434.

[5]韩瑽瑽,城镇化老年人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0 (05):143-149.

[6]张翔,苏少贞,谢芳,张兰月,韦磐石,农村空巢中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及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 (01):191-194. 55 (01):54-63.

[7]阎寒梅,朱志申,闵晓莹.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 -基于辽宁省三个市的调查[J].调研世界,2017 (04):18-24.

[8]程新峰,姜全保,丧偶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性别差异与城乡差异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7,23 (04):59-69+79.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