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教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经验特色

2018-03-18 17:55:52赵德智鲍超李彦彩陈栋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三针健脑头针

赵德智,鲍超,李彦彩,陈栋



吴旭教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经验特色

赵德智1,鲍超2,李彦彩2,陈栋2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00;2.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

该文介绍名老中医吴旭教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经验特色。基于吴旭教授对脑瘫“脑络受损,肾气不充”病因病机的认识,从选穴特色、操作特色以及重视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阐述“补肾健脑针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证经验。

针灸疗法;脑性瘫痪;补肾健脑;名医经验;头针

吴旭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第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师承第一批全国老中医邱茂良教授,系属针灸大师承淡安所创“澄江针灸学派”。承袭澄江针灸学派宗旨,吴教授主张衷中参西,强调临床实践,致力于针灸在儿科、内科、妇科等领域的运用,倡导针灸临床科研相结合。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的症候群,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是儿童肢体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CP的发病率为2.48‰,患病率为2.45‰[2]。关于CP的治疗,现代医学尚无令人满意的方法。多年来,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吴旭教授采用补肾健脑针法治疗CP,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选穴特色

1.1 补肾健脑,重在通督温阳

中医学没有关于CP的病名,但其关于“五迟”“五软”“五硬”的描述与CP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吴教授认为CP的病位在脑,与肾、脾、胃、心、肝等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脑络受损、肾气不充。脑为元神之府,“元神”,一方面表现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精神神志活动。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以“大脑为纲,脏腑为目,四肢为用”[3]。小儿出生前后各种原因损伤脑络,致肾气失充,阳气失用,发为“五迟、五软、五硬”。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与姿势的异常,可伴有语言、认知、视觉、听觉功能等障碍。基于此,吴教授提出补肾健脑针法治疗CP。组方选穴以督脉及膀胱经穴为主,常用大椎、身柱、筋缩、命门、肾俞、腰阳关、关元俞。督脉为人体大脉,奇经八脉之首,是全身阳气汇聚之所,有“阳脉之海”和“总督诸阳”之称。督者,总督、统率之意,对全身阳经气血有蓄意、渗灌和调节的作用。《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由此可见,督脉主干位于人体背部后正中,经脊里最终属络于脑,故督脉与肾、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其分支,通过足太阳经与诸阳经相互贯通,通过足少阴经与诸阴经相沟通联系。根据其经脉的循行进而内部与心、脑、髓、肾等建立一定的联系。心、脑、肾为精、神、气、血之会所,故督脉具有维系人身真元,调节阴阳真气的作用。如《针灸大成》督脉条中认为“督任二脉是通真之路”。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通调督脉,振奋全身阳气,可以固护小儿真元之气,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填精益髓,令全身气血调达、舒畅,最终使小儿神清、智聪、肢体活用。

1.2 重视培补肾气

吴教授认为小儿初生之时,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需赖先天元阴元阳之气生发,后天水谷精微之气充养,才能逐步生长发育,其中尤以先天元阴元阳为要。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骨髓不生,则四肢萎软无力,如《片玉心书》有言:“肾主骨,骨弱而不坚。”吴教授临床上常选取肾俞、命门、太溪作为补肾要穴。肾俞位于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肾脏经气由此输注于背部,针刺补之,可使肾气充足,脑髓得养;命门为督脉要穴,又督脉循行中合少阴上股内后廉,络脑、络肾,针之可奏补肾健脑双重功效;太溪为足少阴经输穴和原穴,取之可调补肾气。此外,吴教授还选用足三里、三阴交等脾胃经腧穴,其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乃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脾胃为后天之本;两者合用能补气养血,补后天以养先天。以上诸穴同用,使肾气充足,脑髓得养。

1.3 重用头针

CP的主要病位在脑,吴教授临证选穴时重视头针的运用。近年来各种头针流派种类繁杂,疗效不一。吴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多种头针进行对比探索,针对CP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和伴随症状等问题,结合现代针灸临床发展技术,最终选取“靳三针”中治疗脑病的三针穴组[4],即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四神针位于大脑额叶相应头皮投影区,此组穴位能调节大脑皮质运动及感觉功能,改善大脑前动脉血液循环;智三针为大脑额叶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区,针刺该区可改善智力和情感障碍等;颞三针位于大脑颞叶相应的皮质投射区,且靠近中央前、后回,针刺此处可对运动、学习及记忆产生良性调节作用;脑三针位于小脑及枕叶在大脑皮层投影区,故刺激此组穴可治疗患者共济失调及视力异常症状。头为诸阳之汇,督脉总督诸阳,入脑通髓,吴教授临证时常在头针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激发头部诸经经气,使脑络得通,髓海得健。

2 操作特色

2.1 下针有序,先通督脉,振奋诸阳

吴教授临床上重视下针的先后顺序,强调进针顺序应与患者的气机升降出入相结合。吴教授认为进针的顺序是为临床疗效服务的,它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医生对疾病的认识,还会对临床疗效产生很大的影响。临证时常先刺督脉经穴,再刺头部,最后刺四肢部腧穴。《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循行于人体之外,起防御、温煦、推动等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CP的临床表现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多见,吴教授认为此多由于人体阳气运行障碍,四肢失用。督脉为奇经八脉之首,循行于人体后背正中,与诸阳经及带脉、阳维脉均有交会,是人体气机的门户,且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并行于后背,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相关。因此,吴教授强调先通督脉,打开门户,通调全身气机。

2.2 特色针刺手法

小儿生理特点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吴教授认为儿科疾患的诊治应充分考虑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刺激量过重或针刺手法不当,不仅会损伤正气,而且患者会因针刺痛苦而哭闹不止,难以配合而影响疗效。吴教授认为CP的病机以虚为主,针刺多以补法或平补平泻为主,手法宜轻柔。临床多在肾俞、命门、足三里等施以小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浅刺疾出,以防伤正。

2.3 强调针灸的刺激量

吴教授在针灸临床中强调针灸的刺激量。《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吴教授认为“气至而有效”的关键在于针灸刺激的量,下针后要产生局部的酸麻胀,才能达到治疗的作用。同时,吴教授也考虑年龄及体质因素,年龄较小者刺激量轻,年龄较大者可适当加大刺激量;体质弱者刺激量轻,体质较强者可加大刺激量。在CP的治疗中,吴教授通过将头针、体针与电针结合来增加刺激量。头针以颞三针的第2针与同侧百会左侧(或右侧)四神针为1组,两侧共两组;体针以同侧足三里、太冲为1组,两侧共两组。头针以不加重患者哭闹为度,体针以观察肢体跳动为度,整个过程持续30 min。隔日治疗1次,3个月为1个疗程,且坚持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3 强调以补肾健脑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

吴教授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从补肾健脑论治CP,并证实该法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为无数CP患者及家长带来了希望。但CP的发生是由于患者脑络受损,先天肾气不足,导致元神失主,四肢不用。其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该病是一组综合征,个体表现差异较大,治疗相当困难,所以单一的治疗方法很难奏效。吴教授认为必须综合治疗才能提高疗效,治疗时要整合针灸、现代康复训练、家庭康复、心理治疗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 病例介绍

患者,男,15个月。足月顺产,出生时各项指标正常,6个月时家长发现患者颈项软,不能抬头,四肢软,至当地儿童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提示大脑发育欠饱满。在当地行康复治疗,效果不佳,慕吴教授之名前来行系统针灸治疗,于2015年8月来门诊就诊。就诊时患者四肢软,不能独坐,不会爬行,不能独站,可以发单音,理解力尚可。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偏低。诊断为CP,证属肝肾不足型。采用补肾健脑针法进行治疗。取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大椎、身柱、筋缩、命门、腰阳关、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悬钟、太溪、太冲。施术时,大椎、身柱、筋缩、命门、腰阳关施以轻柔捻转手法,左捻为主,不留针,指下得气即起针;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悬钟、太溪、太冲等穴施以轻柔提插手法,轻提重插,留针30 min;头针中四神针使针尖均向外方平刺0.8~1寸,智三针同时向后平刺0.5~0.8寸,颞三针和脑三针均向下平刺1寸左右,手法轻柔,平补平泻,同时加用电针。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现代康复治疗。经以上治疗3个疗程后,目前患者已能独立行走,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基本正常,能简单交流。

5 讨论

吴教授采用补肾健脑法治疗CP,充分发挥了针灸的优势,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重点把握CP患者“脑络受损、肾气不充”的病机关键,临证取穴重视补肾健脑、通督温阳、调气活血,配合现代康复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CP诊疗体系,对于提高针灸治疗CP的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

[1] 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 (19):1520.

[2] 李晓捷.中国脑性瘫痪康复的现状、挑战及发展策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6-8.

[3] 鲍超.补肾健脑针法治疗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4] 袁青,刘龙琳,沈秀进,等.论“靳三针”学术内涵[J].中国针灸,2014,34(7):701-703.

2017-11-03

全国名老中医“吴旭工作室”专项研究课题(2009-001)

赵德智(1991—),男,2015级硕士生

鲍超(1967—),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针灸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运用,Email:drbaochao@ 163.com

1005-0957(2018)03-0335-03

R246.4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3.0335

猜你喜欢
三针健脑头针
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健脑四原则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健脑解郁黄花菜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11-17 13:04:02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for 32 cancer case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s after radiochemotherapy
靳氏膝三针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1
神医丁三针
参花(上)(2013年6期)2013-05-30 17:20:55
针刺智三针和四神聪穴对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