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下的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2018-03-19 11:28王广山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伊萨基地实训

王广山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辽宁省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和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无论是场所还是设施设备条件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整体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功能、作用和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大多数实训基地在功能设计上与职业院校专业教育和改革需要及企业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因此增强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和水平迫在眉睫。

生产性实训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当今形势下,拥有功能强大、设施齐全、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具有真实企业化育人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衡量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1-3]。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机械系材料成型与质量检测校内实训基地被批准为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该基地与国际知名焊接品牌伊萨公司校企合作,共建伊萨焊接与切割实训基地。其创新点在于实现了以教学产品为纽带,带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与运行机制建设,真正实现工学结合,通过高端设备、高新焊接技术的升级,使该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发生新的改变。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技术性强、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较低、收入高、工作提升空间大的岗位。

1 主要目标

为贯彻落实 《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创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强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增强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和水平,针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人才的需求,与周边行业企业和区域内支柱产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确定针对制造业焊接关键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符合“校企合作,学岗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符合焊接专业的岗位需求,实训项目与产品生产相呼应,提升学生对产品生产的认识,培养学生技术与职业素养能力。

2 实施过程

在整个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行业、企业调研,了解整个焊接产业的发展方向,深入解读辽宁省针对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政策。在省教育厅与财政厅支持下,我院投入近400万元资金,建设涵盖包括机加、焊接及质量检验等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其中焊接生产实训车间与国际知名焊接品牌伊萨公司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建共享伊萨焊接与切割自动化实训基地。基地投入150多万元,采购世界一流焊接设备,加上伊萨公司提供的设备与焊接材料,实现实训基地设备的整体升级,形成国内一流的焊接实训基地。

2.1 成立伊萨焊接切割自动化(东北)实训基地

2016年3月17日,全球领先焊接及切割设备、系统和材料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伊萨,宣布与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联合开启校企共建项目,并成立伊萨(东北)焊接切割自动化实训基地。此举不仅为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师生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平台,更为促进本地焊接技术发展、培养未来焊接自动化人才起到重要、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训基地成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实习,而且形成了集教学、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基地。随着技术不断的升级,实训装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作为以技能培训为主体的实训基地也要快速建设,这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人员投入,同时,企业的新设备也要有推广与展示的平台。所以利用职教集团的优势,“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把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了企业的产业链。

2.2 启动“焊动未来”奖学金项目

除了建立焊接实训基地,伊萨还启动了“焊动未来”奖学金项目和客座教授项目,这也是此次校企共建项目的重要构成部分。“焊动未来”奖学金共设理论和实践项目,旨在表彰在焊接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有突出表现和成就的学生。

伊萨公司不断通过捐赠产品、建立联合实验室、组织竞赛和培训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方式,努力提高实验室的专业水平,增强大学生在自动化焊接方面的实践和理论能力,为中国焊接行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

2.3 伊萨公司到校进行客座教授项目

伊萨区域经理受邀成为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定期为学院师生提供实用技术讲座、应用案例分享、焊接实践指导,并参与相关焊接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2017年4月,伊萨公司工程师应邀走上轨道交通大讲堂的讲台,为师生做专题讲座——“世界领先焊接技术及应用介绍”,是学院推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度合作,是深化“一线三点立体化”产教融合模式的一次实践。

2.4 以企业冠名举办“焊接之星”比赛

伊萨公司赞助学校,每年在学校焊接相关专业开展焊接理论和实践的比赛,以促进焊接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优秀焊接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次比赛还设立了大众参与的最美焊接瞬间——摄影比赛,比赛内容为焊接实操过程、焊接人、焊接课堂等与焊接相关的内容均可。要求照片能体现当代焊接专业大学生富有梦想、对焊接事业热爱的照片即可。参赛照片发至伊萨微信平台,海选15张参加最终的评选,由伊萨微信公布,接受大众投票,决出最后获奖名次。

3 成果与成效

通过与企业共建共享 “伊萨焊接与切割自动化实训基地”,实现了创新性实训基地的升级。充分发挥了其设备优势,采用焊接技术加工生产,将纯消费型实习转化为效益性生产型实习。经过近年来的运行发展,形成校企共研的运行管理制度,开展沈阳焊接材料研发工作,紧扣地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助力高附加值焊接产品的加工与生产。学校联合所在职教集团内部的企业,吸收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焊接工程师、专业技术人才,具备了开发、科研的能力。

3.1 由纯消耗性实训变生产性实训

我校材料成型与质量检测创新性实训基地主要服务辽宁区域装备制造企业,为辽沈地区装备制造企业不断输送优秀的技能型人才。目前已经完成了从教学产品向生产型产品的升级,在生产中提高学生的技能,教学中做到“仿岗”生产。

在前期实训教学中,实训基地结合我校新校区建设的实际,生产学生宿舍用上下层双人床和学生用桌椅,一共生产1 000余套。后期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降低实习成本,焊接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为学校修补桌椅200余套。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技能,也为学校增添了效益。同时,针对学校的设备情况,课题组积极开发新的教学产品,在上下层学生用床的基础上,开发了清扫卫生用的撮子、货架,利用废旧桌子,开发校园简易垃圾桶。另外,开发焊接材料制作,在开发普通焊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特种焊接焊条。

在教学产品生产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及行业需要,在实训基地生产加工压力容器封头及法兰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校内教师全程指导与监控,企业技术指导教师对关键技术逐个把关并提供建设性意见。工艺流程完全按照企业标准制定,按照NB/T47014为代表的行业标准进行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结合学生对课程的认知水平,将行业企业生产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与规程编制分解为具体的小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新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下达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预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评定并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完全做到“仿岗生产”。

3.2 以实训基地为平台 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3年来为全日制377名学生提供生产型实训。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磨合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8.3%,专业对口就业率达为88.3%。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建立了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其中全部为青年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100%,双师型教师100%。开发了基于产品加工的项目化教学教程3本,分别是《手工电弧焊及操作》《自动、半自动焊接》《焊接机器人》等课程资源,教材校园内部发行,教学资源在网上可以与企业共享。

3.4 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由于周边中小型企业缺乏高层次产品研发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力量。学校利用共建的实训基地,实施产学研三方联合,人力资源互补,设备资源互补,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和产品的开发,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有力于区域焊接加工技术发展。

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师资的建设也是一个关键点。教师真正投入到产品研发工作当中,通过校企共研,人员互聘,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更新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保持知识的“新鲜”,培养了一支教学、科研和生产能力俱佳的教师队伍。学校先与辽宁恒耐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开发堆焊焊接材料及生产技术攻关,将学校焊接实训基地作为公司的研发部门。与辽宁双华机电设备加强合作,与其机器人自动化部联合,开发焊接机器人加工及工装夹具,实训基地为厂子设置办公地点,企业随时可以来学校参观交流。定期组织教师去伊萨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伊萨工程师及技术人员定期来校授课。

4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实训基地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与真正企业相比,教学产品的生产效率低、零配件的次品率高,生产成本不容易控制。第二,生产需要的设备数量多,设备损坏率高,维修量大,无形中生产成本加大。第三,企业的订单随着市场需求变化较大,不容易控制。产品毕竟是学生为主要加工操作,产量灵活性不高,不容易适应企业。第四,质量监控水平不高:实训基地建设与实施的一个时期以来,质量监控与评价已经基本健全,开展活动充实,完全能够满足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服务的要求,效果显著。但由于实训环节个体差异非常明显,专业性、技能性非常鲜明,实训项目步调不一致加大了过程控制的难度,并最终影响着结果评价的难度。

针对以上问题,实训基地领导小组认真研究,拟采取以下措施:密切联系企业,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探究企业利益渠道,保证企业在效益和人力方面的有效利益,提高企业合作兴趣;以低成本、高质量的优势保证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合作,使实训基地的产品销售保持畅通,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细化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管理,从而保证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保证设备的完好和精度,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根据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不断修改课程标准,更新学生评价方式,真正做到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通过构建创新型实训基地的评价机制,来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水平[4]。评价机制既要高屋建瓴体现科学性,又要因地制宜体现可操作性。其内容是要建立实训室主体和客体的评价:主体主要包括使用实训室教师对实训条件与课程标准吻合水平的评价,学生对项目课程、实训课程满意度的评价,企业合作者对产品质量水平的评价等等。客体包括大型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与维修的制度建立,工具与辅具量化的使用标准的构建与实施等等。

5 结束语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符合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为区域产业服务出发,与企业共同进行顶层设计,优化功能,从单纯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的特点,主动为社会、企业承担一定的培训和生产任务,不仅减轻了办学成本,还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促使实训基地的运转步入良性循环。同时,为企业联合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攻关,不但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还有利于学校师资水平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学校将坚持以“合作”为途径,以“双赢”为基础,以“育人”为根本,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内容,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生产联盟、技术联盟、研发联盟、管理联盟、服务联盟和育人联盟,以形成“教学生产化、生产教学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1]魏林.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73-74.

[2]谷岩.基于“教、产、研、服”四位一体的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16(21):112-113.

[3]克钦,张杰,黄嵩勋.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以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4(4):66-67,70.

[4]迟忠君.高职院校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50-151.

猜你喜欢
伊萨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五届鄂伦春冰雪“伊萨仁”开幕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家的许诺
阿联酋亲王陷入“滥用私刑门”
西班牙传奇特工“死而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