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表象之下的现实关怀

2018-03-19 15:51李云靖
北方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荒诞村上春树

李云靖

摘要:《东京奇谭集》虽然贵为奇谭,但并不缺乏对现实人生的关怀。然而这一点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该短篇小说集里面每一个故事的分析,揭示了在荒诞表象之下,作家村上春树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关怀。奇妙的巧合、灵魂的重现、神秘的失踪、会移动的石头、会说话的猴子等等奇闻怪事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幻的世界,然而在这个绚丽外衣下,作家娓娓道来的却实实在在地是对诸如姐弟亲情、母子隔阂、中年压力、感情焦虑、不如意的人生等方面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读者在感受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够受到心灵上的洗涤。

关键词:村上春树;东京奇谭集;荒诞;现实关怀

荒诞,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普遍存在,但《东京奇谭集》却有别于其他。村上故事的荒诞不仅经常让读者倍觉新奇,有的甚至有些震撼,印象极其深刻,但其要表达的思想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东京奇谭集》中的故事却不然。这本短篇集中的每个故事在其荒诞不经的表面之下,都向读者传达着一层深意,一种生活的哲理,甚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堪称是荒诞性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

本书的故事虽然个个都是“奇谭”,都是不折不扣的奇闻怪事,但村上却特意在开头说这些是“过去自己身上发生的几桩离奇事,…… 诚然,我在fiction(虚构)之中大胆地无中生有(虚构原本就是干这个的),但是不写作的时候我并不故意地、无谓地无中生有”,希望藉此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并且村上还讲了两桩亲身经历的奇妙事件作为引子,就势将读者引入他营造的真实气氛之中。一桩发生在村上在美国作驻校作家时期。当时他在一家爵士乐俱乐部听音乐,正好钢琴手是他喜欢的一位。在演奏临近结束之時,村上心想要是这位钢琴手能演奏两只自己喜欢的曲子就好了。村上知道这纯属想入非非,“从多如繁星的爵士乐曲中挑两支连续演奏的可能性完全是天文学上的概率”。然而神奇的是,这位钢琴手“一声不响,看也没往我这边看一眼,就连续演奏了这两支乐曲”。

另一桩大致发生在同一时期,村上在一家旧唱片店淘到一张名为《差十分四点》的珍稀老唱片。本来能淘到这张唱片已经“近乎轻度奇迹”,在他走出小店时被一男子询问时间,他又发现此刻正好是《差十分四点》。

讲完这两桩他亲身经历的奇妙事情作为引子之后,村上又补充道,“往下所写的,是一个熟人从个人角度讲给我听的故事,…… 为了避免圈定某个人,对若干情节做了变动,但此外和他讲述的完全一致”,再一次对故事的真实性进行强调。

当然,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五个短篇和两个引子的真实性,但这种叙述的技巧确实对小说气氛的烘托效果显著。

一、奇妙的巧合与姐弟亲情

第一篇题目为《偶然的旅人》。这篇故事离奇性主题下对亲情的呼唤并不难以发现。村上真正想要给读者传达的是亲情的力量。离奇的故事情节仅仅是一个容器,虽然我们初看所见的是容器的外表,但当我们打开容器细细品味其内容之时,那完全是亲情的味道。

钢琴调音师离家的日子在表面上“过得津津有味”,但内心深处亲情的呼唤始终没有停止,最终在这个被他称为“契机”的时刻,再也抑制不住。与姐姐复合之后的生活也证明,在亲人陪伴下的生活才真正地具有意义。

虽然故事中唤起他对姐姐思念的是那位神秘出现又消失的女生,不如说是他内心深处的亲情在十年之后已经无法抑制,只是这个与他姐姐有些相似的女生正好出现而已。即使这个女生不出现,也会有其他什么事物充当这样的角色。

二、灵魂的重现与母子隔阂

第二篇名为《哈纳莱伊湾》。这个短篇表面上是一个死者灵魂再现的荒诞故事,实际上讲述的是母子间的心理隔阂。幸之所以看不到儿子的亡灵,是因为他与儿子虽有血缘,又在儿子死后每年到遇难地缅怀,但事实上她的心灵与儿子的心灵并没有交集,无法做到心灵相通。生时本就如此,死后也没有改变。相比之下,由于那两个与儿子相仿的不三不四的年轻人与他儿子在外形、喜好、思想等诸方面颇为相像 —— 都是吊儿郎当的年轻冲浪手,他们竟然能够获得她儿子亡灵的响应,在他们眼中显灵。幸不得不承认,她“并不喜欢自己的儿子”。他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用心做的唯有冲浪,而那也不晓得何时半途而废。“当然爱还是爱的”,“然而在其人品方面”,“无论如何都无法抱有好感,倘若不是自己亲生骨肉,靠近恐怕都不至于靠近”。然而意识到这些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她对儿子的思念如今只有寄托于那万里之外的海湾。

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世上的父母应当多与儿女进行交流,除了血缘和经济上的联系之外,应当从内心真正地理解儿女的思想,努力做到心灵相通。像幸那样在儿子死后才意识到这一点就为时已晚。

三、神秘的失踪与中年压力

第三个短篇名为《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相比本书中的其他故事,这一篇“奇谭”的成分并不多,因为人忽然失智离家失踪的事情虽然不经常发生,但也不算多么稀奇。最起码在故事中没有出现其他几个故事中的超自然现象。虽然村上将故事渲染的有些奇谭色彩,但读者大致可以将这个故事理解为一名中年男子在生活压力之下突然心理崩溃而导致精神失常和迷失的事件。人到中年通常需要面对来自家庭和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压力过大,同时又心理比较脆弱的话,当临界点到来之际就有可能导致剧烈的心理变化,产生严重的问题。村上在这篇短文的结尾处对主人公的归来评论道,“欢迎回到现实世界,回到被患有焦虑性神经症的母亲、脚穿冰锥一般的高跟鞋的太太和Merill Lynch(主人公工作所在公司)包围的美丽三角形世界中来”。通过这一句,村上点出了这个短篇讨论的中心问题,即中年人的生活压力问题,同时指出了故事主人公本人的三个压力来源,即母亲、太太和工作。

主人公胡桃泽的父亲不久前因酗酒在一个下雨天被电气列车轧死,留下患有焦虑性神经症的母亲需要他照顾,而在照顾母亲方面,他的太太按照文中所述可能不是特别乐意承担太多义务,责任主要落在了胡桃泽的身上。夫妻关系按文中的暗示应该也不是很和谐。工作上的压力想来也不小,所在公司不是一个可以轻松挣钱的单位。而且按照文中的叙述,主人公的心理承受力可能本来就不是很强,比如因惧怕狭小空间,基本不使用电梯,有时候会坐在楼梯转角的沙发上发呆等。导致主人公失智的直接原因可能是那个雨天上午母亲焦虑症的爆发。按照文中主人公太太的描述,由于父亲死于一个雨天,他的母亲每到下雨的时候症状就会加重。失踪那天可能由于下雨,母亲的症状有过比较大的爆发,导致主人公心理也产生较大的波动,加上平时压力就很大,最终使他心理崩溃,失智并离家走失。

通过这个短篇,村上表达了他对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男人生活压力问题的关注,提醒读者注意调节心理压力,避免产生心理问题并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在自我调节的同时还要多多地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关爱和心理交流,相互协助共同经营起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会移动的石头与感情焦虑

第四个短篇名为《天天移动的肾形石》。这个短篇中最令人惊愕的是一块能够自行变换位置的肾形石头,然而实质上作者想刻画的是以淳平和女医生为代表的现代人在情感问题上的焦虑与彷徨。淳平的焦虑源于父亲预言式的那句告诫。按照父亲的说法,一个男人一生能够遇到的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女人只能有三个,不会多,也不会少。这句告诫毋宁说是一个诅咒。淳平在这个诅咒之下,始终惶惶于诸如“哪个女人是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新近交往的这个女人算不算那三个名额中的一个呢?”、“三个名额用完了该怎么办,那之后的人生该是多么的无聊啊?”等等问题之中,不能自拔。这还导致他与女孩的交往经常无果而终。跳出这个故事来看,现代人在情感上不正是时常给人以若即若离、缺乏真诚、过于随意的感觉吗?

女医师的焦虑源于她与一名同事的婚外恋。地下情人的身份使人前人后的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生活和工作都笼罩在为维持这种关系而营造的谎言之中。情人的存在并未消除她的孤独感,反而使其更加地焦虑。这逐渐使她心理有些错乱,最直接表现就体现在那块在她看来每天都会自行移动的肾形石上。与其说这块石头能够自行移动,还不如说是女医生本人的心绪紊乱导致了幻觉。这枚石头代表的是女医生心里的那个结,它给她带来巨大的焦虑,而且扔也扔不掉,但当她真正放下的时候,在不在都不

再重要。

令人庆幸的是,在故事的结尾,淳平和女医生双双跨过了心理上的那道坎,转而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 —— 淳平在贵理惠的话的启发下不再纠结于“三个女人”的诅咒,女医生也与情人断绝了关系,开始淡然而坦诚的新生活。

五、会说话的猴子与不如意的人生

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短篇名为《品川猴》。故事中,神奇的会说话的猴子使故事披上了一层荒诞和神秘的色彩,有点神怪故事的味道,但這荒诞外衣之下,作家同样传达着对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作家所关注的显然是像主人公安藤瑞纪一样渴望安稳幸福的生活,而现实情况又事与愿违的群体。他们中总有一部分人无法直面不如意的现实,试图将自己的不悦甚至痛苦深深地“塞进心底的小黑洞盖上盖子”,不去碰,不去想。在别人看来,甚至他们自己也由于长期的心理暗示而认为,自己的生活真的安稳幸福,就和心中的理想一个样。但是这种心理与现实的扭曲终究有一天会给自己带来或大或小的创伤。对于瑞纪来说,这种创伤表现为自我的迷失,甚至连自己是谁都给忘记了。因为她潜意识中想摆脱现实中的不如意的自己,在长期的心理暗示之后,最终在心理上真的把自己给

丢掉了。

通过这个短篇,作家似乎在劝告有类似情形的人能够像故事中的主人公安藤瑞纪一样早日转变思想,勇敢面对现实中的不如意,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减轻沉重的心理负担,回归现实,回归真实的自我。

六、结言

奇谭固然令人惊愕,对现实的关怀同样内涵深刻。村上在这本奇谭集中,充分展现了他对形式和内涵的掌控能力以及非凡的艺术才华。读者在感受文字的同时,也能够深深体会到村上对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深切关怀。本书完全可以称作是荒诞性与现实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对于这本短篇集已有一些研究发表(张敏生,《时空匣子——村上春树小说时空艺术研究》、“村上春树《天天移动的肾形石》的叙事模式”、 “偶然的‘神隐 失语的‘通灵评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钟瑞雪,“关注真与幻的世界中的人——论村上春树短篇小说”等),对于村上作品的荒诞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也有学者的研究有所涉及(王昕,“村上春树作品中荒诞背后的人性文化”、 “论村上春树后期作品中的荒诞意义”等),然而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至今笔者还没有看到。林少华先生将这本短篇集的基调定在了“偶然性”上(林少华,《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199-201),不仅没有重视其中诸如会移动的石头、会说话的猴子、灵魂的重现等不能用偶然性解释的非现实性成分,更没有深入探讨其社会意义。如果说第一篇还可以算作作家对偶然性的一种述说的话,其余四个短篇则与偶然性没有明显关系。既然村上用“奇谭”来命名这本集子,那荒诞或说超现实就本应该是这本书的主要方面。而且村上并未止步于荒诞的故事情节,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诸多社会问题。林先生对偶然性探讨的重要性固然不容贬抑,本文所谈到的荒诞性及其掩盖之下的现实关怀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补充。

村上在这几个短篇中表现出来的荒诞性与其长篇小说相比较而言并不算多么的强烈。《海边的卡夫卡》中的精灵一样的画外音、主人公男孩弑父的幻象、树林深处虚无飘渺的另一个世界、懂猫语的中田、最后的那只白色怪物等等魔幻一样的事物贯穿整个故事;《1Q84》中的二元世界、神秘的空气蛹等营造出一个宏大的非现实世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两个世界中,一个完全虚无缥缈,一个半真半假,整个故事都发生在这两个虚拟的世界之中。与此相比,这本奇谭集的故事中,现实成分都占到绝大部分,而可以看做非现实或者荒诞的成分在每个故事中都仅仅只有那么一个点,即第一个故事中的那次神奇的巧合,第二故事中亡灵的那一次的显现,第三个故事中那个男人的失踪,第四个故事中的会移动的石头和第五个故事中的那只会说话的猴子。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奇闻怪事才那么地贴近生活,就如同发生在身边一样,给读者一种真实性上的错觉,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而对于那些通篇充满奇幻成分的长篇小说,读者可能会将故事与生活相分离,使这种艺术效果无法产生。

本短篇集中体现出来的对于现实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在村上小说作品中也具有非常珍贵的意义。村上的小说作品大都不像本书一样对人们生活中的小烦恼直接给予关注。而本短篇集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直指一个很个人化的问题,诸如姐弟亲情、母子隔阂等等,都是那么的真实,甚至可能是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的真实经历。这种对于个人问题的直接探讨在村上的小说作品中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村上对普通群众的人文关爱在这些短篇故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通过对这本短篇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让读者对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在欣赏村上小说动人故事和优美文字的同时,理解其对现实的关怀。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本文中恐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林少华.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2]林少华.“之于村上春树的物语:从《地下世界》到《1Q84》”[J].外国文学,2010,4:133-141.

[3]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4]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5]村上春树.东京奇谭集[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6]村上春树.《1Q84》(Book 1-3)[M].施小炜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2011.

[7]王昕.“村上春树作品中荒诞背后的人性文化”[J]. 文化学刊,2011,2:120-123.

[8]王昕.“论村上春树后期作品中的荒诞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5-76.

[9]张敏生.时空匣子——村上春树小说时空艺术研究[D].博士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10]张敏生.“村上春树《天天移动的肾形石》的叙事模式”[J].日本研究,2011,1:100-105.

[11]张敏生.“偶然的‘神隐 失语的‘通灵评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J].宜宾学院学报,2011,2:33-36.

[12]钟瑞雪.“关注真与幻的世界中的人——论村上春树短篇小说”[J].名作欣赏,2013,15:100-101.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荒诞村上春树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金承志:人生要“荒诞”,生活得找乐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探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