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2018-03-20 02:29颜士娟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颜士娟

【摘要】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基层医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16例,将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无论是体征、还是临床表现,较之治疗前都有很大的好转,相对于对照组,在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血清总胆红素的恢复上,观察组效果更突出(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效果明显,很好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拥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慢性乙型肝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的病症就是慢性乙型肝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当前我国来说,乙肝是发病率与感染力排名首位的传染病[1],尽可能对HBV进行抑制,降低肝细胞炎症肝纤维化与坏死现象,实现各类并发症的延缓,这些都是乙肝治疗的根本目标,患者可以以此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体以抗病毒、保肝、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2],目前在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中,甘草酸类药物在医学界的认可度最高[3-4],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也被叫做是天晴甘美,其研发者为江苏省连云港市正大天晴企业,基层医院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多会用到此类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临床调查资料为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16例,将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辅助检查结果表明,这些患者病史皆与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相符[5]。对照组患者中女性占据20例,男性多出18例,最小患者年龄14,最大患者70岁,33岁为平均年龄,观察组中,女性占据24例,男性多10例,最小患者年龄17,最大患者69岁,35岁为平均年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天之前都没有接收到抗病毒治疗,且在患者类型、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均接近(P>0.05),可比性较高。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除了进行综合治疗之外,还采用了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案,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0.1g中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滴注一次,一月一疗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之外,选择了甘草酸二铵注射液0.15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的静脉滴注方案,同样每天滴注一次,一月一疗程。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对照组患者、还是观察组患者都不准许给予其余抗纤维化、免疫调节以及抗病毒等药物。另外,患者在治疗之前以及之后都进行了多项检查,例如血脂、肝功能、尿常规、血细胞分析等,因此,药物是否存在毒副作用以及疗效情况都能够得到准确评估。

1.3 观察指标

治疗环节中,我们观察了患者肝肾功能、体征及临床症状等多项指标情况,并实际记录,以此对临床效果做出评定,同时观察异常肝功能是否得到改善,以及改善后的现状。

1.4 疗效评定标准[6]

疗效标准评定应当建立于患者肝功能是否改善以及体征现状基础之上,存在三个级别划分:

(1)显效:肝功能指标数值恢复,体征与症状皆消失;

(2)有效:肝功能指标存在显著优化,体征与症状也都有所改善,指标数值较之治疗前,降低50%;

(3)无效:肝功能指标并未出现显著优化,体征与症状同样如此,指标数值并未下降到原有数值的一半。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等于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计量数据通过(x±s)标志,利用t检验进行均数对比,表示为计数数据采用率,通过X2检验。若P小于数值0.05,则表明具备统计学意义与价值。

2 研究结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换证治疗之后,无论是在体征、还是症状上均有所好转,详细数据如下(表1)。医疗方面来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间并不存在显著区别,P数值小于0.05。就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数据来说,则如(表2)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都存在着肝功能指标上的改善与优化,P数值小于0.05,两组对比来看,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高出于对照组。且前者并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后者则存在着轻微头痛以及呼吸困难现象。此后随访4至6个月,并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大国,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当时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总人数约为9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占据三分之一左右,据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l至4岁群体HBsAg流行率为0.32%,排名末位;5至14岁群体HBsAg流行率为0.94%; 15-29岁群体HBsAg流行率则高达4.38%[7]。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控制有一定困难,如控制不良,部分甚至反复不愈,演变为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诸多严重肝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尚无重大突破,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对HBV进行抑制与延缓,降低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炎症坏死数量,以此实现各类并发症产生频率的缩减,例如肝细胞癌、肝硬化及肝细胞失代偿等。而抗炎护肝是当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重点,异甘草酸镁是甘草酸的单一反式旋光异构体,属于多功能护肝药,除了能够抗炎之外,还有着保护抗生素氧化与肝细胞膜等多方面优势。药效试验结果证实,异甘草酸镁可以起到防治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同时降低干细胞坏死、变性的可能性;就四氯化碳引发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病症而言,治疗成效显著,CC14引发的慢性肝损伤问题能够得到治疗与缓解;除此之外,这种多功能护肝药在面对由Gal/FCA引发的小鼠免疫性肝损害病症上也能够起到保障功能,同时减化血清转氨酶与血浆NO水平,小鼠存活率因此提升。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肝组织的纤维化与损伤而言,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有着一定的减轻成效,对胶原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优化肝组织学。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是中药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具备改善肝功能、对肝细胞膜进行保障以及抗炎功效。药理实验证实:小鼠口服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四血清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程度,并减轻肝脏慢性损伤症状,起到保护功能。

本研究重点对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以及副作用作对比,能更好地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具体疗效,从目前现有资料分析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疗效大体相仿,但在基些异常肝功能指标中,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改善的时间更短,临床效果更为明显,而且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相对较低,患者生活质量与水平能够得到妥善提升,治疗依从度增加。

总而言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炎、护肝药疗效明显,且经济、安全、可靠,可以很好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异常肝功能,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越明,陈秋美,周敏华,个体化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 (02):279.

[2]冯海燕,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 (03):111.

[3]桂亚萍.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 (36):76-77.

[4]崔鹤松,陈宁,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08,29 (11):670-673.

[5]黄海辉,徐启桓,舒欣,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与临床诊断的差异性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 27 (09): 527-530.

[6]叶黎军,甘草酸二铵联合丹参治疗46例慢性乙肝疗效觀察[J].海峡药学,2011,23(06):159-160.

猜你喜欢
慢性乙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观察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四步免疫化纤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的肾脏毒性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耐药变异特征分析
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在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