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代零散诗词搜集与整理
——以《巴渝文献总目》中的古代单篇诗词为例

2018-03-20 06:29袁志鹏谭小华
关键词:零散诗词重庆

袁志鹏,谭小华

一、地方零散文献搜集整理的必要性

所谓地方零散文献,是相对于地方著作类(主要是本籍人士的著作)文献而言的一种文献形式,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无准确、统一的定义。它往往以一篇文章、一首诗词或一段文字的形式广泛存在于正史、方志、丛书、类书、文集乃至一些地理类著作中,其数量远远超出地方著作类文献,是搜集整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大课题之一。但是,由于搜集整理的难度较大,且受编目体例的限制,对地方零散文献的关注与整理远不如著作类文献。事实上,地方零散文献与地方著作类文献的搜集整理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地方文献体系。

以重庆古代零散诗词为例,地方零散文献占有很大比重。这是由于地方文献不完全是本籍作者的创作,在一定时期,非本籍作者的创作甚至超越本籍人士,而前者往往未完全收录于地方著作内。例如,在唐宋时期、抗战时期的巴渝文献中,非巴渝籍作者的创作占有很大比重。以《巴渝文献总目》古代卷为例,唐宋时期的非巴渝籍作者不仅在数量、声誉度方面远超巴渝籍作者,其传世的诗词的数量和质量也远超过后者。明清时期,随着重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重庆本土诗人及其诗词数量明显增加,但非重庆籍的巴渝诗词创作仍不容小觑。同时,非巴渝籍作者的创作,主要以单篇诗词或文章传世,传世的著作罕见。因此,将零散文献列出,单独整理是地方文献搜集与整理的应有之义。

二、重庆古代零散诗词搜集的原则

搜集与整理的前提是确定对象的创作时间和搜集范围。我们将重庆古代零散诗词的创作时间界定为民国之前,并且符合以下3个原则之一:

第一,古代重庆本籍人士,尤其是重庆历代名人创作的作品。这类作品包括籍贯在重庆、作品创作于重庆以及籍贯在重庆、作品为创作者在外地任职、生活、游历时创作的。无论这些作品是否描写古代重庆,作为本籍人士的创作,都应收录其中。人物著述,是地方文献的主体之一,必须全面或重点掌握地区人士的著作,这对地方文献研究是十分必要的[1]。

搜集本籍人士的作品,要注意处理好单篇作品和著作的关系。例如,诗人的诗文集,可能是本人生前所编,也可能是其亲友、弟子等他人所编,其版本有原刻本,也有增修本。各种版本所收录的诗词在数量、内容、章节安排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对于既有单篇作品又有诗文集流传于世的本籍诗人,我们在搜集其单篇作品时,应优先选择其诗文集中未出现的,或见于总集、地方志或其他文献中的作品;其诗文集中的单篇,只能有选择性地收录一部分,毋需一一收录;诗文集本身,应作为地方文献中的著作类另行收录。

第二,描写古代重庆的作品。描写古代重庆的作品,不仅指标题或主题思想直接涉及古代重庆的诗词,还包括众多体现“巴渝文化”特征的诗词。

第三,外籍人士(包括外国人)在重庆逗留、生活或任职期间创作的作品。无论这些作品是否同古代重庆有直接关系,都应尽可能地收录。特别是一些名人的作品或思想、内容、艺术上有很高造诣的作品,更是收集的重点[2]。例如,杜甫在夔州期间的创作,白居易在忠州的创作,刘禹锡的三峡竹枝词,黄庭坚、陆游、王士朋、杨慎、王士祯、王尔鉴等名人在重庆期间的创作等。因地方文献的价值重在史料性,其学术价值是通过其蕴含的史料价值体现出来的,并非文献本身的学术性[3],即使是吟风弄月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推进,其蕴含的史料价值也会逐步显现。

三、重庆古代零散诗词收录的地域范围

地方文献是指对某一地区历史、地理、人文等问题,具有史料性,有研究价值的图文资料。地方性是地方文献首要的、基本的特性。确定地方文献的地域范围是有目的地搜集地方文献的前提。我国历史悠久,一个地区的管辖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地方文献的地域范围应该以当前的行政区划范围为准,但又不能局限于当前的行政区划,还应根据本地区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重庆古代地方文献的地域范围不只是重庆直辖以后的重庆市主城9区以及周边地区共计40个区县,今天的四川省南充市、达州市、广安市在历史上曾长期属于巴郡(巴西郡)管辖,其文化渊源、历史传统和今天的重庆市同出一源。记载、反映今天四川省南充市、达州市、广安市及其所辖县市的古代文献及这些地区的古人著述,尤其是反映隋唐以前这些地区的古代文献、隋唐以前上述地区人士的著述,也应该属于重庆古代地方文献。因此,我们认为,重庆古代零散诗词收录的地域范围应以秦汉时的巴郡、《华阳国志》中的“三巴”为限。

四、重庆古代零散诗词的特点

(一)数量多

重庆地区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秀丽、人才辈出,不仅有涂山女娇、巴蔓子、寡妇清、冯时行、赵凤智、来知德、秦良玉、邹容、杨庶堪等杰出人物,还有众多文人墨客、迁客谪人、僧侣道士、平民布衣、富商大贾、政府官吏寓居巴渝。历代先贤们创造了灿烂的巴渝文化,留下的文献汗牛充栋、详实丰富,其中诗词类文献,数量之多,堪称各类文献之首。《巴渝文献总目》共收录巴渝古代单篇诗词类文献6 346首(同一作者同一题名的不同诗词算一首),有姓名或称号的作者共计1 942人。其中,先秦秦汉至南北朝共54首,作者20人;隋唐五代有734首,作者131人;宋代有821首,作者194人;元代有37首,作者23人,明代有690首,作者366人;清代有3 609首,作者1 082人;作品可能创作于清末,但作者生平历经清、民国甚至民国之后的诗词共374首,作者126人;作者及其朝代均不详者还有27首。

(二)时间跨度大

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体裁,也是人类最早的地方文献。从大禹时代佚名的《涂山歌》、涂山女娇的《涂山女歌》(即《候人歌》)到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建立之前,时间跨度约4 000余年,这是其他类型的地方文献所不具备的。

(三)内容丰富,作者身份多样

所谓“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最好形式,相比其他类型的单篇文献,诗词类文献堪称人世间的百科全书,内容异彩纷呈,举凡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蝼一蚁,无一不是诗人描写的对象、感情的载体。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都不只是逗留或寓居于巴渝大地,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杜甫在寓居今重庆市云阳县、万州区、奉节县期间,在短短的2~3年内就创作了400余首诗,内容包罗万象,既涉及安史之乱、边防战事、朝廷动态,又涉及夔州的天气人文、地理特产以及作者的思想波动、家庭生活乃至朋友间的交往等,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杜甫在夔州期间的创作,是其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

相较人物传记、金石碑刻、序跋赠题、历史地理等其他单篇文献的作者,诗词类的作者类型要丰富得多,涵盖了社会各阶层。例如,巴渝古代诗词作者中,除文人墨客之外,还有南朝梁元帝萧绎、简文帝萧纲、陈后主叔宝、唐昭宗李晔、明思宗朱由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等帝王,更有为数不少的像诗僧瘦木这样的僧侣道士等,甚至还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巴峡鬼”。《华阳国志·巴志》中所载的一些佚名诗,如《巴人咏樵君诗》《丰年诗》《讽巴郡太守诗》《思治》《思慕郡守吴元约诗》等,其实大多是巴郡下层普通民众的集体创作。

(四)分布零散杂乱,搜集整理的难度大

虽然地方志中的艺文志是收录地方文献的主要阵地,也包括对地方零散诗词的搜集,但地方志收录的相关诗词或作者并不全,仍需要从诗人别集或其后人所编的总集、家谱传记,碑刻墓砖以及其他资料中搜寻。

五、重庆古代零散诗词搜集整理的方法

(一)化整为零,逐一突破

鉴于重庆古代单篇诗词文献的特点和古代巴渝地区的地理疆域、行政区划,可以分别从今天重庆市及四川省南充市、达州市、广安市及其所辖的行政区县古旧地方志中寻找。根据2016年重庆市行政区划,重庆市共有3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四川省南充市下辖1市3区5县,广安市下辖1市2区3县,达州市下辖2区5县。各区县大都有自己的古旧县志,乃至乡镇志。据《四川方志考》考证,民国以前的地方志中,今重庆市有府志7部,直隶州志5部,直隶厅志2部,县志类有76部,四川省总志有7部;南充市有府志3部,县志类17部;广安市有县志类17部;达州市有直隶州志1部,县志18部。没有见到乡镇志、里志等。

这些地方志(包括总志、府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志、镇志、里志等)不仅叙述了各地的历史渊源、疆域变化、地理物产、文化发展、历史名人,其艺文志中更是收录了本籍和外籍人士的众多单篇和著作,堪称地方文献的大全,是寻找地方古代文献的突破口和必备首选资料。有些地方志中的艺文志可以单独刊行,自成一书,其影响甚至远超原地方志,如《全蜀艺文志》原为嘉靖《四川总志》的一部分、《夔州金石志》(刘德铨纂)本为光绪《夔州府志》卷34《金石志》。

通过地方志寻找地方古代文献时应注意以下2点:一是高级别的地方志内容并不能简单替代或包容低级别的地方志内容,如《四川总志》并不是四川各府、州人、事、物的集大成,它所收集的是在全省范围内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人、事、物,其记载内容的详细性不如府、州志,府、州志不如县、厅志,县、厅志不如乡、镇志,乡、镇志又不如里志。因此,搜集中各级别地方志都要参考。二是地方志中的人物志、职官志、选举志等多有对地方人士及流寓在本地的外籍人士的介绍,这些介绍是了解诗词作者的重要来源,也是进一步寻找同本地有关联的作者及相关文献的重要媒介,要给予足够重视。

(二)锁定“大腕”,集中突破

地方志固然是地方文献的大全,但仅凭地方志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例如,杜甫在重庆地区留下了400余首诗,但见于地方志中的仅有数十首,不足1/10,不能反映杜甫巴渝诗词的全貌。其余的诗仍然需要从杜甫别集、总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资料(如杜甫年谱)中寻找。

(三)重视专志的作用

除总志外,专门记载重庆辖区内某项或某方面内容的专志,也应该认真翻检。专志包括山水志、名胜志、风土志、书院志、祠庙志、人物志、金石志、风俗志等。专志专而精,资料搜罗详尽,其中也多有吟咏之作,可以同其他资料互资利用。笔者在搜集巴渝文献过程中,找到《嘉陵江志》《华岩寺志》《峨眉山志》3种专志。

(四)从别集和总集中寻找

别集,汇集了一人多种体裁作品,是个人作品之大全;总集,是汇集了多人的单篇诗文。别集有全集和选集之分,总集多为选集。别集和总集使得许多历史文献得以保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搜集地方单篇文献的必选。笔者在搜集巴渝诗词文献过程中,参考的总集主要有《乐府诗集》《全唐诗》《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宋诗纪事》《宋诗钞》《古诗源》《蜀诗》《全蜀艺文志》《国朝全蜀诗钞》及其续钞、《国朝蜀诗略》《蜀雅》《明末四百家遗民诗》《石仓历代诗选》《列朝诗集》《御选元明诗》《明诗综》《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别集类主要参考了非巴渝籍人物的别集。

(五)重视今人的整理研究成果

当今学人丰富的地方文献编著,为我们寻找相关文献或查找相关资源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今人的整理成果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巴蜀(渝)文献的整理。例如,王晓波主编的《清代蜀人著述总目》,以县市为单位收录了清代蜀人(含今重庆市)的著述和单篇,并注明了详细出处,后附有参考书目,是搜罗清代蜀人著述的重要工具。《宋代蜀人著作存佚录》以县市为单位,考证了宋代蜀人的著作和单篇的存佚情况,并注明了详细出处。有不止一处出处者,亦加以注明,县籍中的不明作者、存疑作者及其著作则单独注明。最后是引用书目、作者索引、著作索引。该书资料详实,是考证两宋蜀人著述的首选。《历代蜀词全辑》及其续编收录了自唐至清蜀籍词人的作品。全书按朝代和词人的出生先后次序排列,词前有作者小传,是检索历代蜀籍词人的重要著作,其不足之处是未注明所收词的出处(续编除外),不便于读者进一步核查。《近代巴蜀诗钞》收录了1840年以来巴蜀诗人的诗作5 000余首,是与《国朝全蜀诗钞》相衔接的一个大型断代蜀诗总汇,其不足亦是没有注明出处。此外,《夔州诗全集》《重庆辛亥先贤诗文选》《中国三峡竹枝词》《重庆少数民族诗选》也为寻找巴渝诗词提供了线索。第二类全国性的文献整理,如《清代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著述总目》《清人别集总目》《全宋诗》《全宋词》《全金诗》《全辽金诗》《全元诗》《全金元词》《全明词》及其补编、《全明诗》等亦是必须参考的资料。

(六)充分利用网络和电子资源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可以提高文献的检索搜集效率,如《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国学宝典》《中华基本古籍库》等。其次,网络和电子资源能够促进相关的古籍资源的共享利用,如“国学大师网”“书格”“爱问共享”“微盘”“百度网盘”等。

六、重庆古代零散诗词的编排体例

鉴于重庆古代零散诗词类文献的特点,编纂人员制定了如下编纂体例:

第一,严格按作者的卒年划定朝代,将作者归入不同朝代。哪怕作者的主要作品、主要活动经历均在前朝,但只要卒于新朝,其所属朝代仍然是新朝,如明末清初的曹学佺、吕大器、喻思慥等。这样可以避免因朝代所属不清而产生的混乱。对于一些无法判断其卒年的作者,则依其惯例(如地方志所载)定其朝代。全书可分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创作时间不详(收录生活于清末民初、其著述产生时间可能是清末的人士著述)、作者不详(收录作者及其朝代均不详者的著述)等8个部分。

第二,以诗系人,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按照汉语拼音音序依次排列。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应该按照创作年代先后依次排列,但考虑到许多诗词的具体创作时间无法一一考证,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音序排列。

第三,每一条完整数据应该包括以下信息:诗词题名、作者所属朝代、作者姓名、诗词出处。在首条数据后可用寥寥数语注明作者简介,包括生卒年、籍贯、同巴渝大地的关系等。

第四,同一朝代的不同作者,按照生卒年先后排序。生卒年相同者,按各自第一首诗词的汉语拼音音序排列;生年不详者,可根据其科举、为官时间推出其生年后再参与排序;确无信息可寻者,一律以作者首诗词的汉语拼音音序为次序,排在各朝代最后。

第五,生活于清末民初乃至民国之后的作者,如刘玉璋、潘清荫、冯承泽、易顺鼎、张森凯、程德全、赵熙、朱德宝、毛剔之等,其作品的创作时间可能在清末,亦可能在民国,对其可以变通处理,单独列出。

七、问题与困惑

首先,相关文献没有查找完毕,文献遗漏较多,收录不全。例如,据统计,历代以《巫山高》为题名的诗约150余首,但目前我们仅找到49首。其次,明清时期非重庆籍人士的诗文别集参考太少,利用率较低。再次,由于资料的限制,“在巴渝写”这一标准很难把握。最后,重庆人在外地的创作,查找难度大,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

[1]骆伟.地方文献学概论[M].澳门:澳门文献信息学会,2008:33.

[2]黄俊贵.地方文献工作刍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

[3]邹华亭.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C]//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论文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零散诗词重庆
重庆客APP
铁路零散货物装卸监控记录系统研究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农村零散农户重大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其对策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零散小”项目后评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