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堃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108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时代条件下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和核心要义。该思想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思想指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承载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深切期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十九大报告作出的科学安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分“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科学安排,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深刻反映出其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感和创新性。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基础,是党中央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谋篇布局[2]1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根本上来说,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而形成的全局性的重大战略,是着眼于实践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针对性提出的科学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全党的战略思维和大局眼光,体现了党中央新时期的总体工作布局和总体工作思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重要内动力、制度保障、内在要求等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主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理想信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主线。过去5年来,党中央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打赢了许多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根本原因就在于党中央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帮助人民获得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根本依靠。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导向的政治主张,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内在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也是广大人民积极参政议政的事业,党的一切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和主人翁精神,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遵循。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执政环境,中国共产党善于及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反思执政过程中的不足和成效,从提高社会和国家治理能力着手,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核心要义,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如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问题[2]14。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同一政治过程的两个方面。完善和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才能有效发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完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指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拓展和深化国家外交布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党的十九大规划了中国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蓝图,宣示了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坚强决心,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在于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并且在国际准则和国际法的框架下积极发展周边关系,打造“双赢”的对外合作关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个稳定的外交环境,中国一直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作出“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的庄严承诺,破除国强必霸的“修昔底德陷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民族和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
作为党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理论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重大政治判断。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这一重要论断标志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新时代,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了科学判断和正确认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政治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一是具有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的责任意识,二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责任意识,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四是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责任意识[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宏观战略思维,包涵了党中央对于新时代内政外交的科学布局和顶层设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框架和战略的宏观设计,反映出党中央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把握力,对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具有深远意义。该思想既高瞻远瞩富含深意,又是基于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中发展创新起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恪守的治国理政格言和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处理一批不作为、乱作为的党员领导干部,努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营造全体干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问题,包含了新时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三个层面,思想体系科学、逻辑严密,是党领导人民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产生的集体智慧结晶。过去5年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逐步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不断创新的理论自觉,承担起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历史重担,为党的思想宝库留下了珍贵的思想理论。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球视野考虑全球和平与发展问题、合作共赢问题、开放与包容问题,体现了其具有国际视野的开阔胸襟。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话语权也逐渐建立和增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需要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中国要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世界和平的发展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政治担当和开阔的国际问题视野,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安定稳定的外交环境,离不开合作共赢的国际外交关系的建立,更离不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广阔的战略胸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理论特征,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基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而产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不断推进理论传承和创新,首先就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和党的历代领导人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站在理论高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其次是要不断创造性地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许多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最后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趋势,积极回应时代热点和实践难点,主动吸收人类一切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文明成果,开创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境界[5]。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主线。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道路问题是党的生命线和生存保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就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和法规,使得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将国家各项工作和政策纳入法制轨道。此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使得人民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最后,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肆意入侵,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了党的理论创新的客观规律,对于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坚定不移遵循“三大规律”在新时期对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重大指导性作用。“三大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依据,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跳出“历史周期”规律的重要法宝,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准则。遵循“三大规律”的科学指导,就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脚踏实地地攻坚克难,维护好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取得的坚实成果。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则。二是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秉承开放、包容和接纳的理念,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不断完善自身。三是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生产力,努力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内政”和“外交”诸多方面内容,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内政”和“外交”共同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顶层设计这个环节,加强对内外政策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实现上下联动、内外并进、协调推动、协同发力的治国理政新格局。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外环境和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生态,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优势,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全球化竞争当中,积极向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得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发展紧密相连。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积极构建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话语体系,加快制定和调整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及国际准则,掌握一定的国际规则制定权,在国际重要体系中发挥“中国作用”。要真正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紧密加强与各国的“双赢”合作,求同存异、包容与共、合作共赢,找准国际合作的“利益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