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枝尚,李志刚
(1.广东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广东 东莞 523808;2.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成长于“举国体制”的培养,而后“单飞”的李娜彻底与国际赛事接轨,自她于2011年夺得法网冠军以后,开启了以李娜、郑洁、彭帅等人为我国女子网球主力的“李娜时代”[1]。李娜时代留下一个光辉灼灼的背影,也给现今我国女子网球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我国女子网球未来的发展,要么逆流而上,要么节节倒退[2]。对比“李娜时代”与现今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探索“李娜时代”网球发展的致胜技战术,同时分析现今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的不足之处,为我国女子网球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可行的实践依据。
以“李娜时代”的优秀运动员李娜与现今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彭帅、张帅、王蔷和郑赛赛在美国网球、澳大利亚网球、法国网球、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中的技术运用特征进行对比。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美国网球、澳大利亚网球、法国网球、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官方网站,再通过WTA 国际女子网球协会官方网站获取研究的相关数据和理论依据。
1.2.2 数理统计法
从四大网球公开赛的官方网站获取ACE 球、最快发球速度、破发率、一发得分率、二发成功率、一发成功率、双误、制胜分、非受迫性失误、上网成功率、接发球得分率这11项指标,获得2010年到2017年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获取研究所需的统计数据。
1.2.3 对比分析法
对“李娜时代”两次单打夺冠的李娜与当今我国女子网球优秀运动员的网球技术进行对比,选取我国当今网球实力猛将彭帅、张帅和小“金花”郑赛赛、王蔷等运动员的技术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她们的技术特点,并和李娜进行身体形态特征、技战术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1.2.4 视频研究法
通过抽样观看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参加四大网球公开赛的视频,总结“李娜时代”两次单打夺冠的李娜与当今我国女子网球优秀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专家访谈,结合“李娜时代”与当今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拿奖的情况进行统计(表1)。
由表1看出,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李娜退役以后的三年里,并无摘桂冠记录。颇有成色的是2015年的澳网女双决赛,海峡组合郑洁和詹咏然以4比6、6比7(5)不敌马泰克和萨法洛娃组合,位居亚军。时隔两年后的2017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彭帅和赫拉瓦科娃组合打进了决赛,以1∶2不敌对手马泰克·桑兹和萨法洛娃,再次位居亚军。同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彭帅和印度米尔扎的组合打进4强。从整体上看,2014年李娜退役后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成绩总体上都不如以前。“李娜时代”,从2010年到2014年的统计表1从看出,最优成绩冠军共计4次,亚军2次。前4年比后3年多了4次冠军,分别是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李娜,2013年温布尔登网球女双冠军彭帅和搭档谢淑薇,2014年法国网球女双冠军彭帅和谢淑薇,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女单冠军李娜。仅从成绩层面上分析,李娜的退役使中国女子网球单打与冠亚军无缘,甚至退出单打前4强的位置。而运动老将彭帅的成绩也从连续两年的冠军位置下滑到了亚军,并且都是败给了马泰克·桑兹和萨法洛娃的组合。郑赛赛和王蔷作为“李娜时代”以后我国女子网球的新生力量,勉强进入了8强,说明小“金花们”的运动生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1 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参加四大网球公开赛最优成绩统计
表2 李娜与彭帅、张帅、王蔷、郑赛赛的身体形态特征基本统计情况
我国当今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包括彭帅、张帅、王蔷等等,这里选择彭帅、张帅、王蔷和郑赛赛四位打进四大网球公开赛的选手和李娜的身体形态进行比较。从表2看出,李娜的体重稍重7kg到14kg,但丝毫不影响李娜运动的灵敏度和爆发力。从年龄上看,李娜的年龄最大,但她是2014年退役的,也即33周岁结束了她的网球运动生涯。而王蔷、郑赛赛这两位小“金花”的年龄比前辈李娜分别小了11岁和13岁。彭帅和张帅也分别比李娜小5岁和8岁,就参加比赛的年限和比赛经验而言,李娜显然优越于我国当今其他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克托莱指数的大小体现了运动员在发育过程中的体重与身高比例关系,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运动员的肌力优势和肌肉质量。克托莱指数显示,李娜的数值远高于其他几位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说明李娜的肌力和肌肉质量优与其他人,这也提示我们可以考虑筛选运动员时以克托莱指数作为参考标准,或者通过饮食、运动的控制方式来提高现有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在握拍方式上,除彭帅双手持拍外,其他运动员都是采用右手持拍、双手反拍的方式。身高的差别不大,说明身高不是距离,拥有合适的肌肉质量和肌力的优势更加有利于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爆发力。
2. 3 “李娜时代”与当今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对比
为了更好地发现与掌握女子网球比赛的制胜规律,分别对比2011年李娜参加法国网球公开赛和2015年彭帅、张帅、王蔷和郑赛赛参加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ACE 球、最快发球速度、上网成功率、破发率、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成功率、双误、制胜分、非受迫性失误、接发球得分率等与女子网球比赛成绩密切相关的因子,通过分析和讨论,比较前后两者技术运用特征的差异性,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3)。
表3 2015年彭帅、张帅、王蔷和郑赛赛参加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技术运用特征统计情况
表4 2011年李娜参加法国 网球公开赛技术运用特征统计情况
将表3与表4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第一,在网球比赛中,强大的破发能力是获得比赛胜利的保障,这是由网球比赛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与其他优秀运动员相比,李娜的破发率不呈显著性差异,说明李娜具有优秀选手必备的强大的破发能力。第二,李娜无论是非受迫性失误、接发球得分率和制胜分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这也说明李娜的得分能力具有稳定性,这也是李娜在四大网球公开赛中屡屡得冠的保证。而彭帅在201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的发挥不是很稳定。第三,在女子网坛方面,发球角度大、旋转力强、速度快已成为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特长。与参加201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彭帅、张帅、王蔷和郑赛赛相比,李娜的最快发球速度很平常,小“金花”王蔷的最快发球速度都已经赶超了李娜的最快发球速度。小“金花”们虽然目前尚未取得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但是还是有较好的前途。
李娜参加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全程的技术运用没有显著的差异,反映出李娜员的发球技术稳定,发球成功率较高,这种稳定性支撑着李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优秀成绩。与之对比的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接发球的进攻力度不大,接发球击出制胜分数和非受迫性失误较少。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多数的制胜分是对方回球质量不高等原因获得的分数,与李娜不间断地通过进攻制造制胜分的优势存在明显的距离。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在挽救破发点方面,比起李娜,略显逊色,以彭帅为例,正赛的4场比赛中,就有3场比赛的挽救破发点成功率比较低。
3.1.1 现今“小金花”们欠缺比赛的经验
我国当今的网球小“金花”们参赛经验不足,主要原因是选手们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稀罕[3]。由于四大网球公开赛对选手的进行了积分的排名,彭帅、张帅等老将一直排名靠前,而小“金花”们的积分排名长期靠后,致使小“金花”们只能参加很一般的区域比赛,少数有资格参加国际女子网球比赛[4]。长此以往,小“金花”们缺乏对垒国际超级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机会,无法在国际比赛的大环境中得到锻炼。小“金花”们长期出不了好成绩,也就无法打进更高级的国际职业巡回赛。
3.1.2 女子网球后备人才断层
目前,全运会成了检阅我国女子网球后备人才的“验金石”。以第12届全运会的比赛成绩为例,女子网球的单打与双打奖牌基本上被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苏等地的强队垄断,其它队伍在各个方向上很难进入前8名[5]。即便是培养出李娜、李婷的湖北队和培养出郑洁的四川队,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默默无闻。可见,现今中国女子网球的小“金花”们羽翼未丰。
3.1.3 资金投入不足
从目前的女子网球训练来看,培养一名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时间长达十年,期间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如果没有足够资金的持续供给,球员难以获得长期而有效的训练。女子网球运动员成才不易,培养优秀的选手的成本高,地方上支持培养新的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积极性普遍不强[6]。
3.1.4 专业网球教练稀缺
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的素质一般都不错,她们转型成为职业化的运动员以后,教练的管理和点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愿意下基层发掘新手的网球专业教练很少,原因是他们留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做陪打的收入要高得多,生活环境也好[7]。此外,有不少非网球专业的教练从事网球教学,也不利于新“小花”的培养。
3.2.1 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纵观李娜的成才之路,离不开“举国体制”下的系统化训练,培养女子网球运动员是一项巨大工程,当前,应切实把提高国家女网的管理能力放在第一的位置,通过学习外国先进管理技术和训练实战的方法,充分调动女子网球运动员和教练员执教的积极性,目的是提高女子网球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实践性,孕育下一批女子网球人才[8]。这是当前发展我国女子网球的关键,也是发展中国女子网球的长远之计。
3.2.2 提高后备人才的教练执教能力
影响女子网球运动员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练的执教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全国现役的专业队女子网球教练仅有80多人。女子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教练比例约为1:5.8,而国外的俱乐部和网校的教练只带2至4个球员[9]。显然,培养我国女子网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数量不足。此外,李娜、彭帅等“大将”所接触的教练,现代的新人很难有机会得到高水平的教练,这也是拉开两者差距的主要原因。故此,应以提高我国女子网球后备人“身后”教练的执教能力。
3.2.3 加强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思想建设
网球作为一种职业化程度相当高的个体化运动项目,比赛的奖金十分丰厚。但是有些运动员的个人主义太强,人文素质低,又缺乏团体合作的意识,使得网球比赛无法形成集体力量的优势[10]。在网球训练过程中,需要针对团内的具体问题,抓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成为了推动我国女子网球后备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
3.2.4 加大群众参与度与外训相结合
当前,中国女子网球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处于尴尬的发展势态。因此需要扩大网球的相关设备,汲取更多群众来关注与参与,积极抓好女子网球训练中的进步新“苗子”,为促进我国女子网球后备人才的储备“添瓦”[11]。由于我国的网球训练环境很一般,女子网球教练员的综合执教水平不顶尖,无法培养出像李娜那样顶尖的球员,因此,需要把一些有潜力的女子网球新“苗子”送往国外训练,使她们尽早接触世界级别的网球水平,不能让她们一直停留在只适合国内比赛的水平。
3.2.5 拓宽资金融通渠道
近年来的网球明星商业价值倍增,在WTA世界中排名第二的李娜,其身价曾经高达2亿美元,引起了一时的轰动,由此可见网球明星的影响力与魅力[12]。当今,中国女子网球迫切要求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要做到队伍人员的与时俱进,既要利用好单打项目较为突出的商业价值,又要重视比赛成绩所获得的奖金,因为奖金的获得也是比赛水准的见证[13]。为了培养我国优秀的女子网球后备人才,应积极采用政府财政扶持、企业赞助、俱乐部提供、家庭付出等多种形式,走市场化资金运作的道路,增强中国女子网球的热能与受关注度,保持这支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活力。
3.2.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女子网球职业化发展道路
后李娜时代的“小花”中,王蔷14岁步入职业网坛,并取得了“仁川亚运会”冠军的好成绩,这是中国网球“小花”职业化新探索的又一次成功,她们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与李娜齐名的网球明星。因此,需要树立自信心,一方面,能够给许多独立前行的网球少年们带来梦想与希望,另一方面从精神和意志上强大起来,这样才有足够的信心抵挡四大网球公开赛上的劲敌[14]。女子网球职业化的“脚步”不能停下来,也不能盲目乐观,仍然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引导,在充分利用国家资源的基础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女子网球职业化道路。
3.2.7 加强女子网球后备人才的建设
客观而言,李娜的成功不可复制。我国女子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再依靠单一的体育体制,应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四大女子网球公开赛的发展态势,同时加大力度选拔我国女子的教练员,尤其注重学习国际网球发展的先进理念,目的是为培养女子网球后备人才树立强大的后盾。一方面,考虑将人才“请进来”,定期聘请国际上知名度高的网球教练员者训练专家到我国开设知识讲座,组织国内的女子网球教练员团体进行观摩与实践训练[15]。另一方面,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让教练员“走出去”国门参加业务深造。教练强,则学员强。只有掌握世界级的女子网球发展的先进理论与技能,全面提升我国女子网球教练员的软实力与硬实力,才能加强我国女子网球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16]。
带动中国网球整体水平的向前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一门新课题。中国孕育着一个庞大的网球市场,李娜、彭帅等“金花”的成功虽然不可复制,却激励不少年青选手在女子网球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女子网球队伍的行政管理能力还缺少成熟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当前,需要信心与迎难而上的精神。并从实际行动上提高后备人才的教练执教能力、加强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思想建设,以及加大群众参与度与外训相结合,同时采取拓宽资金融通渠道的方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女子网球职业化发展道路而自强不息。虽然李娜、彭帅等人的成就难以复制,然而,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应该通过不断的思考,并探索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对策,其意义深远,其道路势在必行。
[1] 董保健,陈正,崔腾宇.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职业过渡阶段年度训练与参赛规律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5):140-145
[2]于星.2010年澳网李娜、小威技战术统计分析与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6):112-115
[3]谢相和.四大网球公开赛以来奖牌区域动态分布演变分析[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6):49-53
[4]熊山鹰.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影响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4(18):73-77
[5]赵锐.中外优秀女子单打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战术运用的比较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6年
[6]林伟伟,尹璨.全从十二运网球赛事看我国网球现存问题[J].辽宁体育科技,2014(5):36-38
[7]Bildung und KulturStudierende an Hochschulen[Z].Statistisches Bundesamt,Wiesbaden,2015:453
[8]周建梅,张志华,陶志翔.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单打比赛的优劣势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2):142-145
[9]黎智.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5(12):32-35
[10]章翔. 法网女单冠军李娜技术特点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3):101-106
[11]王擎宇. 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进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4
[12]蒋宏伟.中国职业网球科学化训练探索:在探索中完善在风雨中前行在积累中升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120 -123,128
[13]Jeff Pyatt.Building A Tennis Career From The Bottom Up[N].Forbes,2008-08-22
[14]谢相和.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制胜技战术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9):34-36
[15]Neil Carter.From Knox to Dyson: Coaching,Amateurism and British Athletics,1912-1947[J].Sport in History,2010(1):56
[16]史友国.2010年澳网郑洁对海宁失利原因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1(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