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史永理,佟文亮
(1.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山东 济宁 277600;2.山东科技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经过我国学者的长期观测,当采场推进到上覆岩层达到充分运动后,可以将上覆岩层分为:垮落带、裂缝带、弯曲下沉带。前两带统称为导水裂缝带。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导水裂缝带的研究颇多,各种方法层出不穷,包括经验公式[1-3]、现场实测[4-6]、数值模拟[7-11]以及理论分析[12-15]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防治顶板水害、提高煤层开采上限以及解放部分煤炭资源起到重要作用。本次研究根据岱庄生建煤矿开采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经验公式预计、现场实测3种方法综合确定31302工作面3上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研究成果为工作面的安全开采提供借鉴。
岱庄生建煤矿位于滕县煤田的中部,行政区划属微山县欢城镇。井田东西宽约2km,南北长约4 km,面积7.8525km2,矿井开采深度为-175~-570m。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侏罗系上统、二叠系、石炭系中统和奥陶系中统。目前矿井主采山西组3上、3下煤层,赋存较稳定。3上煤层采用单一走向或倾斜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煤系内的主要充水含水层自上而下分别为3煤顶部砂岩、第三、八、十下石灰岩,间接充水含水层有上侏罗统砂、砾岩,太原组第五、九层石灰岩;本溪组第十二、十四层石灰岩及煤系基底奥陶系石灰岩。本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开采上组煤为简单类型,开采下组煤为中等类型。
31302工作面位于三采区中部,位于313轨道大巷西侧,王楼断层东侧,北邻31303工作面采空区,南侧为未采区。地面标高为+36.2~+36.6m,井下标高为-193.0~-215.0m,走向长度为460m左右,倾斜长度为68~150m,面积为40320m2。31302工作面开采煤层为3上煤,煤厚3.5m,直接顶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平均厚度2.0m,直接底为粉砂岩,平均厚度1.5m。
针对岱庄生建煤矿31302工作面的具体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来模拟3上煤层开采引起的裂缝带发育高度。
2.1.1 物理模型的建立
以岱庄生建煤矿31302工作面为地质背景及数值计算模型,其原岩地应力属于大地静力场。本次研究将地面设置为自由边界,分别施加水平约束于模型左、右边界,施加水平及垂直约束于底面边界。建立的工程地质物理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地质物理概念模型
2.1.2 计算参数
31302工作面无岩石力学参数测试数据,采用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中的相关力学测试数据,确定计算模型的基本参数。
2.1.3 模型设置
模型尺寸设置为:长300m、宽250m,高155m,划分单元数27000个,模型中煤层厚度为3.5m。按照煤层顶底板岩层各层的参数赋值,如:岩性、厚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抗拉强度,将每个岩层赋予一定数量的单元。
按照20m的开挖步距计算,分别得到了3上煤层分步开采时的最大主应力分布图和塑性破坏区域图,图2和图3分别表示开采结束后数值模拟的最大主应力分布和塑性破坏区域。由图2可以推断出3上煤层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最大高度。
图2 最大主应力分布
图3 塑性破坏区域
根据以上结果,结合所选定的计算模型可知,3上煤层开采后的导水裂缝带高度为60m,将煤厚3.5m代入模型中得到裂采比为17.1。
根据31302工作面的开采参数及地质采矿条件,3上煤层上覆岩层主要是砂岩和砂质泥岩,属于中硬岩层。根据中硬岩层岩性,按照2017年出版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2],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
(1)
式中,HLi为导水裂缝带高度,m;∑M为累计采厚,m。
按上述公式计算时取煤层厚度为3.5m,由公式(1)计算可得导水裂缝带最大发育高度为43.6m。
3.2.1 钻孔双端封堵测漏装置
现场实测采用井下仰孔分段注水观测的方法。使用“钻孔双端封堵测漏装置”沿着钻孔进行分段封堵注水,以此来测定钻孔各段水的漏失流量,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破裂松动情况,并最终确定裂缝带的上界高度[4-6]。“钻孔双端封堵测漏装置” 主要应用于进行井下仰孔分段注水观测,其包括孔内封堵注水探管和孔外观测仪表系统及控制阀门,如图4所示。孔内封堵注水探管带有双端封堵胶囊,主要用于密封所测试孔端两端;孔外观测仪表系统主要包括压力表、流量表和控制阀门,主要用于控制注水压力和封孔压力及注水流量,两者之间通过细径耐压软管连接。
图4 井下仰孔观测系统示意
3.2.2 观测剖面布置与观测钻孔设计
根据31302工作面的开采情况,将观测剖面设在31302下巷和313轨道运输巷之间的联络巷道内,停采线外侧距F3导线点12m。在此处施工观测钻窝,在钻窝内布置采前、采后观测钻孔。钻孔施工要素见表1,观测钻孔布置剖面及注水漏失量观测成果见图5。
表1 钻孔施工要素
图5 观测钻孔布置剖面及注水漏失量观测成果
3.2.3 实测结果分析
各采后钻孔观测到的最大裂缝发育高度以及裂缝带发育的范围如表2所示。
表2 31302工作面最大裂隙发育高度
综合现场实测收集到的采后3个钻孔数据资料,31302工作面3上煤层顶板覆岩采后形成的裂缝带,出现连续大范围漏水,注水漏失量非常大,其顶界在煤层顶板以上垂高44.7m处,煤层平均厚度为3.5m,考虑到实际采出率的影响,实际采出厚度为3.5×80%=2.8(m),裂采比为16.0;垮落带的发育位置在10.07m以下,冒采比小于3.60。
以岱庄生建煤矿313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先后采用经验公式、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探讨3上煤层采后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根据3 种方法的对比分析(表3),3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各不相同,由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对保守,而数值模拟不能完全反应实际地质条件,导致结果偏大。综合分析认为31302工作面3上煤层采后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取44.7m更加符合实际条件。
表3方法与结果对比分析
方法优点缺点探测结果/m裂采比经验公式保守、安全、可靠应用条件局限性大436125FLAC3D模拟方便、快捷,能模拟不同地质条件不能完全反应实际地质条件60171现场实测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成果直观测试时间长,对密封性要求高447160
(1)利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经验公式对31302工作面3上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缝带进行了研究,现场实测资料表明,31302工作面3上煤层采后覆岩裂缝带发育高度为44.7m,裂采比为16.0;数值模拟表明裂缝带高度为60m,裂采比为17.1;根据“规范”中硬覆岩岩性经验公式预计的导水裂缝带最大发育高度为43.6m。
(2)综合上述3种方法,认为现场实测结果最可靠,其他两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即31302工作面3上煤层采后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44.7m。
(3)岱庄生建煤矿现有开采条件下,综合获得31302工作面3上煤层开采的裂缝带发育高度对于提高矿井的开采上限,预防矿井突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尹尚先,徐 斌,徐 慧,等.综采条件下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41(9):138-142.
[2]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7.
[3]胡小娟,李文平,曹丁涛,等.综采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J].煤炭学报,2012,37(4): 613-620.
[4]魏久传,吴复柱,谢道雷,等.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J].煤炭学报,2016,41(4):974-983.
[5]张 勤,刘伟韬,黄启铭.大采深厚煤层综放采场导水裂缝带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技术,2017,36(9):162-164.
[6]刘伟韬,刘士亮,霍志超,等.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模拟与测试技术研究[J].工程勘察,2014,42(11):39-43.
[7]尹会永,魏久传,Liliana Lefticariu,等.下组煤露头区导水裂缝带高度综合确定[J].煤矿开采,2015,20(3):89-92.
[8]刘红元,刘建新,唐春安.采动影响下覆岩垮落过程的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2):201-204.
[9]孙亚军,徐志敏,董青红.小浪底水库下采煤导水裂隙发育监测与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2): 238-245.
[10]王琳琳,魏久传,尹会永,等.新安煤矿16煤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1):40-45.
[11]黄 欢.基于PLS-BP神经网络模型的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J].煤矿开采,2016,21(6):6-10.
[12]施龙青,辛恒奇,翟培合,等.大采深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41(1):37-41.
[13]赵德深,徐孟林,夏洪春.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的研究[J].煤矿开采,2013,18(1):8-10.
[14]孙 闯,宋业杰.基于断裂力学的长壁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J].煤矿开采,2016,21(3):81-84.
[15]邓志刚,李国宏,盛继权,等.基于微震分析法的特厚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研究[J].煤矿开采,2012,17(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