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细胞跨膜Notch配体4、MMP9表达观察

2018-03-19 16:28张哲王黎明
山东医药 2018年47期
关键词:阳性细胞新生调控

张哲,王黎明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较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的良性病变,绝经前后均可发病。关于E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1]发现,血管新生可能参与EP的发生发展。细胞跨膜Notch配体4 (delta-like ligand 4,DLL4) 是Notch信号通路中的重要配体,参与调控血管新生[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是一种依赖锌离子的蛋白酶家族,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MMP9是MMP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目前关于DLL4、MMP9在E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了围绝经期EP组织中DLL4、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EP发病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宫腔镜探查并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EP的围绝经期患者50例(EP组),其中绝经前后EP患者各25例,均未接受激素治疗,绝经前患者年龄为(45±5.5)岁,绝经后患者年龄为(55±5.5)岁,术中留取患者EP组织。同期选取围绝经期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脱垂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例(对照组),其中绝经前后各25例,绝经前患者年龄为(46±4.5)岁,绝经后患者年龄为(56±6.5)岁,留取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两组患者年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脏、脑、肺、肝、肾疾病,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 受检组织中DLL4、MMP9的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兔抗人DDL4单克隆抗体和兔抗人MMP-9单克隆抗体、即用型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DL4、 MMP-9浓度均为1∶100。EP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取材后立即用10%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将石蜡块进行连续切片、烤片、脱蜡、水化、抗原修复、封闭、加一抗和二抗、显色、封片等一系列免疫组化染色,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每张切片随机选择10个高倍镜(×400)视野,每个高倍镜视野下计数100个细胞,计算每个视野中阳性细胞率,取平均值。阳性细胞率<5%计0分,5%≤阳性细胞率<10%计1分,10%≤阳性细胞率<50%计2分,50%≤阳性细胞率<80%计3分,阳性细胞率≥80 %计4分。细胞无染色计0分,细胞染色浅黄色计1分,细胞染色棕黄色计2分,细胞染色棕褐色计3分。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率计分的乘积≤1为阴性,2~12为阳性。所有结果由两位病理科医师独立进行判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P组绝经前患者和对照组绝经前患者受检组织中DLL4、MMP9的表达比较 EP组25例绝经前患者EP组织中DLL4、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4%,对照组25例绝经前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LL4、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2%,两者相比,P均<0.01。

2.2 EP组绝经后患者和对照组绝经后患者受检组织中 DLL4、MMP9的表达比较 EP组25例绝经后患者EP组织中DLL4、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76%,对照组25例绝经后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LL4、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0%,两者相比,P均<0.05。

3 讨论

EP是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发或多发良性结节,绝经前、后均可发病。EP的临床症状较明显,多表现为子宫不规律出血,在生理期多表现为经量增多、持续时间较长等,绝经后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不孕症、宫口肿物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宫腔镜及阴道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EP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发现部分EP有癌变的情况。近年国外研究[3]发现,良性EP约占EP的95.8%,EP癌前病变率约为2.6%,恶变率约为1.5%。国内研究[4]发现,EP恶变率约为1.7%。虽然EP多为良性病变,但仍有恶变的风险,目前关于EP恶变的现象已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因此对EP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的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E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多数研究[5]认为,EP的形成是由多因素、多机制共同参与的,包括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反应、雌孕激素受体失衡、血管新生等。传统观点[6]认为,EP是慢性炎症反应的结果,是子宫内膜长期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逐渐增生形成。也有观点[7]认为,EP与雌孕激素受体失衡有关,长期雌激素刺激,促使子宫内膜增生过快,由于孕激素相对较少,不能抵抗雌激素作用,促使子宫内膜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最终促进EP的形成。近年来,血管新生在E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受到重视。研究[8]认为,子宫内膜局部组织的增生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新生参与了EP的发生发展。血管新生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基础上长出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此过程较复杂,多种因子、多条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血管新生是由促血管新生因子和抗血管新生因子相互调控的,其中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Notch信号家族、MMP等[9,10]。近年研究[11~13]发现,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血管新生过程和子宫内膜的发育。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分化、血管新生等功能。Notch信号通路存在5个配体(DLL1、DLL3、DLL4、JAG1、JAG2),其中DLL4和JAG1是其中两个重要的配体。DLL4位于VEGF信号下游,近年关于DLL4参与调控血管新生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14]。正常生理情况下,DLL4特异性的表达于脉管系统,多表达于血管新生过程中的内皮细胞上,静止状态的血管多不表达DLL4。有研究[15]发现,抑制DLL4的表达可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形成。另有研究[16]发现,阻断DLL4的表达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我们推测DLL4可能参与EP的发生发展。

MMP是一组依赖锌离子的蛋白酶家族,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子宫内膜周期性破坏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MP家族目前有26个成员,分别编码MMP1~MMP26,按照作用底物及片段同源性可分为明胶酶、胶原酶、基质降解素等。MMP9是MMP家族中重要的明胶酶,它对Ⅳ型胶原、明胶、纤维结合素等细胞外基质均有降解作用,参与多种组织的血管新生过程[17]。MMP9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出芽,促进血管新生的形成。正常的MMP9分泌及表达是确保子宫内膜内环境稳定性和月经规律的重要因素,但异常表达后可引起一系列疾病。研究[18]表明,MMP9在绝经前后EP患者子宫内膜息肉中表达升高,提示MMP9参与EP的发生发展。也有研究[19]发现,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状态,MMP9可能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绝经前EP组织中DLL4、 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绝经前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绝经后EP组织中DLL4、 MMP9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以上结果表明,DLL4、MMP9蛋白在围绝经期EP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状态,提示DLL4、MMP9蛋白可能参与EP的发生发展。既往研究[20,21]发现,在肾母细胞癌中DLL4蛋白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22]调控下游MMP9的表达而调控血管新生,但在EP发病中DLL4蛋白是否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调控MMP9的表达参与血管新生,目前证据仍然不足,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DLL4、MMP9蛋白在EP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状态,提示DLL4、MMP9可能参与围绝经期EP的发生发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EP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阳性细胞新生调控
重获新生 庇佑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新生娃萌萌哒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