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成的实践基础及理论逻辑

2018-03-20 09:43柳泽民顾传龙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柳泽民,顾传龙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5年的创造性实践取得的历史性新成就,做出了我们已经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科学总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并绘制出“两个一百年”“两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再次吹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号角,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盛会。系统准确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们凝聚社会合力、继续攻坚克难、开拓实践新局面的现实要求。准确理解“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是全面准确领会十九大精神的一个基本切入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一个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既成现实,而是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历史地生成的,这种创造性实践也不是自发的、盲目的实践,而是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自觉的创造性实践。中国道路具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重使命,其与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互相建构的,是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1]。对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实践以及指导这一实践的科学理论有所理解,才能真正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具有的独特时代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成的实践基础

伟大的实践造就伟大的时代。不了解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历史实践,就无法理解这一时代的内在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和开创性的。如何理解这五年来的实践所具有的全面性、根本性和开创性,这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一环。

事非经过不知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负人民群众的重托,刚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就做出“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接近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大判断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庄严承诺,道出了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前赴后继、矢志追求复兴的民族心声和热切渴望,一下子打开了中华民族的情感阀门,全国各族人民久积于心的民族情感喷涌而出,汇聚成创造新历史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传统的改革红利几近消失,经济转型升级举步维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转型在持续深化,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如同横亘在新长征路上的巨大“雪山”;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又面临重新洗牌,经济全球化进程屡遭困境,世界经济前景云遮雾绕等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等多重考验。面对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内外环境和诸多发展难题,中国共产党不仅必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保持正确应对重大危机、复杂局面的强大战略定力,还必须具备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战略和新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处惊不变,从容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然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如何开题破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国际风云的变幻莫测和各种风险的轮番考验,以壮士断腕的政治勇气、总揽全局的政治智慧、从容不迫的战略定力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务实精神,秉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庄严承诺,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高度自觉,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一方面通过强力反腐来整顿党风、政风,构建做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一方面不断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苦练执政基本功,通过“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精准扶贫等重大决策,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打出一记又一记的漂亮组合拳,带领中国人民涉过一个又一个险滩,冲破一个又一个的惊涛骇浪,驾驶中国现代化的巨轮驶出历史的“三峡”,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如何看待五年来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2]8并在十九大报告中分别从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全方位外交布局、全面从严治党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这些历史性新成就的“全方位、开创性”和“深层次、根本性”体现在:第一,通过强力反腐和“八项规定”,为做事创业创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反腐败一直是我党长期坚持的治党举措,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腐败似乎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甚至呈集中高发的态势。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展现了壮士断腕的政治勇气和对腐败零容忍的坚强决心,反腐的力度前所未有,引起的社会震撼前所未有,产生的震慑作用前所未有,深得民心。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也是一直以来我党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但是一直以来,人情社会的历史负累,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轮番侵袭,以及私人资本力量对政府官员的长期腐蚀,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民众怨声很大。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自身做起,出台了“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两项根本性的举措取得的现实成果是开创性的、根本性的,其根本性在于彻底扭转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腐败痼疾和人情社会传统,使规矩意识、清廉意识深入人心,为我们更好地做事创业奠定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第二,在引领新时期发展方面,面对传统改革红利消失以及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而呈现的“中等收入陷阱”,面对传统大国蓄意渲染“中国威胁论”、多方制造发展障碍而呈现的“修昔底德陷阱”,党中央果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倡议举措,不仅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享发展等具体举措开始了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转型升级新历程,有效防止了滑向“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而且通过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际观、“一带一路”等倡议举措有效破解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发展的重重围堵,消解了世界各友好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到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成的理论逻辑

取得党的指导理论的新成果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实践局面的打开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历史进程。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的意义正是通过其所具有的前瞻性、预见性,使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摆脱盲目状态而走向自觉状态;马克思主义还告诉我们,一个时代只能回答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绝不存在解决所有问题的普世模式,也绝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理论创造,人们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寻找解决每一时代问题的具体答案,同时在创造自身的物质世界的同时创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历史实践,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新方略的指导下取得巨大成就的,不理解党领导人民在进行物质实践的同时进行的理论创造,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的独特内涵。

只有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反映时代声音并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只有这样的理论才能真正掌握群众,并在与群众实践的结合中形成变革社会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现实物质力量。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一本打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力量的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现实、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的鲜活案例,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获得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理论形态的历史进程。正是在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确证自身理论的强大力量,同时获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纵观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走过的道路,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性成就,而且取得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是一个实践新局面不断开创、理论新境界不断打开的现代史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基于基本国情而确立的当代国人创造历史的现实目标和现实路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找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合适的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推动实践发展和理论探索,不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新局面和理论新境界。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要求我们党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做出系统的回答。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同时围绕新时代“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探索,具体化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化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倡议举措,不仅为全党全国人民创造新的历史指明了前进方向、具体蓝图,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政党,也是一个懂得如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5]62-6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命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从“八个明确”等不同方面集中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提出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必须坚持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并且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2]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历史新高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内涵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不仅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性新成就,而且也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两大成果汇聚到一起,就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社会经历长期发展之后现代化进程历史新方位所做的准确判断,标定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前行的历史新坐标。

何为“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 10-11。

那么,如何理解这一表述?新时代“新”在哪里?

首先,这是一个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判断一个时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是根本判据。“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7]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特别是当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并将进一步深度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快速发展的高铁、机场等现代交通网络,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生产生活中的深度介入,高度社会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是不同以往时代的根本特征。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一个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从“追赶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转变的历史转折点,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转折点,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再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历史转折点,如果放到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这是一个化蛹为蝶的历史性转折点。“五大发展理念”“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大繁荣”等时代号角已经吹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比改革开放前四十年发展更为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个时代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制度基础和牢固的思想文化基础。从新技术革命引致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一系列转折这个根本意义上来说,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其次,这是一个从“先富”到“共富”转变的时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何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富裕的生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和努力目标,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尝试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有所不同。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有过实现“同步富裕和同水平富裕”的天真,却陷入了“共同贫穷”的骨感现实。小平同志看到了这一点,大胆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仍然是实现共富的“初心”。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社会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财富的涌流使经济蛋糕不断做大,生产不足的问题根本改变,“先富”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实现“共富”目标不仅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价值目标,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行”的现实需要,因为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先富”战略下的40年改革开放不仅使“共富”问题摆到了国人面前,也同时为解决“共富”问题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共富”的时代,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准备了足够的可能性现实性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时代。

再次,这是一个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基本需要到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2] 11这个时代,一方面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实现发展成果的社会共享;另一方面要解决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更好地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在基本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是新时代对社会生产提出的新要求。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对更高水平和质量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时代的声音,需要的层次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凸显出来,如何回应这一历史性新要求成为未来生产发展的风向标和主旋律。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最后,从国际视野来看,这是一个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十八大以来,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的作用日益显现,国际影响力日益加深,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促进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度发展,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全球性问题如环境问题、全球气候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等等层出不穷,任何国家在这些威胁面前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进行国际合作,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日益紧密。全球治理的“开篇之作”却是霸权政治,尤其是美苏争霸体系[8]。传统的建立在国际资本主宰世界、分割全球剩余价值的基础之上的霸权主义秩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和市场,建立在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和必然选择,“当今中国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与成功,迫切需要中国方案为汇聚新全球治理共识注入新的思想动力”[9],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5]522。习近平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反复阐述了世界持久和平、人类共同繁荣、人民共享成果的世界责任思想内涵,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世界责任核心价值[10]。也正是从人类历史大趋势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转变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

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个凝聚全党智慧、顺应人民期待、对我国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报告,而其中最大的重点和亮点,就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3]。对十八大以来的社会实践成就和理论创新的理解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独特时代内涵,才能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学懂、弄通、做实。

参考文献:

[1]王玉鹏.中国道路与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双向互动和创新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9):32-3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朱佳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和意义——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5-10.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8.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杨永志,王延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高度[J]人民论坛, 2017(35):17-19.

[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0.

[8]门洪华.应对全球治理危机与变革的中国方略[J].中国社会科学,2017(10):36-46.

[9]李滨.新全球治理共识的历史与现实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17(10):17-27.

[10] 储著源.论习近平世界责任观[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1):9-17.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