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普香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2)
2017年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依托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茶学科研力量,开展了“茶叶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茶树有害生物高效无害化治理研究”、“茶树遗传资源收集、创新与新特品种选育”、“茶园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综合评价与提升技术研究”等主要研究工作,同时还承担支撑江西茶产业发展的重任。一年来,在引领本区域茶产业科技创新、推动江西茶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促进茶农增产增收、支撑政府决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研究工作及进展如下:
(1)对龙井43号、福鼎大白两个茶树品种进行了蓬面覆网试验。结果显示,在机采茶园蓬面铺网没有达到提高机采鲜叶质量的目的,且铺网不利于机采作业的进行。
(2)开展了不同施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机采茶园来说,全年肥料分次施用有利于提高各批次机采产量,喷施催芽叶面肥可提高机采产量。
(3)将机采鲜叶杀青后进入分级机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杀青后分级较鲜叶直接用分级机分级效果更好,特别是加工绿茶,杀青后分级较杀青前分级更有利保护鲜叶的新鲜度和完整度。
(4)将杀青后分级的原料进行了不同类型产品的试制。结果表明,机采鲜叶杀青后进行分级,并按分级后的原料状况分类加工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提高制率,也可试制少量高档名优茶。采用杀青叶二口分级原料加工的颗粒形绿茶,毛茶感官品质外形得分89分,外形盘花颗粒,尚重实,绿尚翠;汤色较绿亮;香气较清高;滋味醇较爽;叶底嫩软,有芽,较成朵。三口分级原料加工的条形绿茶感官外形得分90分,外形条索紧结,绿润稍起霜。
(5)开展了机采鲜叶不经鲜叶分级直接加工成颗粒形绿茶的试验。结果表明,机采鲜叶不经鲜叶分级直接加工成颗粒形绿茶后再精制可实现较好的分级效果。2017年春季机采鲜叶直接加工颗粒形毛茶感官品质外形得分为89.7分,外形盘花颗粒形,尚匀整,较重实,有朴片,有梗,绿较翠;汤色尚绿亮;香气较高,有栗香;滋味较醇厚,尚爽;叶底嫩软,略有芽,多单片,明亮。
(6)试验研究及初步示范结果表明,加工优质颗粒绿茶,蓬面新梢芽叶不能过老,应选择嫩度适合时实施机采;机采鲜叶通过加工工艺优化可生产出优质的绿茶产品。
(1)对盲蝽进行了田间跟踪和调查。结果发现:盲蝽在江西茶园基本不危害越冬芽,以危害第二轮新梢为主,危害状在5月初开始表现。5月中旬前在黄板上发现有盲蝽成虫, 5~9月用色板调查均未发现有盲蝽被捕,预测5月后盲蝽迁移出茶园,在10月中下旬色板又可见诱捕到盲蝽成虫,预测10月盲蝽又向茶园迁回。另外,11月底上犹五指峰海拔1 500m茶园田间调查发现,晚秋新梢盲蝽有一定危害。
(2)开展了通过性引诱素的示范应用。结果发现,性引诱素应用的关键时间为越冬代尺蠖成虫始发期安装性诱素。应用过程也发现,即使用性引诱素能诱捕大量尺蠖成虫,但下一代仍有大量幼虫爆发,推测是诱捕到的雄成虫在诱捕前已与雌虫交配。
(3)比较了不同公司性诱素的使用效果。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中茶技术服务公司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成虫数量最多,诱捕成虫的效果最好。在实际应用中还发现,中茶技术服务公司的灰茶尺蠖性诱素专一性较强,诱捕器诱捕的都是单一的灰茶尺蠖成虫,而其它公司性诱素如英格尔公司产品,贴板上诱捕到其它鳞翅目的成虫数量较多。
(4)开展了667hm2的色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英格尔黄色色板控制叶蝉危害效果较好,可实现只使用色板控制叶蝉种群危害的目的。
(5)开展了吡虫啉和啶虫脒速测卡应用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吡虫啉和啶虫脒速测卡的灵敏度可能在超标指标以上,不超标样可能都呈阴性。
(1)2016年底到2017年春从福鼎大白中系统选育8份、杂交和诱变育种系统选育5份单株扦插种苗。
(2)2017年初引种了茶树良种御金香、中黄2号等四个新特品种,引种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两位育种专家选育的12份新品系,与自选2个品系,布置了区试。
(3)对已引种新品种开展在江西的适应性和适制性研究,优选出制针形茶较好的良种名山131和浙农113。金观音在本区域种植园抗旱性较差,但用1芽2、3叶制炒青绿茶花香明显。
研究表明,幼龄茶园套种绿肥显著提高了土层的含水量,起到了保水作用,决明子保水效果较优;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10~15cm孔隙度,对于幼龄茶园来说地膜覆盖可节省人工除草成本50%以上;增施有机肥对茶树鲜叶氨基酸总量提升有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