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扬
摘要:本文探究山花儿的音乐结构。借助王耀华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理论,将对其山花儿的音列这一基本结构形态加以分析,对山花儿的腔节、腔韵,腔句,腔段的曲体结构予以分析、归纳。
关键词:山花儿;腔音列;宁夏南部
在宁夏南部山区及同心等县回族中流传着另一种类型的花儿,当地群众为了区别与河湟花儿,将它称为山花儿、干花儿或土花儿。本项目选择《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中所收集到的宁夏“山花儿”共计52首为对象进行研究。运用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的腔音理论分析,试图揭示出宁夏南部山区境内受秦陇文化熏染而形成的不同小调在音乐形态上的特征。王耀华把中国音乐体系腔音列分为九种,分别为:增腔音列、大腔音列、超宽腔音列、宽腔音列、近腔音列、中近腔音列、窄腔音列、小腔音列、减腔音列。本文选取部分宁夏南部各县的山花儿曲调,使用这一腔音列理论,分析如下。
例中,①是宽腔音列,出现在开头和即将结束时,②是近腔音列,共有六次出现,③是窄腔音列,共有两处,④是超宽腔音列,仅有一处,⑤是西北地区民歌特有的双四度框架,不属于一般性腔音列。
例中,①是窄腔音列,占全曲18小节中的12小节,是全曲的基本腔音列,②是小腔音列,两次使用,共4小节,也是该曲的重要腔音列,③是近腔音列,仅有一处。以窄、近、小腔音列构成全曲,是具有明显小调特征的民歌。
例中,①是小腔音列,第一句出现分解上行,第二句分解下行,具有对比性,② 是小七腔音列的第二转位形态,王耀华没有将其列在九种腔音列之中,但在宁夏南部民歌中似乎较为多见,③是宽腔音列,④ 是近腔音列。
例中,① 是窄腔音列,出现四次,总览收尾,是全曲的基调音列,② 是宽腔音列,是音乐展开的体现,③超宽腔音列,仅有一次,是该曲音乐情绪最为激烈的表达。
例中,① 是窄腔音列,间插出现,首尾统一,是全曲的基调音列,②是近腔音列,五次出现,使得音乐较为平稳,③ 是带有四度反复的宽腔音列,造成音乐的变化,④是较为特殊的大小七腔音列,也没有被列入九种腔音列之中,但在此处的结构中,具有明显的终止式感。
例中,①是小七腔音列,前文已经提到,这或许是宁夏民歌腔音列的一个特点,②是宽腔音列,出现五次,表明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较为高涨,③是窄腔音列,出现四处,窄腔音列在尾部的应用配合拉宽的节奏,较有特色,④是小腔音列,是高音后的锯齿形下落的形态,⑤是大腔音列,虽然是倚音的方式出现,但大腔音列的特点依然鲜明。
例中,①是窄腔音列,出现七次,②是近腔音列,③是宽腔音列,几乎是与窄腔音列间插出现,构成音乐的变化。
宁夏山花兒的腔音列形态特征,最多使用窄腔音列,其次是近腔音列、宽腔音列、超宽腔音列、大腔音列、小腔音列等。经笔者研究,新发现两种王耀华总结的九种腔音列之外的腔音列:西吉山花儿《强马不吃倒回的草》中出现了小七腔音列(小小七和弦的分解);在海原山花儿《耀坏了过路的少年》中出现反复多次的四度,这种双音的腔音形态,与三音的腔音列具有同等的功能,但明显更简洁,是一种地域性较强的音列形态。另外,在首句一开始使用宽腔音列、超宽腔音列的情况较为普遍,似乎体现出当地人民直爽、豁达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宁夏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354-601.
[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43-130.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