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冰洁(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 273300)
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而又不具备发达子实体的真菌的统称,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作物生产过程、饲料的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并呈逐渐增多的趋势。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一种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已发现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麦角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不是单一存在的,都是任何两种以上的霉菌毒素同时存在,起到相互加强毒素的作用,单一毒素可能没有超标,但多种毒素协同作用,则会对猪生长性能和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危害。仔猪、种猪、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对霉菌毒素较敏感,育肥猪、健康猪耐受能力相对强一些。霉菌毒素会降低饲料品质,破坏猪的免疫系统,引发疾病等,其本身不易被发现,成为了养猪业的“隐形杀手”。霉菌毒素除了对养猪业带来了显著地危害外,还会随着猪产品流向餐桌,危害人体健康。
(1)霉菌毒素导致饲料适口性差,猪采食量减少,营养成分被损耗,饲料转换率降低。(2)减弱猪的解毒功能,肝肾功能减弱,使其对死亡的病毒、细菌崩解碎片以及内毒素的处理速率降低,造成其不断积聚,从而导致中毒。(3)降低猪的免疫力,注射疫苗后没有免疫应答,容易导致条件性病原菌或者病毒引发疾病。(4)多处组织器官受损:肝脏受损、肺水肿、肾间质纤维化、肾周围水肿、胃肠溃疡、卵巢萎缩等。(5)猪更容易感染疾病,常见的有蓝耳病、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病毒性流感、支原体肺炎、母猪无乳症等。(6)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血液中部分有毒代谢产物进入体循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如过度兴奋、间歇性抽搐等。
(1)母猪四肢无力,粪便干燥见血样。尿液颜色深,带白色絮状物,干燥后在地面形成白色石灰样粉末。(2)母猪繁殖功能受到损害,卵巢内分泌紊乱,阴部流脓,发情期延长或出现不发情、假发情、发情延后的症状,不接受配种,久配不孕。(3)母猪怀孕后出现死胎、畸形胎、流产、产期不准时的现象,窝产子数减少,新生仔猪体质弱,阴唇水肿,哺乳期间逐渐拒食,乳量减少,影响仔猪成活率。(4)种公猪食量减少,体质变弱,生殖器出现炎症,睾丸萎缩,精子质量差,大大降低了配种成功率。
(1)出生仔猪和断奶仔猪体重偏低,免疫力下降严重,保育猪猝死现象时有发生,死淘率较高。(2)消化机能紊乱,采食量偏低,口腔溃疡,出现拒食、呕吐和腹泻等症状,生长发育不良。(3)精神不振,被毛粗乱,皮肤干枯苍白,外阴红肿,四肢无力,出现八字脚。(4)中毒严重的仔猪全身抽搐或昏迷,常见中枢神经症状,头弯向一侧乱拱,几天便会死亡。
(1)食欲减退或废绝,呕吐、便秘或下痢,粪便中有粘液、血液和未消化的饲料,生长缓慢,出栏日期延迟,严重的日渐消瘦。(2)被毛粗乱,在面部、耳部、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上出现红斑及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
对已经发病的猪要及时隔离治疗,对未发病的要注意观察。消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一是尽量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二是对已经产生霉菌毒素的饲料进行脱毒。
5.1 控制病情 对于已经发现中毒的病猪,应立即停止使用霉变饲料,根据猪发病情况对症用药,使用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酸钾等帮助机体降解霉菌毒素,同时要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
5.2 饲料防霉(1)培育、种植抗菌能力强的作物,科学种植,降低田间污染的可能性。(2)作物收割后要迅速、均匀晾干或烘干。(3)严格饲料加工工艺,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防止残存积压物料霉变后的交叉污染。(4)饲料的加工和使用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5)加强养殖场管理,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保证饲料包装完好,保持饲料储存干燥、通风,防止寄生虫、昆虫污染。(6)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目前使用防霉剂较多的是丙酸及其盐类和山梨酸及其盐类,用水配成溶剂使用。
5.3 饲料脱毒 因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和酶解法工序繁琐,费用较大或营养损失严重,所以不能普遍使用。吸附法是国内外普遍可行的方法,所用的脱霉毒制剂性能稳定,一般不溶于水,不会被机体吸收,而且对毒素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随粪便排出体外,进而达到脱毒的效果。脱霉毒制剂的选择要注重遵循不吸附营养物质、广谱有效、吸附迅速、剂量少的原则。推荐的脱霉毒制剂有:霉可脱、百安明、克霉灵、霉毒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