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
未来几年,田园综合体或将与特色小镇天然契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塑造美丽乡村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个新的、重要的业态支撑点。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对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认为,“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使农村的活力被真正激发起来。”
事实上,因政策所涉及的内容均与惠农强农相关,连续多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党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代名词。而作为一个此前从未提及的概念,田园综合体被写进2017年2月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
“田园综合体建设不仅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任务。”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卢贵敏在此前的受访中点评说。
很快,财政部于今年春末夏初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并发布了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田园综合体国家级试点的规划周期为3年,确定试点省份18个,每个省份确定试点项目1~2个。
截至十九大召开之前,河南、四川、河北、山东等省份陆续公布了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并安排省级财政资金予以支持。自此,这一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在政府层面运作并备受市场关注的概念,已经在现实中落地。
而就在党内外热议十九大报告之时,有业内人士注意到,中央一号文件定位的“田园综合体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和主平台”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融会贯通的。
为此有观点预判,未来几年,田园综合体或将与特色小镇天然契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塑造美丽乡村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个新的、重要的业态支撑点。
新概念顺应社会发展新需要
尽管田园综合体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新的概念,但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概念的提出,与无锡惠山区阳山镇的东方田园综合体在2016年进入文件起草者的视野,有著紧密关联。
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那么中央一号文件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
“这一提法,可以说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孔祥智分析说,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50%,这说明我国社会结构已经从以农村为主转向以城市为主。这一根本性的变化,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首先是商品性农产品消费者群体增加。他说,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人口数量净增了6.21亿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而群体越大,除了消费量越大外,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也和过去明显不同,产生了细分化、精细化,必然要求农业发展方式发生相应变化。
其次,住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人,生活方式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有规律的上班下班,自主支配时间大大增加,亟待对枯燥无趣的生活方式进行调节,这就需要走出城市,回归乡村田园生活。
最后,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
“6亿多人住进了城市中的单元楼,居住密度大,活动空间小,逃出城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农村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农业不仅仅给城镇人口提供商品性农产品,还要提供休闲、娱乐,使其恢复体力,净化身心,并且人们还希望在条件许可时把农业搬到城市。于是,休闲农业、养老农业、体验农业、城市阳台农业等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迅速出现,教育下一代的功能也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农业产业上。”孔祥智说。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分析认为,从先行先试的样板看,田园综合体要素集中,功能全面,承载力强,是城乡一体化的理想结合点和重要标志,农业产业链价值的深度挖掘、科技元素的注入、农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将其作为顶层政策加以设计,这将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市场预见政策机遇窗口期
“当前农村发展建设面临集体经济疲软、劳动力空心化、基础设施不全等痛点。田园综合体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具体政策指向,简单来说就是补钱、补地、补机制、补固定资产,这些都是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的瓶颈所在。此外,田园综合体对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发展也给出了具体的方向。”易牛联合创始人徐行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田园综合体概念提出之前,上一个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的产业业态是特色小镇。那么两者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呢?
综合业界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二者有相似的产业性,但是发展的主题不同,最终的目的也不同。
观点指出,特色小镇是有明确的特色产业做支撑,强调将产业做大做强,理想的状况是在当地形成体系化的产业链,最终做成大规模的产业形态;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全面开发和升级美丽乡村,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的村容村貌。最终目的是发展农村,改善农业,让农民增收。
由此可见,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主,而特色产业里也包括农业。田园综合体则是以农业产业和农村为核心,通过各类农业的发展最终促进农村地区的业态转变。
除此之外,业界较为一致的另一个观点是,田园综合体或成为特色小镇之后,又一投资新蓝海。
根据媒体观察,目前对田园综合体概念关注最密切、讨论最活跃的,是此前研究、参与、运营特色小镇的各类主体,包括研究专家、规划设计师、地产开发商、金融投资机构等。各类主体普遍意识到:相对于目前“热火朝天”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也正处于重大政策机遇窗口期。
尽管如此,也有专家提醒,“在乡村建设中,不论是政府试点还是投资者,都不能太理想主义,要审慎地对待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把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要素汇聚在一起,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考验的是地方的行政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者的资源整合能力。”
而为了防止出现此前类似“特色小镇”一哄而上的情况,财政部在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中也明确,要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田园综合体建设应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孔祥智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田园综合体”,说明中央的主旨是以农民或由农民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发田园综合体。
为什么要以农民为主体?按照孔祥智的分析,在近年来的农业开发中,尤其是在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中,各地重企业轻合作社的倾向一直存在,以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民的利益,甚至会给农业的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当然,中央提出以农民为主体的思路,并不是排斥地方政府在开发中引进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而是强调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在开发中不能忽视农民的诉求,要以农民为基础。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户是分散的,由其集合而成的主体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他解释说。
“从长远看,能否真正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孔祥智认为,田园综合体虽是一个概念、新提法,但各地已有不少成功经验,目前需要做的,就是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引领农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以顺利实现农业转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