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亮,郝敬玲
(陕西省甘泉县牧草工作站,陕西 甘泉 716100)
为了提高饲草饲料的利用率,保证肉羊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增重需要,需要对牧草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牧草的使用方法较多,可以刈割后稍加晾晒直接饲喂,可以调制成青贮料,还可以晒制成青干草做长期的储备。
用于饲喂肉羊的牧草包括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钙,分别占干物质的18%~24%和0.90%~2%,其他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常见的豆科牧草主要有紫花苜蓿、沙打旺、箭舌豌豆、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红豆草、黄花草木樨、紫云英等。禾本科牧草富含无氮浸出物,粗蛋白质占干物质的10%~15%,粗脂肪占2.9%,无氮浸出物占47.8%,粗纤维占31.2%,粗灰分占7.7%,是畜禽重要的能量饲料。禾本科牧草的营养价值虽不及豆科牧草,但其适口性好,大多数畜禽都爱吃。作为畜禽饲料的禾本科牧草约有200余种,其中分布最广、饲用意义较大的有:冰草、雀麦、鸭茅、披碱草、狐茅、黑麦草、雀稗、梯牧草等。主要的栽培种有鸭茅、无芒雀麦、苏丹草、黑麦草、梯牧草等。
牧草青饲要掌握适宜的刈割季节,以使牧草的产量和营养价值都处于最佳,一般用于鲜饲的豆科牧草要收割的稍早一些,通常最佳的收割时期选择在初蕾期至现蕾期,收割3~4次·年-1。而禾本科牧草宜选择在孕穗期或者稍早时收割,最晚也不宜超过抽穗期,收割1~3次·年-1。
牧草在适时刈割后要经过稍加晾晒后就可以直接投入羊舍内让肉羊自由采食,但是实际上这种饲喂方法并不科学,不但会造成严重的饲料浪费,还易使肉羊采食到脏物和异物,引起肉羊患寄生虫病。因此在生产上饲喂新鲜牧草需要适当加工,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肉羊的消化率。加工新鲜饲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机械将牧草切短后再饲喂,一般长度在2~3 cm,切得过短不利于消化吸收,影响瘤胃健康;另一种方法是将牧草揉碎,提高牧草的适口性,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新鲜牧草要现割现喂,不易存入过长时间,否则会产生亚硝酸盐,影响肉羊的健康,饲喂量约10 kg·d-1,饲喂比例为豆科牧草占30%~40%,禾本科牧草占60%~70%。
将牧草调制成青贮料可以提高牧草的适口性、消化率和营养价值,并且通过青贮的牧草还可以长期保存,可以在青绿多汁饲料短缺的季节给肉羊提高营养的补充,确保肉羊长年都能吃到青绿饲料。一般情况下,一般不选择使用单独品种的牧草调制青贮料,但是在某些情况也可以采取青贮的方式进行保存。用于青贮的牧草要适时收割,以保证含有充足的营养物质。用于制作青贮的豆科牧草最适宜收割期为初花期,最晚也不要超过盛花期,初花期的粗蛋白含量较高,盛花期则牧草产量高。禾本科牧草最适宜的收割期为孕穗初期至初花期,最晚不会超过乳熟期。
牧草调制青贮料时一般将豆科牧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混合的比例一般为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为3~4∶6~7。可进行低水分青贮,将原料的水分降至45%~55%时进行青贮。常用的青贮设备为青贮窖、青贮袋等。青贮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要在装填原料时压实,将空气排出,创造良好的厌氧条件,并在装填完毕后进行密封。青贮调制完成后要进行合理的饲喂,并不是所有的肉羊都适合饲喂青贮料,对于妊娠母羊来说,产前产后20~30 d的羊不宜饲喂,以免引起流产。另外羔羊的消化机能较差,也不宜大量饲喂青贮料,青贮料还不可单独的饲喂,应按照一定的比例与其他饲料混合饲喂,一般不超过肉羊日粮的50%。在最初饲喂青贮料时要让肉羊有一定适应的过程,少量勤添,并且还要按照实际的采食量随用随取,尽量的减少存放的时间,避免二次发酵,采食完的青贮和剩余的青贮料也不能再放回青贮容器内。
干草是饲喂肉羊的主要粗饲料,尤其是枯草期的主要粗饲料,是指将适时收获的牧草经过自然或者人工干燥使水分降到17%。新鲜牧草在加工成干草后营养物质的损失少,可长期保存。但是要注意禾本科牧草饲用高粱在晒干后其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不适宜加工成干草产品。一般适宜加工成干草的牧草为紫花苜蓿,先选择在抽穗期进行刈割,此时收获可以保证产量和质量。干草加工方法一般为自然干燥法,通过晾晒使其中的含水量降至15%~17%。自然干燥法受天气的影响,还易造成损失,目前利用机械干燥法可快速获得干草饲料,并且减少浪费。
在饲喂干草时可以将其直接饲喂,即将干草捆打开后直接投在羊舍或者料槽中让羊自由采食,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会造成饲草的浪费,也易使肉羊患寄生虫病。因此,生产上常将干草切短后与其他饲料配合饲喂,禾本科牧草在饲喂时一般切成2~3 cm的小段,豆科牧草切短至1~2 cm。在饲喂时用量一般为豆科干草的比例不超过日粮的30%,禾本科牧草则自由采食。另外,还可将干草调制成干草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