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新时代排头兵 加快推进世界名城建设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8-03-20 08:25
杭州 2018年7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建设

2017年,杭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统筹谋划抓开局,求真务实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556亿元,增长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57亿元,增长1.4%。跨境电商出口70.22亿美元,增长15.9%。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34.9∶62.6;信息经济增加值3216亿元,增长21.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7.7%和26.3%。

全市“最多跑一次”实现事项9593项,其中市本级771项;公布凭居民身份证即可办理的事项296项;不动产登记实现全流程60分钟领证,商事登记新设企业85%可按“一件事”标准网上办理,投资项目审批周期再提速。

新入选“国千”人才16名、“万人计划”人才18名、“省千”人才51名。引进外籍人才6150名、海归人才4068名。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7.93万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万名,增长20.9%。

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589家、境内外上市企业2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4家。

交通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地铁2号线钱江路站—良渚站、4号线近江站—浦沿站建成运营,新增运营里程35.8公里。

城市快速路开工64.8公里、续建35.1公里。

城中村改造规模大、进度快、质量好,69个村完成整村征迁。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完成52个乡镇。

全市9个县控以上劣V类水断面、1256个劣V类水体如期完成“剿劣”任务;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标准的比例上升3.8个百分点,提高到88.5%。

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1天;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44.6微克,下降8.6%。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获得美丽山水城市称号。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和8.9%。

新增城镇就业29.7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

开工安置房项目51个,建筑面积693万平方米;竣工50个,面积582万平方米。

完成城镇危旧房治理改造18.1万平方米、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796户,地质灾害隐患点消除397个。

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优化发展环境

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商事登记改革率先在全国推出“1+N”+X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和“商事登记一网通”措施;全面启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并在模拟审批、施工图联审、涉审中介治理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公民个人事项“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扎实推进,全面实施便民服务事项办理双休日开放。

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优化综合调控措施,积极探索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出台主城区商品住宅出让用地配建公租房不低于总建筑面积10%等政策,首次实施了人才租赁房用地公开出让,成为全国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170家(项),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3753家,处置“僵尸企业”65家;出台减负降本“28条”等政策,为企业减负594亿元;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4万亩、利用供而未用土地5.1万亩、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3.5万亩。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了区县(市)全覆盖。完成了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新型居住证制度,制定出台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加强信用杭州建设,成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支持设立了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加强了对互联网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维权的司法保障。

转换发展动能

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西科创大走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之江实验室落地,阿里达摩院成立,创新要素加快集聚;钱塘江金融港湾实施意见出台,重点项目建设实质性推进;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规划纲要完成编制,进入启动建设阶段。

新增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20家和57家;新增国家级、省级孵化器2家和11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76家。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88家、市重点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506家。

加强人才工作,出台实施新引进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人才国际化等新政,打响海外引才引项目“一会一赛”品牌,人才流入率和海归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首位,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三位。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利用外资66.1亿美元,招引内资1562.8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761.8亿元。

推进旅游国际化、全域化,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增长18.3%,入境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增长10.7%,获得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世界旅游组织“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称号。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萧山机场新开辟国际航线15条,旅客吞吐量增长12.6%。

“城市数据大脑”试点进展顺利,主城区公交分担率继续提高,新建停车泊位5.69万个,新增(扩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123个,市区交通拥堵持续缓解。

污水管网新增393.86公里,雨水管网新建145.7公里、提标改造32.86公里,七格污水处理厂四期、临平净水厂等项目加快推进。

深入推进“五废共治”,九峰环境能源项目、萧山临浦和钱江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试运行。

制定亚运会场馆建设计划,第一批33个场馆设施及亚运村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竣工地下空间701.8万平方米,全面启动艮山路、德胜路、沿江大道、大江东等综合管廊项目建设。

改善城乡面貌

完成“三改”3077.1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2516.9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79.3%。坚决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深入推进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专项治理,完成截污纳管项目356个、雨污分流项目349个,河道清淤1254万方、综合整治281.9公里。

持续开展大气治理,启动全市域“清洁排放区”建设,组织实施减排项目124个,全面完成热电锅炉、工业锅炉清洁化改造;淘汰老旧汽车23119辆,新增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879辆;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9974吨。

市区全年新增绿地487万平方米,建成4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38处。

继续实施古村落保护工程,启动第二批“杭派民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12条。

加强公共服务

年度10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全市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分别达95%、98%以上。

向全市低保家庭、残疾人基本保障对象、低保边缘家庭18.7万人发放救助金7.77亿元。

推出配租房源8514套,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02万户。

深入实施新名校集团化战略,推进市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竣工中小学(幼儿园)66所、开工建设133所,3个区县新创建成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

“双下沉两提升”、“三医”联动、“分级诊疗”等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达283.9万,智慧医疗应用在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有效防范了登革热疫情的蔓延。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 17.8%、19.4%、15.7%。

预期发展目标

2018年全市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3.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提高改革开放水平

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突破。整合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力争“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全覆盖。继续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网上中介超市”建设,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一个系统、一份材料、一个流程”办理,扩大“60分钟办结”受益面。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优化信用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有效激发民企活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好地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大力弘扬杭商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

提升对外开放和城市国际化水平。大力引进外资,鼓励企业“走出去”,培育外贸新业态,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升文博会、茶博会、电博会、动漫节、云栖大会、国际人才大会等重大会展影响力,积极引进高端国际会议展览和国际组织,打响国际会展之都品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新建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以上,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鼓励发展研究型创新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建设跨境创新加速器,力争引进具备重大产业化潜力的国际优质创新企业20家以上。

充分发挥平台保障作用。新增省级高新特色小镇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0家,建设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家,高水平建设杭州硅谷协同创新中心。

大力培育新动能、加快发展新产业。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安防、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物联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商用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丝绸、中医药、茶叶、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发展,实施企业上云4万家、机器换人450项、工厂物联网100项。新增“浙江制造”标准50项、品牌10个。

提升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水平

大力推进规划统筹引领。围绕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利用,制定实施《杭州市钱塘江两岸综合保护与利用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加强钱塘江岸线管控,加快生态修复。制定实施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规划,加强重点地区和重要节点城市设计,高水平规划建设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奥体博览城、望江金融科技城、之江新城、大江东核心区、下沙副城、富阳江南—东洲新城等区块,协调推进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的新城建设。

大力推进市域一体发展。持续推进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散,加快副城组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萧山余杭富阳临安4区与杭州主城区深度融合发展;深化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工作,更好发挥杭州市区对桐庐淳安建德3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以2022年亚运会召开为重要节点,大力推进交通、环境、亚运基础设施“三大建设行动”和城中村改造攻坚、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两大整治行动”。

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强动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育壮大民宿经济、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农村环境整治添魅力。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拆违治危,深化农户庭院、农村各类杆线等整治,建设“四好农村路”,广泛开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启动打造精品村70个以上,继续推进精品线路、风情小镇和历史文化村落建设。

守住发展稳定重要关口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重点行业、地区和企业“两链”风险管控,保持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双降”。推进杭嘉湖南排八堡排水、五堡排涝泵站、萧山区蜀山片外排大治河泵站、大江东片外排东湖调蓄湖等工程建设,提升城乡防洪标准。加大对重点地区和危化品、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高风险领域风险排查整治力度,推广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

深入推进精准帮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行动计划,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以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持证残疾人等为重点,深化就业援助和救助行动,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上升。淘汰关停一批化工、印染、造纸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大幅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深化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着力推进智慧垃圾分类,累计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60个、市级示范小区200个。

提升民生保障质量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加大教育发展的财政投入,完善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加快市域范围内名校集团化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努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等突出问题。

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落实体现知识技能价值的收入分配政策。启动实施临安社保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健康杭州”建设。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打造智慧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升级版。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和市体育馆改造提升,新建20处全民健身中心、公园、广场,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切实落实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和拆迁安置房150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万户。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 总理为啥要提倡工匠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