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中亚 康德均
(1.金堂县统筹城乡和农林林业发展局,四川 成都 610400;2.凉山州蚕种场,四川 德昌 615500)
优质蚕种是实现蚕茧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丝茧育使用的蚕种,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品系家蚕原种通过杂交育成的一代杂交种。蚕种生产中必要的、合理的对交调节技术处理,使两对交原种同时等量发蛾 ,最大限度地发挥制种潜能,减少二交,缩短生产时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成本。同时做好蚕种对交调节工作,才能稳定提高杂交率,提升蚕种产量和质量,是生产优质蚕种和提高蚕种场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
蚕种生产中对交调节工作贯穿于蚕种生产全过程,包括原种出库安排、饲养阶段调节、种茧期调节、蛾期调节等。本人结合多年从事蚕种生产的经历,就如何搞好蚕种对交调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般来说华系品种比瀛系品种发育要快,发育慢的瀛系方要提前出库,全期经过短的华系方出库在后(现行品种仅781×7532是华系在前、瀛系在后)。以871×872(正反交)品种为例,872原种须比871原种早2d出库,分品种单独催青,确保收蚁时间开差2d。其他常见品种出库开差大致是781×7532(正反交)开差1d,川山×蜀水(正反交)开差2d,菁松×皓月(正反交)开差1d,芳绣×白春(正反交)开差1d。
根据使用原种的蛾圈大小、克蚁头数、单张原种收蚁量,参考瀛华系各品种制种情况、雄蛾的发蛾性状、交配性能和耐冷藏情况等方面确定原种出库数量开差。一般情况下华系为母体方公斤茧制种系数高于瀛系为母体方,同时华系蚕品种雄蛾普遍发蛾齐、涌、快,但不耐交配和冷藏,因此出库数量上都要求华系品种饲养量略多于瀛系品种,一般华系方原种:瀛系方原种以105~110:100比例为宜,具体各蚕种场要根据自己使用原种的实际情况决定出库数量开差。
蚕种胚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线的要求不同,不同时间出库的蚕种应在不同的催青室催青,华系和瀛系应分催青室催青。催青后期及时解剖蚕卵胚子,见点后及时对蚕种进行黑暗保护,通过温度控制和延迟收蚁(二夜包)等方法,达到两对交品种收蚁时间开差与出库时间开差一致。
小蚕共育期间,通过标准的温湿度处理,确保同品种同批次收蚁的同时发蚕。共育室有发育开差的,发育慢的可以采用标准温度偏高温饲养,发育稍快的可通过偏低温度饲养和推迟饷食等方法达到同天发蚕的目的。发蚕时对交品种间时间开差,872×871(正反交)开差2d,菁松×皓月(正反交)开差 1d,781×7532(正反交)开差1d,川山×蜀水(正反交)开差2d,芳绣×白春(正反交)开差1d。
我省蚕种场基本上都是原蚕区饲养原蚕种、蚕种场收茧后制种的模式,原蚕队蚕农的蚕室条件、桑叶条件、饲养水平、劳动力配置等千差万别,不同地域小气候环境有异,因此很难实现同品种同批次统一止桑、统一饷食。在大蚕期进行对交调节管理尤为重要,要求技术人员对每户蚕农蚕儿在各龄期的发育进度进行详细登记,对发育过快或过慢的原蚕养殖户要重点管理。发育特别快的通过降低温度、推迟饷食等措施把发育进度往后压;发育特别慢的通过升温和增加饲喂次数等方法把发育进度往前赶。每个龄期还要关注两对交品种发育特快的和发育特慢的在时间和数量上是否相当。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两对交方大批上蔟781×7532(正反交)开差0~1d,871×872(正反交)开差1.5~2d,川山×蜀水(正反交)开差1.5~2d,菁松×皓月(正反交)开差1~1.5d,芳绣×白春(正反交)开差1d。
现在大多蚕种场各制种批次间隔一般在11d左右,因此,要求同品种同批次最早上蔟到最晚上蔟的时间控制在5d以内较为适宜,否则影响后批次的生产进度。对交品种间上蔟时间开差871×872(正反交)为1.5~2d,781×7532(正反交)为0~1d,菁松×皓月(正反交)为 1~1.5d,川山×蜀水(正反交)为1.5~2d,芳绣×白春(正反交)为0.5~1d。
一般以收老蛹茧居多,蛹体复眼呈深赤豆色至黑色开始收购。根据技术员登记的上蔟时间和种茧期保护温度,先上蔟先化蛹的先收,后化蛹的后收,切不可收嫩蛹茧,以免蛹体受伤。
3.2.1蚕期如遇农药中毒等重大事故,造成两对交品种种茧数量严重失衡,可淘汰部分种茧作丝茧,两品种健蛹数相差不能超三分之一。
3.2.2如果蚕期对交调节失败,两品种开差过大,也可以收毛脚茧。收购时间掌握在蚕儿吐丝终了尚未化蛹的时间段。毛脚茧从收购到出蛾时间长,方便调节。但是收购时间不好掌握,早了茧壳容易压变形,损伤还未化蛹的蚕儿,晚了收到部分嫩蛹,运输过程易损伤蚕蛹。有条件的蚕种场可充分利用冷库或专用的雄蛾冷藏室等设备对雄蛾进行短期冷藏,达到正常制种的目的。
种茧运回蚕种场后,将发育过快的种茧摊放在底层蚕房或贮桑室(半地下室),发育过慢的品种摊放在顶层蚕房。一般是种茧期保护温度差1℃发蛾时间就约差1d。从化蛹开始,每天抽样削茧观察发育进度,避免调节过度。同时还要注意蚕室内上下层的调节,蚕室内的调节可以结合削茧进行,将上层种茧削了放下层摊蛹,与下层对调。
蚕蛹复眼着黑色时开始削茧,发育快的先削,在削茧鉴蛹的同时,注意观察蛹体发育进度。复眼开始着色时,大致经过了从上蔟到发蛾约二分之一的时间,复眼呈浓黑色时,大致经过了从上蔟到发蛾约三分之二的时间,触须着浓黑色一天后,蛹体松软、皮肤失去光泽呈土色和出现皱纹,约经过1~2d后发蛾。瀛系蛹体肤色较浅,容易看嫩,华系蛹体肤色较深,容易看老,注意根据经验校正目光。削茧后,把雄蛹摊放在贮桑室(半地下室),雌蛹发育滞后的摊放在顶层蚕房或蚕架上部,发育超前的摊放在底层蚕房。从复眼黑色开始,蛹期保护温度相差2℃,发蛾时间约相差1d。
大多数品种瀛系发蛾慢而拖沓,生产上要“提头”,以保证在制种的头两天与华系数量相当;华系发育快,发蛾涌,要留适量的健蛹用较低温度保护,以便与后期发蛾的瀛系杂交,也就是华系“留尾”。常见品种的发蛾特性:871雌雄发蛾均极为集中,快、涌、齐,872雌发蛾较为拖沓,因此,要做好872“提头”和大批对交调节工作,同时871雄蛾不耐冷藏,要做好“压头留尾”工作。菁松雄蛹发蛾较皓月略快,菁松雄蛾且不耐冷藏,皓月雌蛹发蛾较慢,因此要做好菁松“提头留尾”和皓月的“提头”工作。781雌雄发蛾均较为集中,快、涌、齐,同871品种相似,7532发蛾略比872品种快一些,且7532是雌蛹先发蛾。781雄蛾不耐冷藏,7532雄蛾耐交耐冷藏。因此,要做好781的“提头留尾”和7532雄蛾的“提头”工作。川山雌雄发蛾较快,但蜀水发蛾慢而拖沓,因此要做好川山的“压头留尾”工作和蜀水的“提头”工作。
合理保护雄蛾,减少雄蛾的体能消耗,保障雄蛾活力是提高制种成绩的重要措施。
4.2.1雄蛹雄蛾需要较低温度保存。一般来说,同品种同批次的蚕蛹,雄蛹先发蛾。在对交正常情况下,削茧鉴蛹后应把雄蛹摊放在地下室,摊蛹密度不宜太大,以每箔1000粒左右为宜。生产中根据雌雄蛹发育进度和蚕室湿度状况,临近发蛾时要往蚕箔里喷雾状水补湿,有利于发蛾。
4.2.2雄蛹雄蛾黑暗保护。为了抑制雄蛹发蛾,对雄蛹要黑暗保护;雄蛾在低温黑暗无干扰的环境下,会保持静止状态。为了让雄蛾更安静,减少雄蛾体能消耗;使雄蛹发蛾整齐,雄蛹雄蛾室要尽量保持黑暗。
4.2.3雄蛾保湿,避免蛾体失水。一交拆下来的雄蛾,要放在已喷湿水的蚕箔里,在放入雄蛾室前还要往雄蛾翅膀上喷洒少量水雾,雄蛾室地面要洒水。若要进入雄蛾冷藏室内低温冷藏处理,则不能在蛾体上喷水雾,只能在室内补湿。
4.2.4雄蛾室要注意通风换气。每天在天黑暗时,撩起遮光布通风,但不可用风力大的风扇换气,以免雄蛾兴奋消耗体能,降低交配活力。
4.2.5每天制种结束后,将雄蛹蚕箔中当日未用的雄蛾用蚕网提去,送入雄蛾保护室。新鲜雄蛾和一交雄蛾要分开摊放。不同品种的雄蛾不能在同一间雄蛾室存放,以免错乱。
4.2.6瀛系雌蛾与华系雄蛾个体开差不大,容易出现拆对失误,可对雄蛾进行染色予以区分,对雄蛾染色喷雾时,不宜过湿。
对交调节是一项时间性和技术性较强,且认真仔细的工作,蚕种生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以期获得更好的制种成绩和优质的蚕种,从而为蚕种场带来好的经济效益,为广大蚕农谋福祉,使蚕业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