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生产工艺与质量研究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2018-03-19 14:22:00马群北京中医药大学
兽医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专属性药味剂型

马群/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处方及原料中的常见问题

1.处方资料不完整。处方应明确来源,遵循中兽药理论;处方中的药味应排列合理,且通过药效学筛选。

2.药材基源不清。基源不同,药材质量相差悬殊,应明确基源,如柴胡等。

3.药材炮制方法不明确。不同炮制品质量、功效存在较大差异,应明确炮制方法,如半夏、香附。

4.处方量不规范。全处方量应以制成1 000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

二、提取纯化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工艺研究是指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和制剂要求、结合制剂工艺和大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各药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提出合理的实验设计和评价指标,确定工艺路线,优选工艺条件。

1.工艺路线。中药、天然药物提取工艺是中药天然产物生产工艺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基础和核心,应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前提。

2.评价指标。

(1)科学、客观、可量化;(2)结合中药、天然产物特点,从化学成分、生物学指标、工艺成本多方面综合考虑;(3)有效成份提取、纯化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得率、纯度,还需注意有效部位主要成分组成基本稳定;(4)单方或复方,考虑多成分作用特点,探讨综合评价指标,必要时可采用生物学指标等;(5)浓缩与干燥工艺:根据具体品种情况、工艺、设备特点选择。考察挥发性、热敏性成分的保留情况。

3.实验设计方法。包括单因素实验设计法和多因素实验设计法。(1)主要影响因素,水平取值:结合被研究对象特点,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2)具体的选择:考虑方法适用的范围、影响因素、水平设置的合理性,避免方法上的错误;(3)工艺优选结果:通过重复和放大试验加以验证。

3.提取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正交实验设计不合理,考察指标选择不适宜,分析不深入;(2)选择次优工艺时,未进行与最优工艺的对比研究。最佳工艺组合和次优工艺,每组实验平行3份进行验证;(3)工艺优选试验未进行验证。确定最终工艺后,应平行操作3次进行验证。

4.纯化工艺研究存在问题。

(1)纯化工艺要求:根据拟制成的剂型与服务量,有效成分与去除成分的性质,后续制剂成型工艺需要,生产可行性、环保问题等,考察各步骤有关指标合理性;(2)纯化工艺存在的问题:纯化工艺研究不系统,以水提醇沉为例,以有效成分为指标,考察不同醇沉浓度、药液浓缩程度、醇沉温度、醇沉时间对醇沉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醇沉条件。

5.浓缩干燥纯化工艺研究存在问题。

(1)选择的浓缩、干燥方法依据不充分。考察影响浓缩干燥效果的因素,尤其注意热不稳定成分、易融化材料;(2)浓缩程度表达不明确:根据制剂、干燥方式确定浓缩程度,一般应用相对密度表示,给出范围、测定温度;(3)工艺参数考察不足:应以有效成分作为考察指标,

三、制剂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剂型选择。剂型选择应根据药物组成并借鉴用药经验,以满足临床需要为宗旨,在对药物理化性质、生物特征、剂型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要问题是剂型选择依据不充分,应提供有说服力的文献依据、试验材料。阐述剂型选择的可行性、合理性、必要性,已有国家标准兽药的剂型改变需要充分阐述剂型改变的必要性。

2.制剂处方研究。

(1)处方前研究:保证药物稳定有效,使制剂处方、工艺满足工业生产工业化要求。了解制剂原料的性质,并提供文献或试验研究资料。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为制剂原料,加强与辅料相互作用研究;(2)重视辅料的选择和新辅料的应用:满足制剂成型、稳定的要求,不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避免影响兽药的检测。注意辅料用量;(3)根据药物、辅料性质,结合剂型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考虑临床用药要求、制剂原辅料性质、剂型特点等。明确所用辅料的种类、型号、规格、用量等;在预实验基础上,应用各种方法试验。

四、质量研究中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1.制法描述不规范。制法项缺乏或描述过于简单,工艺环节不全,关键参数未细化。应描述制备工艺全过程每一步骤,细化关键参数,如明确浓缩方式、浸膏相对密度等。

2.质量控制专属性差。(1)建立专属性控制方法的药味偏少:新药研究要求对处方中所有药味进行专属性鉴别研究,制定标准时至少2/3药味进行专属性鉴别,另外1/3药味要有试验说明未进行鉴别的理由;有的申报资料仅用文字说明而未提供试验依据;(2)薄层鉴别需要提高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和操作的简便性;(3)多糖含量测定缺乏单糖和双糖限量检查。

3.含量测定存在问题。

(1)含量测定指标选择依据不充分:测定成分分为主成分、毒性成分、总成分,测定成分尽量与中兽医理论、药理作用相一致。如方中同时含有黄连、黄柏,最好不选小檗碱作为定量指标;(2)含量测定控制指标单一:方中主要药味性质差异较大,提取工艺不同,应分别建立含测指标,测定指标尽量与药材一致;(3)含量限度偏低:所定含量限度偏低,未予以说明或从工艺方面分析原因,提供数据太少,应至少10批成品。

五、展望

1.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强化现代检测新技术应用,如先进成熟的分析检测技术LC-MS、一测多评、DNA条形码和分子鉴定技术。

2.提升有效性控制水平。根据现代实验成果完善鉴别和检查专属性、可操作性,如指纹图谱、中药材三维定量鉴定方法等。

猜你喜欢
专属性药味剂型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何谓中医“七方”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婚礼主持文案的四种特性
艺海(2018年2期)2018-08-29 00:04:46
建立柴连口服液中柴胡鉴别的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鉴别人参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g1、Re的方法研究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45
狐狸和乌鸦
跨组织网络中的知识流动性与知识专属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学术论坛(2016年5期)2016-05-17 05: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