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现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和创新机制,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8.069
尽管近年来业界不断进行校企合作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效果的讨论和尝试,对相关的思路和建设理论探索和研究非常多,然而对于如何在实践上更好地操作、在理论上如何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分析指导,仍然显得不足。现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专业教材多以知识体系为主,不能满足高职教学所需;第二,职业岗位标准尚未开发完善,职业考证项目鱼龙混杂;第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主观性强,与职业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第四,专业教学团队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无法胜任职业人才培养重任;第五,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单薄,很难培养学生的業务操作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现今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具备“工匠精神”的大量高技能人才,需要能够一出校门,就能胜任岗位技能和需要的直接与职场对接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人才培养时能与企业有充分的沟通与深入合作,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深入创新驱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造与应用实践。
1 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保障体系
通常在校企合作关系中,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一方面,从学校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了获得更好地学生实践能力,学校非常希望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干边学,迅速提高企业需要的实践技能,对校企合作的热情非常高。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很需要技能型人才,一来就能胜任工作,降低企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成本,但由于与校企合作操作上较难体现短期的直接效益,而企业相应人员都事务繁忙,增加的额外负担并不能有很好的短期补偿期望值,也存在培训后学生并不一定来本企业长期工作的担忧,这种短视性和不确定性会使得企业主动性较差。只有让企业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真正激发双方合作的原动力,达到预期效果。总体来说,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愿望是从学校能获得经营管理、技术技能、新人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支持,从而实现其提高管理绩效、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实现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怎样落实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和优化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就显得尤其重要。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创新保障机制一般要遵从以下思路:首先,要通过组织保证进行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合作意向,通过主管部门、学校、企业等合作方派出人员,协调完善各方的合作关系,一起合作管理和考核监督校企合作各项事务,将各方关系和权利义务理顺。第二,形成校企合作和创新的有效激励。通过形成对应的激励制度,使校企合作各项工作能行之有效地顺利开展。为了让相关人员更积极地完成合作任务,应充分考虑校企合作中校方老师和企业人员其职称评聘、岗位评聘、工作业绩与其参与度和贡献度挂钩,让参与校企合作人员有积极性充分投入此项事务中,方能真正实现联系更密切、合作更主动。
在此基础之上,我国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应该在国家法制规定上深入探讨,对企业进行合理地干预和指导,从法制角度明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合作中有所作为,如为学生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实践师傅等。与此同时,对于职业教育有贡献的行业企业,国家在政策上提供一定的减税和免税鼓励,明确企业享有的权利,对于在校企合作中表现较好的企业,应该给予适当的宣传,也可授予相关的荣誉称号,通过多方面的鼓励,使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政府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动力和运行机制,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对校企合作的操作细节进行指导,对各方权利义务予以清晰规范,让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充分依照法规要求,政府同时行使其监督权责,让各项法律法规及指导性意见能很好地得到执行和重视。
2 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企业实践和学校教育共同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内核,只有这两种资源互动合作才能共同开发和优化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模式。因此,如何创新对接方式、形成对接链条,是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思路落地的重要基础。现在已经有相当多高职学校通过各种对接企业尝试,如技能型人才订单教育、定向培养、共建企业培训学分和企业实习周要求等,收获到较好的培养效果,并在兄弟院校上交流、学习和使用。创新校企合作深度合作模式,首先,可以充分评估学校的位置、人员、设施等优势,把企业相关技能训练搬到学校,通过分支机构经营和连锁模式等,把企业业务打造成学校里可以进行的经营实践,直接让学生在校园参与实践工作;其次,加强学校开展的企业技术技能竞赛。企业以冠名赞助的方式动员和组织学生参赛,评选指标侧重于企业需求胜任技能,学校和企业共同参评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指导其努力方向,提升职业技术技能,由企业行业校外专家和实践导师重点对学生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发现潜在人才,将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纳入企业的人才储备计划并重点培养;再次,学校通过邀请企业实践专家进入校内大讲堂。让学生们在学校就能得到行业内企业中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行业情况介绍和行业知识传播,对其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学习进行引导和熏陶,使学生在校学习着力点更加契合企业实际需要,而且通过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的频繁互动交流,可以让教师在专业教学和合作体系中更加适应企业发展所需;最后,校企资源交换,提高利用率。对于企业来说,尽管企业工作人员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历,但企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更加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在这方面学校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学校开展对企业人才新人和晋升培训,同时向企业派送学生进行岗位实习。
3 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首先,完善学校实训基地的创新管理模式。第一,学校与企业进行商讨,可以通过学校出地、企业出资的形式,在校企双方充分沟通协商和具体论证后,将企业出资和学校出地相结合,完善校园实训基地建设。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承担起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实训建设,通过派遣技能型企业能手和管理人员进校完成实践教学。这样的管理模式方能实现学生真正在学校就完成工学交替锻炼,落实在校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第二,要重视企业关键岗位的技术技能培养,结合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的勝任要求,培养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学校应提前规划安排,保障充足经费进行实训设施设备投入,建设软件硬件齐全、功能合理完善的校内实训室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其次,完善企业实训基地的创新管理模式。校企深入合作要求学校和企业更加深入的联系互动,真正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专业教师要充分了解企业现场并在现场观摩和实践,企业对在校教师要进行实际问题处理的现场充分指导,在合作过程中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使学校能够真正完成企业对新人要求技能的培训。合作企业要重视和充分参与甚至主导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实施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和企业内部培训。为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教学质量,专业课程、项目、教材作为重要教学载体也要受到重视,通过行业、学校、专业、教师、学生的多方努力提升专业对企业的增值服务,加强学校人才培养的职业素养针对性和职业技能专业性。
4 校企深度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学校与企业之间也形成了诸如订单式、二加一式、工学交替式等的校企合作方式,校企合作的效果不言而喻。然而,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以适应当前我国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亟需完善和创新,结合以上的研究,加之借鉴之前国外的先进经验,人才的培养可以采用校企深度合作高职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方驱动创新机制,即政府、企业、学校等主要利益相关方基于不同的利益驱动,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合作载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创新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利益相关方驱动创新机制中,各利益相关方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平衡,为实现人才培养、企业进步、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而共同努力,其驱动模型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肖咏桦.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12): 11-12, 31-32.
[2]欧阳丽.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及支撑条件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5):5-6.
[3]邓汝春,陈广仁.职业教育中物流人才价值链模型的构建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J].物流技术,2015,(7):47-50.
[4]宋玲.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能力需求研究[J].物流技术,2016,(3):188-192.
[5]陈爱华,朱勇. 新常态下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17,(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