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波
【摘 要】 该文立足于攀枝花市花卉市场的实际,从当地特色产品、特色文化开发的角度出发,多角度分析能够推动该市花卉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办法及措施: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多层次开发花卉旅游产品及项目;加强花卉衍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关键词】 攀枝花市;花卉旅游;资源;开发
近年来,花卉+旅游的产业模式在国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利用,花卉旅游不仅受到了更多游客的青睐,也在各地掀起了一股新的投资热潮。为发展旅游业,投资者们纷纷大量引进种植外来花卉或利用本地优势花卉打造主题度假景区、创办节日,一些地方确实从花卉+旅游中尝到了甜头,实现了名利双收。不得不说,花卉作为会展、节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已成为本世纪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发展前景广阔。
一、攀枝花市花卉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1、资源概况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大裂谷中段,金沙江与雅砻江的交汇处。这里水系发达,水能资源巨大,气候独特,为南方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性气候,有着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侯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是四川年热量值最高的地区,日照时数是四川盆地内其它地区的2~3倍。在海拔低于1500米的河谷地带,更是全年无冬,无霜期可达300天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温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这里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野生植物种类就达70多种,最为人熟知的有:木棉树(Bombax ceiba)、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三角梅(Bougainvillea)、凤凰木(Delonix regia)、刺桐(Erythrina indica)等。近年来借打造阳光花城的契机,市政府又引进了一大批优质外来树种,如: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antha)、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 D. Don)、大腹木棉(Ceiba insignis)、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日本樱花(Cerasus yedoensis)等。这些特色植物经过多年的种植,已为攀枝花市的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优势,可开发潜力巨大。
2、开发利用现状
康养+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全国大热,攀枝花市为了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也在积极利用自身在阳光、气候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以康养为主的休闲度假游产业。四川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大省,然而与省内其他市州相比,攀枝花市的自然旅游资源并不富集,要想实现“到2018年逐步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全国著名阳光康养旅游胜地”、“到2020年成为继地中海阳光养生区、美洲阳光休闲区、东南亚阳光度假区之后第四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这样宏伟的远景目标,还急需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旅游项目,这恰好为攀枝花市花卉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攀枝花市政府已经意识到花卉文化会推动全市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不仅加快了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还重点打造了一批以花卉为主题的景区,如:以杜鹃、盘松林、高山草甸为主的格萨拉风景区;首批上榜四川省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的花舞人间风景区;三角梅主题公园——河门口公园以及目前拥有攀枝花市最大的蓝花楹花海景观的西佛寺景区等。此外还多次举办了各种花卉节庆、会展活动。如:“米易花会(三花节)”、“中国攀枝花索玛花节”、“务本桃花节”、“米易郁金香花卉展”、“西区庄上花展”等。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攀枝花市的地理位置较偏僻,城市及周边人口少,交通不便利使得花卉旅游業的发展极具挑战性。目前主要存在产业思想不明确、行业管理不到位、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在盈利模式、产品的开发设计、市场推广等重要环节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时常出现因选种失误、养护不当而导致的种植失败或景观效果不尽人意的情况。此外,跨界业态在人才和产品设计上的融合不够。花卉旅游与民宿、婚庆、会展等各业态之间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及整合,形成多方联动,才能最终实现多产业融合共赢。
三、开发设计思路
1、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目前攀枝花市的花卉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没有政府部门对整个产业的深入研究、系统规划以及政策、资金、宣传等方面的支持,仅靠当地农民是无法实现本地花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先,为了避免日后出现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而导致的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政府必须组织专家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实情,对市场进行合理的细分、定位及宏观调控。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整合资源,不能因为草草上马一些低层次花卉旅游产品让投资者血本无归。再次,政府要通过招商引资、组建成立股份公司等方式筹措资金、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运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手段进行产品营销和组织管理。例如,西佛山景区就是西区政府借助攀枝花大黑山景区开发之机,通过引入社会资金,“背土上山、掘井取水”为城区市民打造出来的一块休闲绿地。西区政府充分利用山地特色,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六年间,西佛山景区已经完成工矿废弃场地和石漠化土地近5000亩的治理,目前植树造林3500多亩,建成了蓝花楹主题公园和果园片区。此外,西区政府还在白岩子山增建了西佛寺殿堂、水上世界、紫薇园,这个以佛教文化、花卉文化、水上娱乐等为主要特色的娱乐休闲、康养度假景区正在逐步完善、走向成熟。由此可以见,只有政府作为第一推动力,攀枝花市的花卉旅游业才可能走向良性发展。
2、多层次开发花卉旅游产品及项目
花卉旅游从花卉的功用、构成区域、活动项目等可分为:观赏型或观光型、休闲型或民宿休闲型、参与型或主题活动型、商品型或逛购型等四大类。旅游产品的设计则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为了避免同质化、提升竞争力,需根据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活动内容等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组合。无论是何种模式的花卉旅游都不能仅依靠某一种旅游项目就能实现良好的盈利。要想提高近距离客源的重游率就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多层次开发旅游项目,避免模式单一化,注重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1)花卉+美食。人们在赏花的过程中不仅需得到视觉上的满足,也希望能够品尝到一些特色美食。比如到米易县参加三花节的游客就有幸能够吃到当地有名的萝卜片和撒莲凉粉。在攀枝花流行这样一句话:“不吃盐边菜,枉来攀枝花。”盐边菜早已声名远播成为了攀枝花市的一张特色名片。它的发源地盐边县境内旅游资源富集,如有位于红宝苗族彝族乡境内的龙头山花海——中国面积最大的野生杜鹃花基地。盐边菜中更是有例如:凉拌攀枝花、凉拌石花菜、石榴花炒肉等以花卉植物为食材的特色菜肴。餐饮界的人士还可向擅长使用花卉做菜的云南人学习,不断推陈出新。将赏花活动与当地的餐饮文化、民俗文化整合到一起,必将比单纯的观光型花卉游更具吸引力,也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花卉+民宿休闲。民宿经济在中国内地是刚出现不久的新生事物,是旅游经济中的一种。近年来各省、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给民宿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的旅游市场上正在悄然兴起以一种以花卉农庄为载体的民宿旅游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先以花卉为引爆点把游客吸引到农庄,再通过具有特色的住宿和餐饮延长游客的驻留时间,把一日观光型消费变为短期住宿型消费,以实现多元化产品消费。这种旅游模式非常值得攀枝花的各个景区和农家乐借鉴。以花舞人间风景区为例:该景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已经完成了2000亩花香果园区的打造,游客即可在四季欣赏到不同的花卉景觀,还能亲自采摘特色水果。景区内已建成帐篷旅馆、集装箱旅馆,还有规划中的临崖客栈等旅馆设施,硬件上完全满足花卉+民宿休闲旅游模式的要求。如今,每年冬天从全国各地赶来过冬养老的游客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人会选择一些个体经营的农家乐,因此业主也可以通过种植花卉来美化环境,提升竞争力。
3、加强花卉衍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花卉除了观赏价值外还具有多重经济利用价值。许多花卉植物本身就是经济作物,如食用玫瑰、薰衣草、油菜花、桂花等,在被观赏之后还可以作为农产品出售。花卉植物的多次利用不但可以提高花卉旅游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购物需求,形成产业资源。经营者应当尽可能多地利用当地植物资源,设计开发出特色花卉旅游产品,如攀枝花的三角梅品种丰富、数量也多,但是目前仅作园林绿化用,针对家庭园艺爱好者的盆栽花销量不大,主要原因在于不够精致,品种单一,无法满足种植者居住空间小,追求新奇品种的需要。因此,经营者可以尝试将三角梅做成精美的干花艺术品或改良为适合家庭种植的盆景出售。
四、结语
作为花卉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物,花卉旅游业不但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自然健康的氧气,还可以优化、完善目的地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攀枝花市阳光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的花卉旅游产品,而花卉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只有政府联合各部门共谋发展,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花卉旅游产品,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才能吸引到更多游客。
【参考文献】
[1] 黄婧,罗晶.武汉花卉旅游发展规划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03.
[2] 崔学彬,吴承祯.昆明市花卉旅游的创新发展思考[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0.01.
[3] 赖启航.攀枝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措施[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