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清林 杨登林
1.四川省梓潼县文昌镇畜牧兽医站
2.四川省梓潼县玛瑙镇畜牧兽医站
野外养鸡是将鸡群散防于野外树林下,让其自由采食生长的模式,鸡能充分利用野外天然的青草饲料、昆虫饲料、天然泉水等饲料原料和水源,既能节约养鸡饲料成本,又能增加鸡的活动能力和抗病能力,具有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养殖成本低、成活率高的特点。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在我帮护的贫困户中,其房前屋后有3~4亩山林的,建议他们结合自身劳力状况,按照每亩山林围建一个简易铁丝网围栏,每个围栏内养鸡200只左右,对他们在鸡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经过2017年一年的实践证明:实施了这种野外养鸡模式的贫困户均摆脱了贫困,且学到了长期致富的养鸡经验,下面将我在指导贫困户野外养鸡的经验总结如下。
选择地势高噪、排水条件好、通风透光性良好的树林地,根据地势条件用铁丝网隔离围成小区(平均每个小区面积约1亩左右)。
选择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本地环境,肉质鲜美、风味独特、适合市场需求的地方优良品种鸡,色外貌上选择黑羽、红羽、麻羽或黄羽青脚等地方鸡种特征明显的鸡。
1.选种。选择体格结实健康、手握感觉充实、有弹性、精神活泼、眼睛明亮无分泌物、绒毛丰满整洁、色泽鲜艳长短适中,蛋黄吸收良好、脐口闭锁干净平整、泄殖腔口附近羽毛干净、无白色粪便、体重不宜过大或过小的雏鸡。
2.育雏器具。因各户所领雏鸡较少,要求各户可以用简易纸箱育雏,以15~20只鸡/m3为宜且随着日龄增加逐渐减少饲养密度;在纸箱底部铺垫约2 cm厚的锯木粉或谷壳并适时勤换垫料。
3.育雏期的温度。用15~25 W的白炽灯采温设备,随着环境温度高低适时调整开关采温灯具,既可防止低温引起雏鸡畏寒扎堆诱发白痢甚至挤压死亡,又可防止高温引起雏鸡正常代谢受抑制、食欲减退、体质弱、发育迟缓等。
4.育雏温度。育雏初期要求33℃~ 34℃,5 d以后每天降低0.5℃,直到24℃。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的稳定性要求越高,初期昼夜温差应在3℃以内,后期可以放宽,但不应超过5℃。15 d过后到40日龄前,温度控制在24℃左右为宜,40日龄后可以停止人工保温措施。
5.育雏期的湿度。因雏鸡呼吸较快,若空气过于干燥,会影响机体的生理活动及消化吸收;环境湿度控制在70%左右可缓解雏鸡失水和脱水状况,避免脱水引起的绒毛脱落、脚趾干瘪等现象,以提高成活率。除了饮水盘蒸发的水分外,还可用250 ml小口酒瓶装半瓶水放在纸箱内已提高湿度。随着雏鸡的生长,新陈代谢及呼出的水汽、粪便、水盘等水分的蒸发,都会加大湿度。湿度大,细菌、球虫等不易杀灭,增加雏鸡感染疾病的机会。因此,育雏后期通过采取通风换气、勤清粪等方法将湿度控制在50%左右。
6.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鸡苗一般在孵出后24~26 h开食。开食后可将小米、碎玉米等饲料,撒在塑料布上面,让鸡苗练习啄食,3 d后再逐渐换为鸡花料。饲喂次数,45日龄内每天饲喂5~6次;46日龄以后每天饲喂4~5次。要少喂勤添,每次以喂8成饱为宜。随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整过育雏期间,每隔2 d饮1次温生姜红糖水,可以增强雏鸡抵抗力以减少患感冒病的风险,特别是在初期还有利于鸡苗腹中剩余蛋黄的吸收利用。随时注意饲料的消耗变化来判断及是否有患病的风险。
1.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目前按照国家规定用H5+H7二价苗对禽类进行强制免疫接种来防控该病在禽类发生和在人际间传播。
2.鸡新城疫(简称鸡瘟)。主要表现为呼吸艰难、腹泻、粪便呈绿色、精神沉郁及神经症状、头部和面部肿大、产蛋终止等,敏感鸡群死亡率高达50%~70%。预防措施:雏鸡7日龄~10日龄用新支二联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
3.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病鸡身体各个部位可见结痂,喉型鸡痘可见口腔、食道气管黏膜溃疡或黄白色病灶。预防措施:14日龄~21日龄用鸡痘疫苗在翅膀内侧刺种。放养后需要接种疫苗的,最好能饮水免疫,需要注射或刺种的,也要安排在夜间鸡归巢后,把鸡隔离成小群再逐群免疫,减少鸡的应激性。
4.大肠杆菌病。小鸡表现为厌食、羽毛松乱、不爱动,最后死亡;成年鸡鸡冠萎缩,颜面发白,有的下痢。治疗措施:用抗菌素如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均有效;小鸡开口的时候用恩诺沙星混悬液+V-C饮水,可减少大肠杆菌的感染率。
5.鸡白痢。病鸡表现为食欲差,翅下垂,羽毛松乱,喜蹲伏,排黄白或绿色粪便。防治措施:用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
6.禽霍乱。成年鸡多发,最急性型病鸡忽然死亡;急性型病鸡羽毛松乱,不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黏液,排黄、灰或绿色稀粪,体温升至43℃~44℃,昏迷,1~3 d死亡;慢性型表现关节炎、跛行、呼吸困难等。 防治措施:发病后用磺胺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治疗。
7.鸡感染绦虫和蛔虫后,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鸡冠惨白、贫血,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肠炎下痢等,每公斤体重用丙硫咪唑5 mg可驱除这两种寄生虫。
8.鸡绦虫病。在15日龄至2月龄的雏鸡最易感球虫病,常表现为贫血、消瘦、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病症。选用地克珠利溶液饮水驱除球虫;也可用磺胺嘧啶混悬液饮水,作为定期保健预防,并可控制小鸡的肠道感染,减少肠毒综合征的发生。
1.根据野外饲草和昆虫资源情况来制定合理的人工补饲次数和数量,保证每天最少1次,且放在傍晚补饲,这样更利于鸡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经济效益。
2.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至少更换1次饮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更要勤换饮水。
由于放养鸡直接解除了外界环境,和舍饲鸡相比,给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场地要每星期消毒1次,以减少病源微生物的存在。在选用消毒剂时,备用含碘或含氯消毒药2~3种,每周更换交替使用,防治病源微生物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