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就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举行发布会。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万,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
允许艾滋病感染者入境是全球通行做法
此前,有文章提出中国艾滋病病例增加,是因为取消对患病非洲学生的入境限制。对此,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员韩孟杰回应,允许感染者入境是国际通行做法,目前全球大概有143个国家都不限制感染者入境。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入境人数不断增加,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中国疾控中心病例报告的数据分析显示,2010年到2017年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外籍学生的感染者从2010年的13例增加到2017年的100例。他表示,2017年报告的2154例感染者中,大多数都是云南和广西边境地区的一些跨境婚姻中的外籍配偶或者是吸毒人员,2017年报告的100例学生占当年发现的外籍人员的4.6%。韩孟杰说,随着中國全球化进程加大,入境人数会更多,发现外籍入境人士艾滋病感染者也会更多,将进一步做好来华外籍人士的艾滋病防控。
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据介绍,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表示,当前,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检测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合成毒品滥用及不安全性行为在一定范围存在等诸多因素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防治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仍需要长期不懈做好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表示,当前,性传播作为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艰巨。从全球来看,性传播是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特别是异性性传播,在我们国家异性也在发生变化,异性性传播占的比例达到了69.6%。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每年有3000多例学生感染艾滋病,2017年则有3077例学生感染,这些学生的感染有81.8%都是同性性传播的感染。
输血传播基市阳断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透露,从整体防控角度看,目前输血传播基本阻断。全面实施临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经注射吸毒传播也得到有效控制。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母婴传播也已得到有效控制。王斌表示,我国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中国妇女报记者:
我想问专家的是,艾滋病的母婴阻断,我刚才看了成效挺大的,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下,包括青年学生的防护意识,还有社会上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所以对母婴阻断面临的挑战还有下一步的工作会有哪些?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
我们国家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这个项目已经实施了若干年,应该说到2017年底,我们孕产妇艾滋病的检测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所以说实施的策略还是非常有效果的,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和他们所生儿童的抗病毒治疗率都达到了90%以上,母婴传播率现在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但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艾滋病相对高发的贫困地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还是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因为这些地方基础设施差,常规的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包括当地保健人员、产科医生、儿科医生缺乏,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但这样一个问题是在局部的一些地区。所以说现在我们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重点是攻坚,攻在这些重点的地方。
从2017年9月份以来,我们已经启动了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试点,现在母婴传播率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我们怎么能够向着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向去努力,确实是我们新的一个目标。在这个方向上,我们通过助力开展三区三州的健康扶贫工作,还有包括解决这些贫困地区基层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都开展了对口支援,提升服务能力等等这样的一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