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2018-03-18 22:28:22关文怡张凡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北京房山102442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5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郭 彤 关文怡 张凡建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 北京 房山 10244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调整升级,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双师型”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五个方面对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014年,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今年2月,教育部等6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等文件都强调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这充分表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重中之重。所谓“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融合以及生产与教学融合两方面。融合的表征是有组织、无边界的跨越,融合的本质是“一体化发展”。“校企合作”则是指高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因此,只有优化校企合作使之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

1 优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要“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基本原则。目前,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支撑,包括数量、层次和结构的多重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优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深化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比如: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很多高职院校试点的“3+2”专本贯通培养、七年贯通培养等。高职院校要密切跟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结合学校实际,与企业一起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充分利用好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使科技创新同产业发展无缝对接,努力成为支撑地方产业升级和技术积累的重要平台,加强课程体系探索,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避免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盲目性,提高了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强化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 优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产业结构改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不同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教师不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教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实践操作经验或应用技能,两者有机融合,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使高职院校教师形成“双向流动”模式,即“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教师走出学校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学习,并参与企业技术人员培训、行业交流和科研互助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把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请进校园作为兼职教师向学生传授实践技能经验,并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此外,高职院校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集团最大化地整合了各类资源,以提高集团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最终达到校企双方共建双赢。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还加强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从而培养“双师型”教师。如:定期输送一部分教师出国出境或到其他高职院校学习和培训等。每年有计划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企业实践的交流培养,既能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又能学习行业前沿技术,从而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 优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结合不紧密。往往是理论学习结束后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理论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往往以“参观”较多,流于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优质的教学团队,让学生在精英团队的言传身教中,获得更高的专业能力并积极参与实践。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从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题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学籍管理、招生管理、教学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考试管理等环节制定了一整套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吸收与消化企业的优秀教学资源,引入到校内教学实践之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4 优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边做边提高;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工作实践环境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连接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都整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校企双方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建设“校中厂”、“厂中校”,这是集生产经营与教学、职业培训与资格鉴定、技术研发与服务升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效实施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课程安排和实际情况寻找对口并且有意愿的企业来共同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模拟工人实际工作状态,从而了解社会、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在实习实训基地充分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并从中挖掘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为后续企业员工的引进做准备。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合作,可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因此,学校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校企合作,不断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5 优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渠道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而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培养方向。高职院校是我国进行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优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使高职院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所需要学生具备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明确了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出一批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尤其是通过开展产教融合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比赛由行业牵头组织,企业深度参与,地方政府和学校多方承办。大赛要求“申报赛项选题要适应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企业为技能大赛提供资金、技术、专家等支持,将企业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引入职业教育,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质量的社会认可度,也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院校发展才具有真实有效的带动作用,既有利于满足企业对现代人才的需要,也有利于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部署决策。应该清醒的看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国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构建唇齿相依、共促发展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和内涵提升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