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馨
摘要:本文从叙事结构中解读《看不见的客人》与《公民凯恩》两部电影叙事视角,从而寻找故事的事实真相,提供一个分析经典电影叙事全新的研究方法与视角。
关键词:视听角度;叙事动机;《看不见的客人》;脉络型分析
叙事和新闻传播均属于人类社会活动现象,而在日益发展完整的叙事学中又更细化了叙事理论。叙事学中的叙事结构、叙事层面叙事视角等可以分析影视作品,举例说叙事结构就包括了平行叙事或多重叙事等各类形式,而在本文中,将从四个叙事角度去具体分析《看不见的客人》。
一、听觉与视觉叙述
在这部西班牙小众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当中,导演奥利奥尔 · 保罗全片画面以冷色调为主,表示人情世故的冷漠与小人物声张正义的无奈。视觉上与听觉上并不是完全具有一致性,比如说全片作为悬疑片,全片更多的是在剧情重演中有少许配乐,而在最后一幕中,声画统一才达到一个高潮,当遇害者母开始慢慢的撕下面具摘掉发套时,夫妻与阿德里安对视的画面十分惊悚,给人心理上对结局式反转的震撼,而此刻的小提琴和钢琴的配乐也作为整体音乐风格的高潮点,主人公惊恐的对视和配乐基调的快速上升,突出了正义永恒与无望的宽恕等主题,营造出无处可逃的绝望氛围。
二、叙述视角与意义生成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出在《看不见的客人》中,叙述是典型的不同叙事视角具有不同叙事动机。站在母亲假扮的律师角度,步步紧逼,不惜在心理上攻克对方,在连续五六次的逼问反转中,终于得到她想知道的第一个问题:沉车地点在哪里,一位身患重病的纤弱母亲在亲子失踪后硬生生的撑起一副强大灵魂,足以令人动容,从母亲的视角来追寻真相,其动机是为子报仇,而叙事以反问和假设的桥段来取得阿德里安的信任。最后得到答案,又可以证明不同叙事角度,所暗存的动机各有企图,特别是阿德里安拟造每一次谎言的时候,他都是在为自己开罪,从一开始的毫不知情到对自己行为解释的假意忏悔,这都是他虚伪掩饰下的意图,他的动机就是获得世人的舆论原谅以及法律的开脱。在本片导演的视角下,重复性叙事也成为他表达小人物取得正义的主题动机。
不同的叙事视角都会产生相对应意义,这些小点将会深化影片意义,在《看不见的客人》电影里面,导演运用了近一半时长的剧情来为后续的反转做铺垫,让观众对雨里雾里的真相产生了迷惑,而后半段的快节奏直接产生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戏剧化结局,这种结尾让主题充满了人情味,它不仅仅是从正义等道理出发,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了现实,小人物的努力即使到了最后,也有少许的无奈。这种意义就不单单是横向生成,它从内里对人性的险恶作出最细致的表现,也对整个大环境发出区别于常态的疑问,使全片意犹尽而味无穷,使人思考良久。
三、叙事结构与人物出场的关系
全片采用的回环式叙事结构,通过主人公的虚虚假假的叙述,一次次反转成新的剧情,女律师的追问和主人公的反复推翻之前陈述的情节,人物出场从开头的劳拉被杀然后形成悬念,主人公阿德里安第一次叙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毫不知情的受害者形象,而律师在通过引导和心理暗示迫使阿德里安又进行第二次叙述,之后再以提供一些丹尼被杀的线索,补充并加以推翻之前的叙述,每次都从女律师的补充中重新“阐述”事实过程,在逐渐取得阿德里安的信任以及攻破其内心的防线,最后一個完整的杀人事件就完整的呈现出来,而在此之前,观众所看到的叙事都是不断回旋再塑造的,无法辨知事实,只能随着人物叙述来探清真相。而其中的人物出场是随着阿德里安的陈述中逐渐展开的,回环式叙事结构是建立在两位人物出场后对彼此不信任的矛盾基础上的进行的。阿德里安与情人劳拉为了自保露出的丑恶嘴脸,以及向丹尼泼脏水的卑鄙行为,这反复的叙述,全方面的塑造了出场人物的形象。
我们常说的叙事结构在《看不见的客人》中是两人反复叙述一整个因果事件;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两个片子的相似点就是在创新下的叙事结构里,人物是随着结构模式而出场的;而人物出场也丰满了结构框架,让整体叙事有了真实感。
四、情节叙事与角色塑造的关系
《看不见的客人》中母亲的角色是一个飞跃式质变的塑造过程。在片中叙述不难看出,原本可以在乡野度晚年的老人,在惨遭不幸后,与执着的老伴开始漫漫的申冤长路,丹尼的母亲看似最后一位出场的人物,在开始的叙述里她是善良而脆弱的母亲,但是最后在结局中却转为咄咄逼人的强势律师,这将一位母亲的“为母者强”的形象通过故事的非线性叙事给完整表达出来,导演并没有特意刻画细节,只是通过角色安排来塑造这一位圆形人物,叙事因为人物性格而更深刻,二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杜刚,梁玉敏.多重视角的多重形态[A].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邵清风,李骏 俞洁 彭骄雪.视听语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3]潘晨蓓.西班牙悬疑类型电影特色[J].传播力研究,2017.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