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8-03-19 09:06刘莹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阳性菌革兰病原菌

刘莹

(萍乡萍矿总医院普外科,江西 萍乡 337000)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近年社会老龄化的增加,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明显提高,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发病率约占大肠癌总人数的65%[1]。临床治疗直肠癌多采取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但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笔者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4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其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0~82岁,平均(62.1±2.3)岁;肿瘤距离肛缘(6.2±0.7)cm。观察组42例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1~82岁,平均(62.5±2.4)岁;肿瘤距离肛缘(6.3±0.8)cm。2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2]: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均具备相应的手术指正;所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发生远处转移者;有腹部手术史者;消化道出血者;合并严重感染者;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开腹手术,全麻,取改良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于腹部正中作一切口,长约为15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确定病变位置、浸润深度及转移程度,钝性分离肠组织、肠系膜及之间的结缔组织。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全麻,取改良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建立气腹,腹压维持在12~14mmHg,随后置入腹腔镜,于脐下作一个观察孔,直径为10mm,随后于腹直肌两侧2cm处分别建立一个直径为5mm的操作孔,于左、右麦氏点分别作一个直径为10、12mm的操作孔,在腹腔镜直视下,确定病变组织部位,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最后行根治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选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测定两组术后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同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等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病原菌种类比较

观察组发生术后感染5例,感染率为11.90%,共检出菌株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株(占33.33%),革兰阴性菌8株(占66.67%);对照组术后感染16例,感染率为38.10%,共检出菌株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占34.29%),革兰阴性菌23株(占65.71%),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5,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株(%)

组别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合计对照组8(2286)3(857)1(286)12(3429)6(1714)3(857)2(571)35(10000)观察组2(1667)1(833)1(833)3(2500)2(1667)2(1667)1(833)12(10000)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两组治疗后,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IL-10水平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FN-γ、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ng/L

组别 IFN⁃γ治疗前治疗后IL⁃2治疗前治疗后IL⁃1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8721±52310905±6858165±54110274±63819038±82715819±752观察组9154±53913228±7268267±55112375±69719157±81614123±711t值 33611357007701296505979555P 000100000443000005520000

3 讨论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直肠或乙状结肠交界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脓血便、大便异常、大便次数增多等,使得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不利于患者恢复[3]。

目前,临床治疗本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有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两类,但直肠癌术后感染现象较为常见。有研究表明,直肠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与手术切口部位长时间暴露、创面组织损伤有关,通常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尤其是大肠埃希菌[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这与周冰[5]报道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开腹手术创伤大,肠道内部长时间暴露,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而引发感染。而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手术切口小,术中肠道内部暴露面积小,与感染接触时间短,能有效避免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本研究显示,观察组

治疗后IFN-γ、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孙延东[6]报道结果相似。IFN-γ、IL-2、IL-10均为临床常见的免疫功能指标,均属于淋巴细胞范围,经手术切除后,通过调节体内Th-1、Th-2之间的关系,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而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开腹手术而言,其炎症应激刺激相对较弱,可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损伤[7,8]。

综上所述,对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降低术后感染病原菌,同时可减轻对机体免疫功能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1]邱枫,王今.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近期疗效对比[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689~692.

[2]毛跃伟,杨松鹏,高磊,等.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与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5(4):859~861.

[3]王永鹏,佟昕,张庆彤,等.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8):694~697,719.

[4]周少波,刘勤,龚连生,等.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7):695~698.

[5]周冰.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1983~1984.

[6]孙延东,吴国豪,张波,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9(4):369~372.

[7]王旻,陈学博,王爽,等.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22~924.

[8]甄亚男,肖瑞雪,石会勇,等.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6):702~707.

猜你喜欢
阳性菌革兰病原菌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替考拉宁与盐酸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话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杂交羔羊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