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鹏伟
【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在社区实施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以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为观察对象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主要的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相关健康知识、饮食安排、运动指导、血糖检测指导等;宣教的方式包括:图文宣传、讲座宣传、书面宣传等,最后社区通过走访扣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实施效果。结果:接受教育后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的达标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掌握的糖尿病相关知识也有了明显增多,饮食安排、运动情况以及血糖检测等都优于教育前,且都没有出现糖尿病病例,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高危人群的认知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其更健康地锻炼、饮食等,进而达到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的目标。结论:对社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其提高认知、了解危害性,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和自护能力,减少发生糖尿病,提高广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所以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巨大变化,我国现如今已经步入老年化社会,作为常见临床疾病的糖尿病,其发病率也在不断地升高,甚至发病人群的年龄层日趋年轻化。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的疾病,会极大地威胁人体健康,糖尿病导致死亡的患者数量也在日趋增加,所以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还是药物治疗,以药物控制患者血糖的浓度,维持患者的血糖平衡。虽然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降低患病率,但是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来说药物治疗并不能起到作用,所以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必须采取预防性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宣传健康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维持健康的血糖水平,降低发病率,保障体质健康。社区是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糖尿病高危人群数量比较多,但是一般来说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少。所以为了帮助糖尿病高危人群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所以展开了此次研究,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了糖尿病预防性健康教育,提高其认知水平,帮助其合理规划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对比实施前后其自我管理水平,具体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为观察对象,对这100例高危人群实施5个月的预防性健康教育,具体的内容有:健康知识教育、饮食安排教育、生活方式指导、运动方式指导、监测血糖变化等,对比实施前后其自我管理水平的变化。此100例高危人群中有63例男性,37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3±5.1)岁;有45例为小学文凭,23例为中学文凭,32例高中及以上文凭,观察对象的这些基础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高危人群标准要求具有家族糖尿病病史,血糖指数较高,身材肥胖,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数据异常,并可能随时发生糖尿病,排除不能长期接受预防性健康教育、因患有严重疾病而沟通困难的患者,所有的观察对象均了解并自愿参加。
1.2 方法
1.2.1 预防性健康教育
①知识教育:通过讲座、网络、书籍等方式向糖尿病高危人群详细介绍相关的基本知识,使糖尿病高危人群明确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危害、治疗方法等,提高其认识,反省并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
②饮食教育:宣传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便是改善饮食习惯,所以要指导高危人群少食多餐、合理饮食,多食用低糖、低脂肪、低盐的食物.保持飲食的少油和少盐,定时定量进食,改正不良进食习惯,细嚼慢咽,以保证消化。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高危人群的个人饮食习惯和喜好等帮助制定饮食计划,并向其详细介绍禁食食物。
⑧运动指导:在第3至第4个月时,强化对高危人群的运动指导,以糖尿病高危者的具体情况(性别、年龄、爱好)为依据制定运动计划,并按照爱好及年龄分组,如:慢跑组、太极组等,以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形成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通过运动,保障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④生活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家访,进行生活方面的指导,帮助制定管理计划,叮嘱参与者的家属进行监督,并由相关的专业人员监督管理没有家属的参与者。并在最后1个月时验收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1.2.2 成果验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走访,观察并记录患者前后的情况变化,主要是血糖指数的变化,因为血糖浓度是反映糖尿病情况的重要手段,并请高危人群填写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自我管理水平评估。此外,还要鼓励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浓度的测量。
1.2.3 加强宣传
宣传也是加强和糖尿病高危人群联系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社区举办医学讲座、张贴预防糖尿病疾病的手段的海报,发放宣传页等。在人口数多、公共场所比较大的社区,邀请专业的营养师和医生展示制作健康食品的方法,鼓励居民回家按照教授的方法做健康的食品。
1.3 观察指标
主要对比这10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在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前后的自我管理指标变化,包括: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规范运动、合理饮食、定期检测血糖的情况。并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自我管理水平评价的问卷调查,各项指标的满分都是100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水平越高。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观察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我评分来看,在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后,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各项指标都有所提高,即自我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发病率为0,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对比见表l。
3 讨论
在社区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生糖尿病的概率,进而达到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的目的。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的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越来越多的含糖量高、过度油腻的食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社会的竞争增大,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所以越来越多人选择以快餐为食物,运动锻炼的实践越来越短,也养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由于这些习惯的改变,社区内很多人出现了体重偏胖、血糖偏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很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这些人也便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所以为了进一步的解决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出努力。虽然现如今,现代的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确切,但是至是依靠药物来治疗糖尿病是不够的,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更是如此。可以通过加强预防性健康教育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认知糖尿病的能力,帮助其养成合理运动锻炼、规范健康饮食、规范的生活习惯,摒弃不良习惯,研究显示,做好这样的预防性措施,除了可以保證良好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糖尿病的几率,进而保障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本文的研究报告显示,糖尿病高危人群在接受了预见性健康教育后,深刻地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改善并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自我管理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和接受预防性健康教育前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预见性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进而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值得进一步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春苑,曾丽,社区高危糖尿病患者预防性健康教育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 (21):190-192.
[2]李柏云,护理教育干预对社区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 (24):145-147.
[3]周杰,社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 (06):178-179.
[4]曹雅清,张怡,曹静,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 (06):186,191.
[5]罗勇,丁秀秀,李璐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03):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