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吉尔特矿区新建矿井冲击地压治理模式探索

2018-03-20 02:39翁明月王书文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微震矿井矿区

翁明月,王书文

(1.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20;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开采研究分院,北京 100013;3.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 100013)

呼吉尔特矿区划属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呼吉尔特乡和图克镇等管辖,深部煤炭资源丰富。自“十一五”以来,煤炭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已建成6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矿区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早期未预料的冲击地压灾害,并逐步成为区域性技术难题,对各矿井建设及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呼吉尔特矿区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矿井建设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模式具有其特殊性,该条件下冲击地压灾害科学治理模式亟需探索,从而为后期大规模投产、达产奠定基础。针对呼吉尔特矿区特殊条件,对冲击地压治理模式进行探索,并以葫芦素煤矿为例进行说明,以期为呼吉尔特矿区的安全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1 呼吉尔特矿区基本情况

呼吉尔特矿区划分为7个井田、2个勘查区和1个远景区,建设规模60Mt/a。矿区含可采煤层8层,煤层厚度0.8~7.1m,煤系地层厚度平均为280m,煤种为不粘煤和长焰煤。煤炭平均发热量在7000大卡左右,属低灰分、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呼吉尔特矿区主采煤层埋深较大,一般为600~800m,矿井普遍赋存2~4个可采煤层,多为近水平中厚煤层,适用于综合机械化开采。矿区内各矿井均为瓦斯矿井,煤层自然发火周期一般为30~70d。多数矿井的回采工作面设计借鉴了神东设计模式,双巷掘进,外侧巷道继续为下一工作面服务,巷间煤柱普遍为30~40m。

2 呼吉尔特矿区冲击地压灾害情况

“十一五”期间,呼吉尔特矿区各大型矿井陆续建设,在开拓、准备及初采阶段,采掘巷道并未出现明显的动力现象。但随着采掘范围的不断扩大,覆岩活动范围更大,活动强度更高,临空采掘工作面动力显现问题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呼吉尔特矿区各深部矿井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冲击地压,严重的可造成数百米巷道严重损坏。具体显现规律如下:

(1)以回采工作面超前巷道冲击地压为主,部分综采工作面邻近采空区侧可发生煤壁冲击,多巷布置工作面的临空留巷可发生滞后冲击。3类冲击地压发生地如图1所示。

图1 呼吉尔特矿区3类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地点

(2)冲击显现以底鼓、帮鼔为主,存在顶煤的巷道冲击可引起局部冒顶,底板即使不留底煤,岩石底板也可能强烈破坏,如图2所示。

图2 呼吉尔特矿区冲击地压显现

(3)多数冲击地压发生在宽煤柱护巷的临空巷道内,煤柱帮压力大。

(4)不同煤层冲击危险程度差异较大,如3-1煤层坚硬,具有强冲击倾向性,顶板厚硬程度高,冲击地压灾害普遍严重。

(5)大巷开拓期间及首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动力现象并不明显,临空工作面回采后,冲击地压问题较为突出。

3 冲击地压灾害治理模式探索

3.1 因地制宜开展冲击地压超前防范

区域性超前防范对于冲击地压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开采设计可对冲击地压静载荷源实现宏观调控,避免大规模应力集中,最大限度地延后冲击地压发生时间,大幅度降低后期采掘过程中的冲击危险程度和防治难度[1]。实践证明,新出现的冲击地压矿井多是由于开采初期无冲击地压防范意识,进行开采设计时人为造成大量有利于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最终积重难返,灾害日益突出。呼吉尔特矿区各矿井应基于冲击地压防范原则,审视现有开采设计,优化采掘布局,从源头上规避冲击地压的发生条件。

3.1.1 积极利用保护层开采

保护层开采是典型的冲击地压区域型防范手段[2-3]。鉴于呼吉尔特矿区各矿井普遍赋存2~4个煤层,煤层间距多为20~60m,是开采保护层的先天有利条件。可首先开采冲击倾向性和冲击危险性较低、顶板厚硬程度小的煤层,从而对其上、下一定范围的煤层形成应力解放,降低应力水平,缓解冲击灾害风险。鉴于3-1煤层冲击倾向性较强,应将其作为被保护层,即先开采其上部或下部的低冲击地压风险煤层。对于目前已经投产的矿井,可针对未采区域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以实现卸压开采。

3.1.2 推行小煤柱护巷

为实现快速掘进,呼吉尔特矿区各矿井多采用双巷掘进,巷间煤柱宽度30~40m,工作面回采后,临空巷道处于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内,集中静载荷水平较高,为冲击地压的发生提供了基础载荷源。目前,6m宽小煤柱护巷技术在石拉乌素等矿已经开始应用,葫芦素煤矿、门克庆煤矿也在积极探索之中。鉴于呼吉尔特矿区多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小煤柱护巷要确保其防水性能。

3.1.3 积极开拓,多盘区跳采

呼吉尔特矿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巨大,由于煤层多为中厚水平,在面临冲击地压灾害的大背景下,不允许推采过快。因此,往往需要2~3个回采工作面同采才能够达产。为避免采掘相互扰动诱发冲击地压风险,应严格执行一区一面,同时待采空区彻底稳定后再进行下一工作面巷道掘进。这要求在进行开拓设计时,应积极扩大开拓范围,为多盘区跳采创造条件。

3.2 开展区域性微震监测综合分析

依据冲击地压启动理论,需对诱发冲击启动动静载荷源分源监测,分源防治[4]。动载荷监测手段主要包括微震监测、地音监测等,静载荷监测以采动应力监测为主。目前,呼吉尔特矿区内葫芦素煤矿、门克庆煤矿、巴彦高勒等矿井均引进了波兰ARAMIS微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全矿井范围微震活动。

3.2.1 基于误差分析的微震台网布置优化

微震台网布置对微震监测范围、微震事件定位精度具有重要影响[5]。在综合考虑有效台站数、最大空隙角、近台震中距以及微震监测台网灵敏度和拾震器灵敏度的基础上,葫芦素煤矿积极利用多巷布置条件,设计了多种微震监测台网,并利用D值最优化算法计算了各个方案的平面定位误差和垂直定位误差,最终确定了最优微震台网布置方案,如图3所示。该方案能够实现对葫芦素矿井范围内所有采掘活动区域的监测,同时对21102和21103等潜在冲击地压回采工作面进行了重点覆盖,其水平定位误差约为±5m,垂直定位误差为±15m。

3.2.2 基于微震活动监测的推采速度调节

呼吉尔特矿区内煤矿产能较大,设计推采速度快,覆岩活动范围和强度大。过高的推采速度会导致煤岩层弹性能释放不及时、不均匀,发生局部能量过度积聚及瞬间大规模释放,进而诱发冲击[6-7]。为此,针对各采掘工作面,应积极利用微震系统监测分析采掘速度与微震活动强度的相关性。图4、图5为葫芦素煤矿21103工作面微震活动与推进度的关系曲线,可见,回采引起的动载扰动与推进速度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微震监测结果合理调节工作面推进速度,实现煤岩体能量的缓慢释放。

图3 葫芦素煤矿微震台网布置误差反演

图4 21103工作面微震频次与推进度的相关性

图5 21103工作面微震能量与推进度的相关性

图6 葫芦素煤矿回采工作面微震事件平面投影

3.2.3 基于微震丛集现象的煤岩活动规律分析

微震事件是煤岩层活动的结果,微震丛集现象表明煤岩活动异常活跃。葫芦素煤矿微震监测表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微震分布存在2处丛集现象,如图6所示,其发生机制如下:

(1)断层活化诱发强动载 F16断层附近微震密集分布,是大能量事件的主要发生区。分析认为F16断层附近煤岩层结构遭到破坏,在回采扰动下发生断层活化,能量释放速率偏大,持续时间长,可成为重要的冲击启动诱发载荷源,是矿井需要重点关注的冲击致灾源。

(2)多工作面采空区覆岩联动 微震监测发现,2110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21102工作面采空区内存在微震事件,这表明本工作面回采可引起相邻采空区顶板的二次活动,其活动范围一般位于超前本工作面80m至滞后工作面100m范围内。该现象表明,21102工作面回采16个月后,仍未实现充分采动,上覆岩层存在滞后断裂现象。2个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可发生联动效应,形成更大范围的微震活动群。

3.3 “钻-切-压”一体化顶板预裂技术

坚硬顶板是采掘巷道常规矿压及冲击地压的关键影响因素,顶板超前预裂是防治冲击地压的有效手段。目前,深孔爆破预裂和水力化压裂是处理顶板问题的常规方法。深孔爆破预裂顶板的效果直接、可控,是早期最为常见的顶板处理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受安全管控影响,炸药的供应时常被中断,无法按计划开展顶板处理工作,顶板水力化预裂方法逐步推广开来。葫芦素煤矿针对坚硬顶板问题,引进“钻-切-压”一体化技术,实现了顶板高效切缝及预裂。

常规水力压裂技术采用刀片割缝,现场操作时必须先后3次推送钻杆,工艺复杂,耗时多,施工效率低,刀片成本高。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钻-切-压”一体化顶板预裂技术。钻孔后,在不退杆的情况下,直接切换高压进行定点旋转水射流,对指定位置顶板进行割缝,为后续压裂工序提供初始裂缝,减小起裂压力,引导裂纹扩张方向,提高定向压裂效果。

如图7所示,在回采工作面侧和煤柱侧各布置1组钻孔,孔间距均为15m,工作面侧孔深30m,煤柱侧孔深24m。孔内首先进行高压水射流切缝,然后利用封隔器定点压裂,在初始裂缝基础上继续扩展、贯通。压裂过程中,在高压胶管中部连接压力记录仪,实时捕捉裂缝扩展过程中压力变化情况,如图8所示,根据压力变化曲线可分析裂纹扩展过程。

图7 顶板“钻-切-压”布置方案

图8 水力压裂过程中压力变化曲线

现场切缝及压裂效果如图9所示,高压水可在完整的岩层段切割成缝,压裂过程中,压裂孔两侧15m的邻近孔出水,这表明通过切缝、压裂作用,顶板内形成了贯通裂缝,顶板完整性降低。利用钻孔应力计获取采取“钻-切-压”措施后巷道回采帮和煤柱帮应力最大值,如图10所示。顶板被处理后,煤柱帮和回采帮最大应力值分别降低48%和52%,卸压效果显著。

图9 高压水切缝及压裂效果

图10 采取“钻-切-压”措施后巷帮压力变化情况

4 结 论

(1)呼吉尔特矿区冲击地压主要有3种类型:临空巷道超前段冲击、工作面临空侧煤壁冲击、临空留巷滞后冲击。

(2)呼吉尔特矿区煤层赋存及开采设计具有其特殊性,可积极利用保护层开采、推行小煤柱护巷、多盘区跳采等冲击地压超前防范措施。

(3)针对微震监测,积极利用工作面多巷布置条件优化微震台网布置,利用微震活动强度调节推采速度,基于微震丛集现象分析多工作面采空区联动及断层活化问题。

(4)开发“钻-切-压”一体化高效预裂坚硬

顶板技术,利用高压水射流切缝为水力压裂提供起始裂纹,操作工艺更为简化、高效,压裂半径可达15m以上,巷帮压力降幅约50%。

[1]潘俊锋,宁 宇,杜涛涛,等.区域大范围防范冲击地压的理论与体系[J].煤炭学报,2012,37(11):1790-1795.

[2]秦子晗,蓝 航.开采上下保护层卸压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J].煤矿开采,2012,17(4):86-89.

[3]沈荣喜,王恩元,刘贞堂,等.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防冲机理及技术研究[J].煤炭学报,2011,36(5):63-67.

[4]潘俊锋,宁 宇,毛德兵,等. 煤矿开采冲击地压启动理论[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3):586-596.

[5]夏永学,潘俊锋,王元杰,等.基于高精度微震监测的煤岩破裂与应力分布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2011,36(2):239-243.

[6]田利军.忻州窑矿冲击地压发生规律研究[J].煤炭工程,2013,45(8):104-106.

[7]张世东,李 岩,乔京利,等.郓城煤矿微震活动规律研究[J].中国煤炭,2015,41(9):28-31.

[8]周龙寿,丁立丰,郭啟良.不同压裂介质影响下绝对应力测值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34(10):2869-2876.

猜你喜欢
微震矿井矿区
浅谈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的应用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长平煤业5302 综放工作面顶板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基于波形特征的露天钼矿微震事件的识别分析——以卓资山钼矿为例
矿井下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