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锦文
当前,中职教育进入内涵提升的新时期,中职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模式。东莞理工学校在多年的实践中,坚持“职业化”的培养理念。职业化指的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部分内容。学校在围绕素养、规范、技能的职业化培养方面,确立了“专业化与职业化无缝对接,专业与素养培养有机统一”的师资培养方向,为学校开展职业化培养奠定了基础。
一、打造职业化传播基础
职业化强调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求中职课程体系必须围绕“素养+技能”来构建,二者兼顾,缺一不可,同时要充分体现整合的特点。职业技能培养的核心在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则要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处教学内容。打造职业化传播基础,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培训过去常常与教师在职学习或进修等同,现在经常用教师专业发展来指代。专业发展意指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法、职业态度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要比培训更有积极性和明确目的。
1.开展職业化全员培训
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技能,更要懂得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能,能够在工作岗位中不断进步、成长并能为企业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因此,培养有职业素养的人才,已经成为社会、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是现代职业学校担负的社会重任之一。显而易见,要培养有职业素养的学生,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素养。为此,学校与联想集团、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职业化培训,开展TTT培训(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意为培训培训师。通过引进企业管理培训领域的职业培训师、企业内训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引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经验,采用企业“带团队”的方法,倡导教学是管理过程、沟通过程,更是带团队的过程的理念,强化责任、效率意识,理解企业用人标准。老师们有了感受,有了体验,有了思路,他们在课堂上,在工作中实践职业化过程,才是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开始。
2.成立职业素养研究传播中心
职业素养教育如单纯置于德育教研组,讲授内容与专业、岗位实际需求联系不紧密,容易出现专业教学与素养教育油水分离的状态,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学校从财经、计算机、电子、汽修、数控、政治、英语和语文等专业教研组抽调骨干教师,成立职业素养研究传播中心。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及社会工作,分别在本校的计算机、财经、电子、汽修、数控等专业积极推广职业素养。当专业教师本身具备了职业化意识、思维方式之后,专业知识与素养意识统一在教师身上,教师对学生的职业化指导才能真正与专业规范相融合,呈现水乳交融的状态,才能实现无缝对接。
二、开发职业化教学
1.开发职业素养课程
学校教师与企业合作,以中职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为导向,同时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能力需求,共同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12门,帮助学生掌握多维度的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一年级开展《成长的翅膀》《形象与礼仪》等 5 门课程,二年级开展《创业精神》《客服意识》等 5 门课程,三年级开展《职业规划》和《面试技巧》等两门课程。通过由 12 门课程组成的完整体系,并从2010年起将12门素养课程纳入全校所有班级的常规教学,联动学校的其他如劳动合同法介绍、社会生活安全知识、8S 现场管理等职业化行为规范教育资源,促使学生用职业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职业人的标准来衡量自我发展的方方面面。素养课程的开设,是社会、企业的人力培养需求前置到职校教育这一趋势的真实反映。
2.开发职业素养沙盘实训平台
在开发职业素养课程后,教师觉得职业素养的课程还不够立体,通过调研和评价,提出建设职业素养沙盘实训平台的构思。职业素养沙盘实训平台,以企业ERP系统的研发思路为基础,把企业模拟运营的核心环节抽取出来,设计成可以进行企业运营模拟活动的角色体验平台。职业素养沙盘实训课程具有首创的能力量化模型,将传统教育中职业素养能力无法进行量化的能力指标,设计融入沙盘实训课程中,在企业模拟经营的多个业务节点,软件系统植入了能力考量模型,设定了参数化可调整的能力考核标准,主要在职业素养的团队合作、销售意识、时间管理、服务意识、经营能力五大类核心能力环节,对应设立了20个综合量化考评指标,通过企业模拟经营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巩固和加深对职业素养能力的思考与理解。
教师参与开发的职业素养沙盘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商企业运营模拟环境,使学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企业运营的比拼演练,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企业生存状态与特点,体会职业素养能力在未来职场中的存在状态与价值,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员工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时间管理、团队合作、沟通服务等核心职业能力,既可以与学校职业素养课程相呼应,深化职业素养学习;也可以作为校内职业素养推广普及的活动形式,拓宽了学校职业化培养的方式与路径,进一步充实了学校职业化培养的内容,增强了职业化培养的趣味性、灵活性与丰富性。
3.创建视频案例《走近企业》
学校教师借助文化咨询企业对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规律的深入调研成果,帮助教师捕捉员工在入职中3、6、9个月左右的关键成长点,精准分析新员工初入职场时的职业心理特点以及典型行为背后的教育成因,并充分挖掘学校专业讲师视频案例教学经验丰富的特殊优势,通过与文化咨询公司深度合作,共同研发了职业化培养专业视频《走近企业》,为学校创建了职业化视频案例教学法主导的职业化成长专题课程。
通过该课程,让观赏者能够以下四个维度反思职业化成长之路的关键节点:一是从学生角度认识企业和认识自我;二是从员工角度认识企业,挖掘自身成长契机;三是从教师角度认识职业素养和教育方式;四是从学校角度认识专业和培养思路。讲师可以根据培训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要求,剖析不同的维度,完成参训者职业化成长的专题辅导工作,切实深化学校职业化培养体系的内涵建设。
4.对其他专业课程开发的引导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学习手段的信息化及连锁反应在教育领域自然会引发教学改革。职业素养课程的开发,在素材选取、课堂节奏控制等细节处,带来的是师资队伍观念的转变。如传统授课以知识传达为主,职业培训课以意识探讨为主;传统授课以权威讲授为主,职业培训课以交流、分享、感悟、启发为主。专业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正随着开发职业素养的课程,进行着教学形式的变革、教育观念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升华,而受益的正是学生。
近年来,学校通过进行职业化体系的建设,教师能力、观念有了大的提升。只有职业化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职业化的学生,学校围绕职业化的师资培养目标,建立了国家及省市骨干教师培训、企业实践、校本培训、项目工作室“四维式”教师培养培训路径,以企业理念引导教学理念,广泛开展教师心智心态类、TTT(培养企业培训师)、项目管理等企业式培训。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培养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核心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近两年,共主编、参编教材38本,其中有5本是国家规划教材,获省级以上奖项150多项,2人评为国家级名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果较为突出。
三、规划职业化成长路径
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从动态角度说,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从静态角度讲,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职称评定是教师工作发展规划路径之一,但是职称评定可以增强教师成长的部分动力,却无法克服职业倦怠的出现特别高级职称评定后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的教师职业化培养机制中,给教师规划职业化成长路径:岗位技能(教练能力)、自我管理(示范能力)、组织管理(项目管理能力)、文化管理(底蕴积淀能力)。专业教师把课上好、把班管好,这属于教师岗位技能,是职校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发挥机制优势,以素养教学、项目管理推动老师们继续成长,根据自身能力分步实现思维职业化、行为职业化、追求职业化三个发展梯度,激发教师职业化成长的内驱力。
1.思维职业化
思维职业化指的是思维符合职业规范。自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10月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以来,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或者应该看作是一个专业性职业,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这种专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且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而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工作还要求教师对其教导之学生的教育和福祉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
职校生从学生变成企业员工,无论是心态还是能力,在个人综合素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过程中,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演变规律与成长节点。随着职业化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如何更有效率、更有次序、系统地让学生建立职业化意识,形成职业化习惯是摆在学校内涵建设工作面前的新课题。让学生的生命更加饱满,确保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与终生幸福,是学校师资职业化培養的建设方向。
在“专业教育中融合职业化理念”的基础上,学校把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常规教学,将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从过去的隐性、发散性需求体系化,切实缩小学校育人与社会用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同时实现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职业化培养体系的建设目标。
2.行为职业化
行为职业化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符合职业规范。借助职业化教学的长期实践,教师对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认知逐步加深,职业化水平稳步提升,逐步锻炼成长为职业化讲师。职业化讲师以职业素养专题讲座、示范课、培训等形式,实现职业素养理念跨省市传播,搭建起职业素养对外交流平台,不断拓展、创新职业化培养体系的教育方式与具体形式。学校为教师提供培训、讲学、交流等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与鼓励,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职业素养教研、传播、校企交流、校企合作等活动。
职业化教师依照心态、行为、手法职业化的标准,成为了学校、专业系统中的骨干教师。更可贵的是全体教师在职业化讲师职业化成长的示范、带动下,参加微课慕课培训,全员动手制作微课,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水平;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全面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对接,走访、调研区域内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对老旧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通过与业界相关企业深度对接,共同探索适合中职生心智模式和认知能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相关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关课程标准、考核办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3.追求职业化
自从上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概念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肯定、赞同并广为流传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就成为各国教师成长的理论基石之一。学校不断探索学生职业化成长规律,总结职业素养教学经验,深化职业化培养体系内涵建设;不断探索教师职业化培养机制,实现教学相长。不断实现职业化传播交流实现跨地区、跨层级传播,职业化校内外传播往纵深方向推进,实现职业化培养体系“多线并进,师生齐飞”的总体目标。不断探索与社会、企业在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迫切度、切入点,企业把需求细化渗入职校教育环节,职业学校围绕企业深层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之间深度融合,通过共同研发项目的形式联手进行人才培养,向现代职教的内涵建设目标推进。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东莞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2012ZQJK001)的成果。]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