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字教学难点及其教学模式分析

2018-03-19 16:11祝成宇
北方文学 2018年5期

祝成宇

摘要: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汉字难认、难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汉字已成为汉语学习的拦路虎,有些学生甚至因此放弃汉字学习,很多学者将其追究于汉字笔画多,字数多,实则不然,本文首先从汉字特点出发,分析汉字教学的难点以及目前普遍采用的汉字教学模式,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到目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打破这种僵局,这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汉字教学难点;先语后文;语文并进;单独设课

汉字是记錄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从甲骨文产生的商周时代一直发展到今天,汉字穿越千年,依然执行着记录语言的职能。随着国力的日益强大,“汉语热”现象掀起高潮,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汉语的学习,这也促使对外汉语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的领域更加广泛、具体。近年来,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才取得一定成就,但对外汉字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教汉字以及摆脱汉字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中的从属地位,成为这一学科的难题,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影响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包括语言要素及言语技能,其中,书写方面的技能要依靠汉字的教学来获得。但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汉字是表意为主的文字,结构比较复杂,同音字较多,汉字的兼用、借用也加大了它学习的难度,汉字的形体构造复杂,排列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汉字记录职能也是不确定的,字词难以完全对应。难记、难读、难写像是汉字的标签,留学生接触汉字后,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吕必松说“汉字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拼音教学,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也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拼音文字与其所属语言的关系,因此,汉语教学的路子应当有别于使用拼音语言的教学路子。”①由于汉字教学受到课程模式的制约,每种教学模式体现出的教学理念的不同会直接对教学实践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本文将分析三种常见的汉字教学模式,总结出各自的优劣,发现问题,以更好的指导汉字教学工作。

二、对外汉字教学模式分析

(一)先语后文的汉字教学模式

“先语后文”的教学模式出现较早,随着人们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视,上世纪五十年代首先采用的就是“先语后文”的汉字教学模式,“先语后文”即先不让学习者接触汉字,首先是从语音开始,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当他们达到一定水平,开始教学生认读汉字,这个阶段也不会教学生写汉字,当他们能认读一定数量的汉字,教师开始教授汉字,先让同学进行临摹,再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是将口语教学与汉字教学分开进行,口语先行,首先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先语后文”的模式从汉字特点这一本体出发,通常对外汉字教学教授的对象为零起点,他们对汉字乃至汉语的认知为零,这加大了汉字学习的难度,如若不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教学方法选取不当,学生很容易出现对汉字的畏难情绪,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会大幅下降,而“先语后文”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对汉语有一定的了解,培养语感,为接下来的汉字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先行的口语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一步步搭好学习的架子,慢慢开始认读然后识记汉字,使学习者认知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有所提高,为接下来的汉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外汉字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学口语,再学书面语,先满足学生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自然而然到书写阶段,这种“先语后文”的教学模式符合人们学习的内在的规律,母语学习者学习母语时也是从语言开始学起,第二语言学习者先从口语学习,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符合人们习得语言的规律。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不同障碍的清除,这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人们学习汉语的压力,明确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教师自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

但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尽管可以提高口语的教学效率,但在后期汉字学习中,实则集中了难点,让学生学习汉字的笔形、笔顺、构造、意义,独体字与合体字、字与字的组合、汉字的使用规则,这种集中地学习意味着集中了汉字学习的重难点,很大程度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模式在先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但随着不断的学习以及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者很可能存在排斥心理,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语文并进的汉字教学模式

语文并进即随文识字,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教学模式,将汉字的讲解放到综合课上,与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共同学习,将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相结合,这种模式的汉字教学将听说读写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学汉字之前,学生通过语音、语法、课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官刺激,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加深学生记忆。学生尽早接触汉字,可以满足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心理需求,在时间的安排上语文并进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自主进行时间的分配,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全面的,内容是多样的,这种教学模式分散了汉字教学的难点,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是汉字教学时间问题,综合课是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课时量是固定的,大部分教师会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以及语法的讲解上,反复对其进行操练,自然消耗的时间多,这会导致汉字教学时间少从而忽视汉字教学,汉字教学得不到重视,学生的汉语学习会出现不均衡现象。其次,汉字出现的顺序,未遵循学习者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刚开始学生就会学到“谢谢”、“哪”这类的汉字用于日常表达,但这并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身”、“那”还没有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依附于课文,会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进行汉字的选择,汉字学习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采取语文并进模式的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应该每节课留出固定的时间,设立单独的环节进行汉字教学,可以不深究学生的笔顺,只要最终能进行辨认,不影响正常的表达功用即可,但一定要给学生压力感,可以定期对学生学习汉字情况进行检验抽查,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启示我们识记的材料要在遗忘之前迅速的进行巩固与复习。其次,汉字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讲解汉字时,要遵循汉字的结构规律,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结构复杂的汉字应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不应该立即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影响正常阅读的情况下,可让学生用拼音替代,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再进行复杂汉字的学习,初级阶段可教一些简单的笔顺、笔画、独体字,但要将汉字放到语境下进行组词、造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高级阶段可学习汉字的构件、适当讲解形声字的音义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正确的教学技巧,采取灵活的训练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例如进行趣味汉字比赛,让学生在玩中学;选字组词,检验学生的汉字辨析能力。

(三)单独设课的汉字教学模式

单独设课的教学模式已经在许多高校实行,以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它具有针对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目的。支持单独开设汉字课的学者认为,汉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独设课的目的是扩大汉字的识字量,强调汉字学习的系统性,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汉字,而不是“零零散散”。其次,汉字的笔顺、笔形、结构、理据、功能十分复杂,学习汉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集中的汉字教学,通常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一般会在综合课程中对汉字进行讲解,综合课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词汇、语法、课文的讲解以及各种操练,显然,汉字教学的教学时间难以保证,一节课留给汉字学习的时间并不充裕,而且很难按照汉字本身的规律安排教学,一般依附于课文,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汉字习得规律的,所以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单独开设汉字课。

其实,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教材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难度,从词语的常用程度来编写教材,对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不可避免会与综合课的词语重复,学生丧失新鲜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其次,汉字课讲解笔画、部首、笔顺等一系列难点,学生刚开始有一定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达到扩充汉字存储量的目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汉字能力,会愈发感觉汉字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很有可能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单独教授汉字是否要进行词句的扩充,扩充会与综合课相像,消耗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冲淡了汉字课的主体地位,不进行语句扩充,又会使汉字与语境脱离,学生掌握汉字的意义、构造并能正确的书写,但不会应用学过的汉字进行交际,这种也是不符合汉字学习目的的。

单独设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选取实用的汉字教材,在教学内容编排、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汉字的特点,汉字教材要符合汉字教学规律,能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材编写要体现针对性、创新性、实用性。汉字的选择和编排要依据《汉字等级大纲》,同时也要考虑到汉字的常用程度,数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学生可接受水平内。其次,汉字的编排要体现汉字的内在规律,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系统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初始阶段进行笔画的训练,第二阶段可以进行独体字教学,尤其是那些有较强组字能力的独体字,第三阶段进行合体字教学,这一阶段要注重归纳总结,解释学生容易接受的理据、功用、形符、声符等,可以适当的借助于历史文化来解析汉字,这是可以引发学生兴趣,学生也愿意接受的方式。最后,汉字的练习设计也是极其重要的,前期可以多进行笔形的训练,中后期,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练习也要体现综合性,从各个角度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目前实行的最为普遍的是“语文并进”教学模式,笔者也认为在初级阶段,“语文并进”的教学模式更为合理,只要教师能够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使对外汉字教学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是学习者的引路人,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知识素养,教师应当清楚的了解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更应该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知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要认真研究汉字教学对策,什么时候教汉字;怎么教汉字;各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如何练习汉字,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這种种问题,都需要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注释:

①吕必松: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页。

参考文献:

[1]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朋朋.语文并进、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J].汉字文化,2007(1).

[4]万业馨.略论汉字教学的总体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5).

[5]杨峥.谈汉语教学中的“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J].世界汉语教学,1987(2).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