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温病类医书序跋内容探析

2018-03-20 10:32:01邢永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序序跋医书

赵 婧,邢永革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温病”这一名词以及有关症状、病因、脉象和治疗方法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内经》,但是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了第一部温病专著,即吴又可的《温疫论》[1],清代是温病类著作繁荣发展的时期,成果众多。根据2007年出版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一书统计,现存清代温病类专著64种,包含温病治疗方法著作 12 种[2]。

序跋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是序和跋的合称[3]。清代医书序跋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对于医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对现存清代温病类医书序跋中的162篇序文、24篇跋语[4]进行了研究,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 交代作者生平,阐述学术源流

1.1 叙述作者生平、师承情况或业医原因 作者生平是读者了解作者成长经历和写作思想的重要参考。在古代医学发展史中只有少数医家拥有详细的生平信息,数量十分有限。很多医家信息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前后矛盾。而这些珍贵的医家信息资料有时却可从序跋中发现,大量的清代温病医书序跋给后世留下了最直接的温病学医家生平资料。

遍览温病医书序跋,我们发现序文中叙述作者行医经历的情况较多,且多出现在作者自序部分,跋语与他序中鲜少出现。如马印麟《瘟疫发源》自序[5]:“予年八十岁,细自数十岁时受祖父之岐黄医业,从师训读数载。父亡之后,各处求访名师贤友,讲究议论。”又如吴瑭《温病条辨》[6]自序:“缘瑭十九岁时……专事方术。”上述自序是了解医家生平和思想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是序跋的重要价值所在。

1.2 阐述学术源流 温病医书序跋中常常出现梳理“温病”这一学科发展脉络的内容,讲述温病理论的流变以及温病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其内容之中包含作者从医至著书的全过程,其中常常可以看出作者与其他各医学流派之间的渊源关系,从不同的角度为医学发展的调查研究增添了丰富的史料。如周杓元《温症指归》[7]自序:“轩岐以来无瘟疫之书……分条缕析,开后人无数法门。”寥寥数语介绍了清以前温病学派的缘起与发展和本朝的温病主要学术流派。

2 交待成书经过与刊刻情况

2.1 交待成书经过和编纂目的 叙述成书始末与著书目的的内容往往出现在作者自序或自跋当中,作者将自己著录书籍的所思所想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便于深入理解医书的撰写目的。如戴天章《广瘟疫论》[8]自序:“至吴又可先生贯串古今,融以心得,著时行《瘟疫论》……愚目击心伤,不揣固陋,而取吴子之原本,或注释,或增订,或删改,意在辨温疫之体异于伤寒,而尤慎辨于见症之始。”作者详细叙述了自己在注释、增订、删改吴又可《瘟疫论》一书的过程中对此书的定位、看法以及顺应当下所做出的内容调整,表达了对吴又可医学理论的认可推崇,希望通过此书“广其说”达到使阅者一目了然,人人可用,最终实现减少瘟疫死亡数量的目的。

2.2 叙述刊刻版本流传情况 由于清代医家众多,医书著述丰富,后人对前人的成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同时,对医书的传承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也使重刊现象趋于普遍。再加之清代印刷术日渐成熟,数量众多的温病医书被重新刊刻,也成为刊刻序跋产生的主要原因。清代温病医书的散佚、收集、付刊等情况频繁得出现在他序和跋语中。如《温热病指南集》[9]刻本钱培荪跋:“乙亥秋,将重刊《温热病指南集》……以质明者。”此书现存版本中,初刻本为嘉庆十四年(1809年)刻本,扉页题“江白仙先生鉴定”,故亦称“江本”,该刻本仅存孤本,藏于山东省图书馆,本书流传版本较多见的即上文光绪二年(1876年)云间复园刻本,钱培荪重新校正刊刻并为其作跋语,所以此本又称“钱本”,讲述《温热病指南集》一书几经波折的刊刻流传经过,传达了“医书只论是非,毋问真伪”的思想[10]。

《温毒病论》作者邵登瀛曾孙炳扬序[11]:“疫证每起兵荒之后……此编汇先贤之格言,摅毕生之得,亦犹是述而不作之用意焉尔。”讲述了本书因众人对疫证“只知其疏”“不得其变通”,遂广集诸书并以周禹载、吴又可学说为主要理论依据,刊行问世。后经战火摧残,其曾孙炳扬以残本为纲,重加考订,这才得以广泛传播,曾孙炳扬这篇序文详细叙述了著作辗转的收集、付刊经历,以及希望通过此书的刊行使医者“知其精旨,得其变通”,更好地救治疫病患者。清代温病医书序跋之中往往留有时间、地点、作者等第一手可靠信息,而一些医书在长期翻阅过程中,有关作者的问题便产生了很多疑问,可从刊刻序跋中寻得一二线索。

清代医家撰写个人专著成为时尚,用以陈述自己的医学见解,同时清代官方鼓励学术研究,并时常资助大型文献的编纂,大量全书、类书及丛书得以刊行,出现数量众多的刊刻序跋[12],温病医书刊刻序跋的撰写者一般是最了解书籍刊刻前后始末、缘由的发起者、实践者。序跋作者虽非书作者本人,然对重刊有辑录、整理、校勘之功,自然对整个刊刻过程也比较熟悉,言而不虚。其次,刊刻序跋也经常出自作者亲属、后人之手。亦同其他序跋一样,遍邀师友、名家为之作序写跋。

3 介绍书籍的主要理论内容

3.1 介绍书籍内容 医书序跋在遣词造句之中蕴含着作者著书的主要内容。医家利用序跋阐明全书的精妙之处,是序跋的重要价值所在。如戴天章《广瘟疫论》程家珏序:“嗣稽山家叔授以存存书屋《广瘟疫论》抄本,知为乡先辈麟郊戴公所著,命篇分类,亦从吴氏书折中而出,内增辩证八、兼证五、夹证十,条分缕析,尤为寿世良法”,介绍了戴天章《广瘟疫论》的分篇门类以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增补的部分内容,总领其纲,便于理解全书。

3.2 阐述理论基础 除简单介绍书籍主要内容外,阐述书籍理论思想的内容也比比皆是。如周杓元《温症指归》自序:“吾乡戴麟郊先生广复其论……汇为一册。”周杓元自序中表达了其推崇戴天章的理论思想,认为戴天章《广瘟疫论》一书开后人无数法门,集诸说之大成,包罗万有,总会众流,为百川汇于海。

4 阐述温病学科的发展情况

4.1 温病理论体系的萌芽 吴又可《瘟疫论》自序中提到:“昔仲景立《伤寒》,其始自太阳,传至阳明,以至少阳,次传三阴,盖为正伤寒设也。嗣后论者纷纷,皆以正伤寒为辞,其于瘟疫之证甚略。”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问世以来,外感内热皆以伤寒论之,直至《瘟疫论》出现,提出必须从病因到治疗对温病与伤寒作明显区分,两者才有了治疗方法上的显著区别。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制约,吴又可《瘟疫论》仅仅辨析了温疫的防治方法以及与伤寒的区分,因而并没有成功构建温病这一学科完整的理论体系[11]。

在温病学形成过程中,随着温病学理论的发展,围绕着温病学与伤寒的区别,清代医者大多都曾进行讨论,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如戴天章《广温热论》沈懋序:“六淫之气,中人为病,风寒尤甚……迨吴又可《瘟疫论》出,稍使人知疫与伤寒同途异归,不可拘伤寒法而治疫。”可以看出,在吴又可《温疫论》的影响下,清代医家已经开始分析温病与伤寒发病原因、治病方式的不同,结合临床实践,探索温病学理论。[13]

4.2 温病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吴瑭《温病条辨》汪廷珍序:“方书始于仲景……自吴人叶天士氏《温病论》、《温病续论》出,然后当名辨物,好学之士,咸知向方”。从序文中可看出清代温病学理论承袭张仲景、刘完素、吴又可等前代著名医家思想后,叶天士《温病论》《温病续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使温病的辨证论治有所遵循,是温病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成为温病学体系形成的标志[14],吴鞠通《温病条辨》吸收前人成果,构成了完整的温病辨证论治体系,是温病学集大成的著作,温病学自此脱离伤寒,成为真正独立的一门学科[15]。

清代温病医书序跋中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对其所透露出的有关作者、编者、时间、背景、理论传承等信息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医书本身的内容及理论基础,还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温病文献的流传情况以及温病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清代温病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1]刘时觉.宋元明清医籍年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3-154.

[2]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杨玉荷.医籍序跋的特点[J].湖北中医杂志, 1986(1):40-41.

[4]曹洪欣.温病大成[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32-33.

[5]马印麟.瘟疫发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15-16.

[6]吴瑭.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3-24.

[7]周杓元.温症指归[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31-32.

[8]张建伟.戴天章《广瘟疫论》学术思想探究[J].福建中医药,2015, 46(2):53-54.

[9]陈平伯.温热病指南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1-42.

[10]陈霖柏.清代温病学派蓬勃发展考略[J].兰台世界, 2014(12):165-166.

[11]邵步青.温毒病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23-24.

[12]刘玉玮.《温热病指南集》版本考述[J].中华医史杂志,2006, 36(3):148-151.

[13]赵静. 金元明时期温病理论演变与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

[14]刘景源.明清时期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 2(2):27-30.

[15]徐纲.温病学产生与发展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1989(9):45-46.

猜你喜欢
自序序跋医书
ABSTRACT
《潜夫論》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国学(2021年0期)2022-01-18 05:59:00
神医的秘方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戏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 07:09:00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红楼梦学刊(2020年5期)2020-02-06 06:20:56
可以听,可以读,可以弹——舒泽池自序
流行色(2017年10期)2017-10-26 03:04:18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农村百事通(2017年7期)2017-04-26 09:51:21
《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再版自序
邹著序跋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