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为统领推动川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省川桑产业发展培训会上的讲话

2018-03-18 14:57
四川蚕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蚕桑农业建设

张 强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全省乡村振兴大会会议精神,研究推动川桑产业振兴的思路与举措,共同推动四川蚕桑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把川桑产业打造成为支撑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产业。武胜在上世纪80年代是我省蚕桑列前三位的大县,蚕桑为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武胜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强力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上午,大家作了现场考察,相信都有切身体会和直观感受,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刚才,阆中蚕种场、兴文县、省农机院3个单位介绍了围绕蚕桑关键技术开展试验探索,取得初步成果的情况。武胜县、宁南县、涪城区、南充市、珙县、盐边县等6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请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1 充分肯定四川蚕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增强产业发展信心

近年来,全省农业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蚕桑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综合开发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蚕桑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四川蚕桑质量得到国内外行业企业的认可。全省桑园面积14万hm2(210万亩),同比增长7.7%;养蚕215万张,同比增长2.4%;产茧8.4万t,同比增长3.7%;蚕茧综合均价50元/kg,同比增长10%,蚕茧质量继续保持全国最优水平,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桑果产量13万t,同比增长73.3%,售果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38.9%,居全国第一位。桑枝食用菌、蚕桑休闲体验、桑园间套等资源开发增产增值,全年蚕桑农业产值预计达到80亿元,同比增长12.7%,蚕桑丝绸综合产值有望突破400亿元。全省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成效突出。

1.1 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省强力推动良种良法、仪评定级、优质优价等技术管理措施落实落地,蚕茧单产质量走在了全国前列,优质茧丝供不应求,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拉动下,价格不断冲击新高,企业、百姓和政府的发展积极性高涨。省委确定的乡村振兴“13+3”支柱产业中,农业农村部门承担了“10+3”产业,将川桑作为重点列进来,就涉及到如何干好的问题,下一步才能在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上占得先机。2018年全省投入蚕桑产业发展资金共计1.95亿元,其中,中央及省级项目资金2900万元,市州县整合财政资金并带动社会资本共1.66亿元,蚕桑产业成为农民自愿发展、企业愿意投入、政府支持发展、真正符合市场运营规律的优势产业。桑树良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新建成桑树嫁接育苗基地166.7hm2(2500亩),育苗6000万株,桑树良繁基地滞后、长期依赖省外供应嫁接苗的局面将会改变。标准化桑园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各地优选引进优良桑树品种,示范应用推广嫁接苗一步定植成园、快速丰产肥培管理、当年树型养成投产等高效桑园建设技术,全省新建标准化桑园1万hm2(15万亩)。蚕桑聚集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建设形成了一批蚕桑专业村、专业乡镇、重点县包括武胜、宁南、高县、珙县等30个蚕桑重点县,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的80%以上,养蚕大户、职业蚕农、家庭农场、合作社占比达到三分之一,集中成片桑园已经取代了零星分散的“四边桑”,进军良田好土,在农业产业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1.2 科技支撑达到新水平

根据中国纤维检验局发布的近三年全国桑蚕干茧和生丝质量公正检验报告,四川茧丝质量指标为全国最好水平。全省可缫制5A以上高品位茧丝的原料茧达70%以上,其中缫制高品位6A丝的原料茧比例达30%以上,四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蚕茧、高品位生丝供应基地。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推广川桑98-1、芳·绣×白·春、川山×蜀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蚕桑新品种,目前优良桑品种推广面达到90%以上,优质蚕种推广面达到98%以上,推广量同比增长50%以上。提质增效技术快速推广,各地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狠抓关键技术落实,桑树一步建园、桑园快速丰产、小蚕集中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动上蔟、仪评定级收茧等关键技术,在生产上全面应用。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组建了省级蚕桑技术创新团队,嘉陵、武胜等地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省级现代蚕桑生产技术培训3次,培训技术骨干200人次,各地组织不同层级、不同规模技术培训500余场,10余万人次参加培训。机械化养蚕设施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托省农机研究设计院、省蚕桑技术创新团队等,研制机械省力养蚕设备,目前,大蚕饲育机已经初步达到实用化,正在珙县、宁南、乐至3个项目县安装调试使用。

1.3 资源开发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我省把蚕桑资源开发作为新的增长动能,在桑树叶、果、枝上做文章,着力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桑果和桑枝食用菌快速发展,德昌、盐边等优势产区持续发展,桑果产量增长快、质量好。盆地内以观光体验、产地加工为主要方式的果桑发展加快。宜宾、凉山、南充、绵阳、广安、达川等市州共30多个县发展桑枝食用菌生产,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桑资源加工水平有效提升,全省桑果加工比例上升至30%,桑果酒、桑果干、桑椹膏等深加工产品丰富。南充嘉陵区尚好桑茶公司,建成1000t桑叶茶、桑叶粉生产线,获发明专利23项,开发产品48个,产值1.5亿元。

休闲观光新业态迅速兴起,各地不断推动桑产业与旅游、教育、科普、历史等深度融合,催生了大批蚕桑农场、休闲农庄、主题景区等新业态新模式,吸引游客达到300万人次。

1.4 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

绵阳天虹“七彩之虹”精品生丝在欧洲注册,与著名奢侈品LV、香奈儿等品牌商家开展合作,成功开拓欧洲市场。“大凉山·南丝路”被中国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茧丝销售价格在业内被视为“晴雨表”“风向标”,品牌价值达23.43亿元。“凉山蚕茧”、“僰人蚕茧”等优质蚕茧品牌,南充“六合”、武胜“宝珍”等生丝及丝绸品牌,“黑金椹”桑果干、“阳光味道”桑椹汁、“彝正堂”桑椹膏、“桑圣红”桑椹酒以及“尚好”桑叶茶等桑产业品牌等,国际国内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快速增长。

1.5 联农带农达到新高度

近年来,各地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成效突出。

龙头带动建基地更加有力,宁南南丝路、绵阳天虹、珙县智溢、高县新丝路、兴文石海等企业,继续加大基地建设投入,武胜安泰、内江松林、资中宏和、乐至红旗等茧丝绸加工龙头企业积极融入基地建设。相反,如果龙头企业只搞加工和销售,不搞基地建设,这样就会导致原料质量得不到保障。

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批龙头企业,通过种子种苗供应、小蚕共育、病虫统防统治等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提高了单产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各地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养蚕大户”模式,通过保底收购、二次分红,特别是返租倒包等方式,建立了企业、蚕农利益联结机制。

1.6 产业扶贫取得新成效

蚕桑正在成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产业脱贫的主导产业。2020年全国要实现总脱贫,蚕桑产业投产时间短,见效快,对脱贫效果立竿见影。2018年全省有335个贫困村通过蚕桑产业脱贫摘帽。兴文县探索“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产业扶贫典型,受到中央电视台报道宣传。普格、珙县、南部等地实施“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结对帮扶,带动贫困户成为栽桑养蚕能手。宜宾市127个发展蚕桑产业的贫困村按计划全部达标退出,占全市总贫困村的27%,助推6800余户贫困户脱贫,户均茧款收入1.2万余元,人均4000余元。

同志们,今年省上将川桑产业纳入全省十大优势特色农业,目的就是要以更大的力度,在更宽的领域推动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一定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川桑产业做大做强。

2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决策部署,找准蚕桑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切入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新局面。全省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保持大省地位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方式更加绿色。今年上半年,全省夏收粮食产量4195万t。油菜籽总产量2537万t,有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蔬菜、水果、茶叶产量分别增长4%、6.1%、10.6%,肉蛋奶市场供应充足,水产品总量74万t、增长4%。农业总体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效益不高。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21位,农民收入增幅呈现放缓趋势,从2012年的14.2%下降到2017年的9.1%,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二是品牌不优。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川”字号农产品大军中,缺少像五常大米、金华火腿、金龙鱼那样的领军品牌。优质茶贴牌销往外省的比例很高。

三是约束趋紧。拼资源拼消耗的生产方式还没有彻底转变,一些生态脆弱地区仍然承担着繁重的农业生产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依然存在。

同志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了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续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近,省委召开了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进行了安排部署。紧接着农业厅召开了全省市(州)农业局长会议,贯彻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精神,安排部署了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斯丹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农业工作如何抓已经作了具体安排。蚕桑产业要在乡村振兴中找准切入点。

2.1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强县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目前,农业厅起草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考评激励方案已报省委常委会审议,即将印发实施。同时,省厅也正在统筹制定现代农业强县建设方案。两个方案的最大亮点和特点是建补结合,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地方整合资源的积极性。今后项目资金将更多倾斜于产业园区和强县建设,乡村振兴对县一级党政领导的考核,也将围绕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展开,考核结果与资金、项目、干部培养等挂钩。蚕桑产业要作为建设强县的重要产业,也要争取进入产业园区,以便得到当地党政及财政更好的支持。农业园区和强县建设要围绕川粮油、川猪、川茶、川竹、川薯、川药、川桑、川菜、川果、川鱼、川椒等优势特色产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农产品初加工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推广“大园区+小业主+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让小农户充分享受产业增值收益。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加快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培育覆盖种养、加工、销售、科技、金融等各环节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经营组织。

2.2 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围绕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种业、农业装备、农产品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通过融资扩股、收购兼并、战略重组等方式,重点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深入开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将其与农业企业作为同等市场主体,享受同等发展权利。加快培育出口型外向型农业企业,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建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生产扶持制度、风险防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退养制度。计划用几年时间,实现每个优势特色产业和先导性支撑产业都有1-2家走在全国前列的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村村都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社都有职业农民。蚕桑产业非常有希望培育出全国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2.3 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川整体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产业对于基础设施、土壤质量、机械化标准要求都很高,蚕桑产业也一样,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排水灌溉、农机装备等方面加强。“十三五”期间,我省要建成高标准农田133.3万hm2(2000万亩),每年建26.7万hm2(400万亩)。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农田灌排渠系、田间道路(机耕道和生产道路)和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建设,实施宜机化改造,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转型。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快田间输水工程、节水增效工程建设,整体提升全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着力推进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开展农业物质装备研发和制造、农业生产全面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创建,推动农机化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快农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主要农作物产区内,逐步构建“连公路、入库棚、下田地”的农机化作业通行道路网络。

2.4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未来,土地将成为专业化发展蚕桑产业最大的制约,如何解决土地的问题?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资产股份量化。深入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农户承包地经营权股份化的家庭联产承包股权制。加快农村科技制度改革。实施好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行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推进力度,支持更多科技人员通过兼薪兼职、离岗创业等方式到乡村干事创业。加快推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支持“三农”部门与高等学校、农业科研单位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支持和鼓励涉农科研机构在农村成立分支机构和实践基地。

2.5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发挥蚕桑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和技术帮扶。突出抓好安宁河流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昭觉县等11个深度贫困县建设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加快发展种养殖业、草食畜牧业、特色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建设一批带贫能力强的扶贫产业园和农业“飞地园区”。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振兴工程。深入开展农技推广特聘计划,扩充县乡特聘农技员。选派一批优秀干部人才到深度贫困县挂职,落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四川创新团队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品种更新、品质优化。

3 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川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川桑产业已列为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农业部门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奋力推进川桑产业振兴,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3.1 以编制行动方案为引领,高水平推进川桑产业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优化布局总体要求,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示范村为载体,重点围绕基地建设、加工提升、综合开发、主体培育、科技保障等内容,编制全省川桑产业振兴行动推进方案(2018—2022年),按年度分解至2022年目标任务,细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这次会议提交大家讨论的方案初稿,请认真组织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市(州)和县(市、区)要对接省上方案,编制桑产业振兴行动推进方案,出台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创建先进县乡、示范村的政策举措。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川桑产业产量产值质量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和文化传承的优势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桑园面积20万hm2(300万亩),产茧16万t,桑果产量50万t,桑枝食用菌20万t。产品质量全国最优,蚕桑丝绸综合产值达到75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0亿元。

3.2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川桑产业聚集发展

全省建设川桑产业重点县30个,集中打造1.3万hm2(20万亩)强县5个、0.67万hm2(10万亩)大县10个、0.33万hm2(5万亩)以上特色县15个,支持每个重点县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分为省级、市(州)级、县级三级,明年起开展省级园区评定工作。加快优质桑园基地建设,全面采用良桑嫁接苗丰产建园技术,配套路网、水网、电网、桑园机械等基础设施设备,集中成片标准化建园。提升优质茧生产能力,建设与桑园规模配套的标准化养蚕设施,推广高效智能养蚕机械,配套良种、良法、良机,提高优质茧生产水平。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支持建设蚕桑种质(基因)库,建设桑树嫁接苗繁育基地,改进核心蚕种场的软硬件设施设备,提升优质桑蚕种生产加工能力。

3.3 以轻简高效为重点,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强化科技创新,依托科研院所、国家技术体系、省级创新团队、龙头企业等,开展资源、装备、工艺等研发,加快全产业链重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合作,充分发挥省直属蚕种场土地、人才、技术等优势,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加快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科研成果股权化的转化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推广,建立和完善公益性蚕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培养人才队伍,开展多层次多方位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创新应用和优质蚕茧生产主体技术全覆盖。加快机械化设施设备的试验推广,改变蚕桑产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特征,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3.4 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方向,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加快优质桑果生产及加工,攀西地区要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大力发展果叶兼用桑,桑果鲜销和加工相结合,加强桑果商品化处理、储藏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盆地内结合休闲观光,以采摘、加工和订单生产为主,适度规模建设果桑基地。推进桑枝食用菌生产及加工,利用丰富的桑枝、蚕棚和冬季蚕闲时间,支持采用“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就地生产桑枝食用菌,配套建设食用菌烘干设施设备和加工生产线,实现深度开发。积极开展桑园林下种养,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利用桑树土地资源,开展特色林下种养,提高桑园复种指数、土地产出率。发展文旅新业态,依托高标准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弘扬农桑文化,讲好蚕神嫘祖故事,挖掘蜀锦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川桑+文创教育”“川桑+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支持建设一批蚕桑文化产业园、主题公园、特色小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5 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实施川桑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振兴蚕桑产业,必须要有一批龙头企业来带动,加快培育一批综合实力优、带动能力强的茧丝绸、桑资源开发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年产值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排头兵,在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和实施全产业链开发下功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3hm2(50亩)以上家庭农场、0.67hm2(10亩)以上业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争创国家级、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职业蚕农队伍,落实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培训、扶持等制度,从农村留守人群中挖掘、选择和培育一批职业蚕农,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农村青壮年参与蚕桑产业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规模发展、技术进步、示范带动的骨干力量。

3.6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加工水平

推进加工园区建设,依托凉山、宜宾、南充、广安等地优势资源,支持凉山宁南、南充嘉陵、南充都京、广安武胜、宜宾高县等建设茧丝绸加工园区,打造工艺先进、科技高端、产品多样、功能齐全的发展样板,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下一步四川要发展丝绸印染,也涉及到产业集群的问题。提升蚕茧收烘加工水平,支持蚕茧收购企业合理布局收购站点,改善收烘设施,配套先进设备,改进收烘工艺,完善仓储设施,保全蚕茧茧质。提升产品加工能力,支持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建设炼白、印染、服装、家纺生产线,同时向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延伸,带动加工提档升级,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打造川桑特色品牌,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为支撑,擦亮“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基地”“中国果桑之乡”“中国桑茶之乡”等特色招牌,支持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优势区域品牌做大做强,增强川桑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志们,蚕桑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肩负着振兴川桑产业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奋力推动川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川桑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蚕桑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