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需求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策

2018-03-20 11:00陈卓谢安国
关键词:利益价值观核心

陈卓,谢安国

(安康学院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培育大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价值观关乎社会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结构变动、利益主体多样、思想观念多样的时代,人们的利益观念日趋加强,利益驱动作用明显。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必然深受物质利益的“纠缠”。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错位、行为方式失范,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极大阻碍了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认为:“一种意识形态,如果不符合人们的利益,就不会成为这些人的意识形态。”我们只有从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深层次的利益因素入手,才能清晰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自身利益需求的内在契合,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指导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需求、精神利益需求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利益需求,从而自觉认同、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个命题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用24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党和国家的价值取向和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但在当前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态势下,大学生能否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存在诸多困境。从大学生的主体利益要求出发,引导大学生走出自我的价值困境,将个体要求与国家社会需求相统一,成为了研究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其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从研究的整体状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概念、内涵的探讨。如学者柳克方等人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就是要让大学生在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基础之上,能自觉践行[1]。

第二,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研究。一些学者从实证分析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如郭朝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个层面的认同程度上,个人层面明显高于国家和社会层面[2]。刘铮则从知情意行4个方面入手,认为大学生理论、情感认同的程度较高,而践行的程度则较低[3]。栾亚丽认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辩证的,一方面其群体主流价值观是健康向上的,但在认同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障碍,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色彩浓厚,理想信念淡薄[4]。

第三,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数学者都从内外因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如林春生认为,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社会舆论导向是外因,而对于价值观的理性判断、情感认同及大学生自身则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因[5]。

第四,对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和对策的探讨。有学者认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从宏观上完善机制设计。如赵欢春提出,应建立利益机制、领导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以确保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正确运转,提升认同[6]。还有学者认为应当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渠道这一媒体,探索认同路径。张元等认为,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平台,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加强网络信息监督等[7]。 还有学者提出应从心理认同的视角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指出应在把握大学生心理认同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心理认同机制,从而有效提升认同度[8]。有学者认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从微观层面关注学生需求,加强日常教育引导。如卫中亮等提出,要从学生自身需求、日常管理、思政课是教学等方面入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9]。还有学者从文化认同视角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如罗迪认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本质上是文化的认同。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因此,通过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力,提高文化自信和自觉,来最终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10]。

第五,国外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国外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有效做法,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徐绍华指出,美国通过课堂、社会实践、环境氛围、个人问题的解决等方法,提高价值观认同感的经验值得借鉴[11]。吴玉军认为,新加坡通过目标设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重要节日等培育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方法具有参考价值[12]。

第六,个体需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邱伟等指出,需求、动机、行为、目标4个环节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只有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认同程度就越高,而认同程度的提高又能有效引导需求[13]。朱晨静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科学性、真理性、普遍性、先进性等条件,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需求,理应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同[14]。赵伟从核心主义的需求理论出发,认为认同的根本和基础是人的需求[15],只有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才能实现有效认同。亓灿新认为,价值观认同与大学生需求密不可分。因此,必须“以人为本”,在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利益需求的基础之上,满足大学生合理需求,进而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16]。

综观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利益需求视角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成果不多,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研究。首先,在研究内容上,应有利益需求与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针对性研究。其次,在研究侧重点上,应加强满足大学生合理利益需求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具体举措和方法研究。

二、利益需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辩证关系

首先,利益需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基础。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切价值认同的起点,都是源自人们自身的利益需要。”利益需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出发点和基础,更是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驱动力。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体现对大学生终极发展需求的指引,另一方面必须引导和满足大学生合理的现实利益需求。

要对大学生正当的需求予以肯定,引导大学生对利益需求进行整合,做出正确的利益选择。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地区,他们的利益需求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要对不同学生的利益需求予以充分的尊重。要在引导大学生在满足物质利益需求的基础之上,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实现全面发展,做出符合自己根本利益的价值选择,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当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利益冲突加剧。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与集体、当前与未来的各种利益关系正确统一起来,找到大学生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利益均衡点,切实保护好大学生的利益需求,有效地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形成。要让大学生树立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理念,化解因利益关系复杂化而带来的矛盾。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利益需求出发,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并满足其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使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利益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地阐明了党和国家倡导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反映了当代中国最本质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和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3个层面,不仅是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目标,也与大学生的利益需求息息相关,是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根本依据和行为准则。马克思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总是在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人们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青年学子大都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面对丰富和复杂的社会现实,他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多层次需求,比如知识需求、生活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人脉需求、情感需求、娱乐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等等。实践证明,国家富强和社会文明进步和谐,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才能保证大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实现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科学的价值观,能够对大学生的各种需求进行调整,使之更加趋于完善,最终实现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实现“双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大学生追求合理的利益需求,引导大学生确立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目标,逐步形成“公正、和谐、幸福”的价值观共识,自觉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社会规范,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合理利益需求,促进全面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利益需求的全方位解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7]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利益需求为导向,解构大学生的具体利益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需求层次较高,集中反映在多样的物质生活需求、多元的精神需求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上。

(一)物质生活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生活基础

纵观人类社会,物质生活需求是人们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求。要从满足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出发,引导他们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首先,帮助大学生获得学业的经济需求,如日常生活费用、奖助学金等。其次,完成学业的基础物质保障和教学设施,如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最后,关注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切实利益需求——就业需求。对大学生来说,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是其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因此,要充分满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各种需求,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保障就业权益等。大学生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之上,才会在工作岗位上去实现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18]。

(二)精神生活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依据

精神生活需求是人特有的利益需求,在人的利益需求层次中处于高层次,并随着物质利益需求的不断满足成为人们主导性的需求。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多样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其精神需求丰富多样并不断增长。第一,心理调适需求。大学生都处在青春期,是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学业、生活、就业、感情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并存。一些大学生往往会因为需求落空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予以高度关注,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化解他们内心的困惑,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19]。第二,人际交往需求。当代社会开放的环境和发达的网络交往媒体,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快捷,大学生更是有着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大二、大三阶段非常注重人际交往,希望有良好的人脉圈,希望能与他人进行真诚交往,相互交流思想,互助互利,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0]。第三,尊重的需求。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拓展和身心不断成熟,大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尊重和认可的需要越发强烈。一方面,他们通过与他人交往,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体会到个人的价值所在,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活中,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段目标,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才会逐步建立,从而摆脱不良情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1]。

(三)全面发展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需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个体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需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独特创新性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他们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教育促进自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在社会生活中去展现自我,实现人生目标[22]。这种积极向上、以自我实现为人生目标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目标又与当前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一致的。第一,个体能力全面提升的需求。马克思指出:“人的能力从来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任何人的职责、行为和使命都是全面发展自己能力的。”对大学生而言,这种全面的能力体系主要是指: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的能力,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社会沟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第二,大学生社会关系全面发展的需求。大学生要成人成才,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大学生一定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在交往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最终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第三,大学生个性自由的全面发展需求。个性自由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个人精神道德观念和个人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展[23]。个性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最高标准,它可以让大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和智力特点进行选择性的发展,同时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为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效防止其个性需求发展走向误区。总之,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始终以促进大学生个体自我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把握其个体发展的规律性,因材施教地开发其自身最大的潜能,最终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四、引导和适应大学生的多层次利益需求,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以物质利益需求为基点,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大学生合理的物质利益需求的实现,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的唯物论告诉我们,人们生存的前提和根本是物质利益。同时,物质利益也是人类最终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因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要了解其物质利益需求,解决其现实困难,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求。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大学生的利益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一,创造良好的校园物质保障。改善教学、生活设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完备的后勤服务体系,使大学生消除生活上的顾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刻苦学习和成长成才中去[24]。第二,完善“奖、贷、补、助”助学体系是推动大学生认同并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举措。要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制度,帮助经济生活困难的大学生缓解生活压力;通过学校内部增大助学金范围和数量、企业提供奖学金、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等多种途径,关心关爱贫困大学生,使大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家、学校给予的温暖,增强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辐射面。第三,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是帮助和推动大学生认同并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当前,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要强化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多方面搜集就业信息,使大学生能依据自己个体需求和个人条件选择就业岗位。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个人需求与国家需要相统一的价值观念。

(二)满足大学生精神利益需求,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精神支撑

大学生的精神利益需求内涵广泛,涵盖品德、情感、心理、理想信念等诸多方面,制约着大学生其他利益需求的实现。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大学生的言行,用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强大。第一,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相契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阐明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的精神需求;在日常生活中,高度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用先进人物和好人好事等正能量去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使他们能见贤思齐,提高他们的人生境界和思想觉悟。第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人格。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竞争就业难以及生活压力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心理负担,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测试等手段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净化其心灵,达到身心合一的效果。第三,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25]。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认同涵盖3个阶段: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因此,我们在培养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时,要注重情感升华,比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加强校园“软文化”建设。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体系,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用正确的价值舆论趋向去激励大学生,激发他们对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最终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此外,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典型示范作用。学校通过培训、理论学习等方式和方法打造一支树立“人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的教师骨干队伍。从而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第四,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满足大学生多样的精神需求。社会实践是促使大学生实现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中介和关键,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有助于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通过真实的现实体验,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情感和认知中,在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魅力,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具体。为此,高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认识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用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去感染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奉献中去展现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陶冶情操和美化心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通过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接受教育,把个人需求与社会、国家需求统一起来。

(三)在正确处理主客体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今天,中国社会利益多样化的态势愈发明显,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当大学生主体自我需求与客观的社会现实需求之间产生矛盾时,在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明显将个人利益置于优先地位,对集体、社会的责任意识则相对淡漠。“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等错误的价值取向在个别大学生当中有一定市场,他们的“三观”与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还存在距离和差距。必须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大学生逐渐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认同,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衡量个体与集体、物质与精神、眼前与长远利益的价值尺度,形成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个人利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态势,真正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价值共识的强大作用。

(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个体价值观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群体,对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应多方面、全方位地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利益需求。第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作用,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行为准则,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指明了方向。第二,注重专业素质培养,强化全面发展的立身之本。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需要大量具有先进科学知识和创新、奉献精神的人才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26]。大学生要内外兼修,全面发展,达到知识的广博与精深并重、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和谐发展,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具备的效果,才能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五、结语

目前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从利益需求视角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成果不多。文章对利益需求进行分析,认为应以物质利益需求为基点,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满足大学生精神利益需求,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精神支撑;在正确处理主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利益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