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培丽 刘振红 武书彦
我国艾滋病疫情监测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的学生艾滋病(AIDS)感染人数逐年快速上升,占我国青年人群感染者总数的比例也从2008年的5.8%上升到2014年的16.6%[1]。北京市卫计委2016年12月1日发布的艾滋病疫情数据表明,北京市艾滋病疫情增幅明显趋缓, 但是15~24岁青年感染者和病人数增幅超过了整体疫情增幅。目前,青年学生已然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作为有效遏制AIDS传播的手段之一,可以促使阳性者早发现并接受抗病毒治疗,促使阴性者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3]。国家也要求,学校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4]。现通过调查北京市延庆区在校青年学生性行为现状和HIV检测意愿,为针对该区学生群体的艾滋病检测咨询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1.1研究对象 2016年5-7月,在延庆区所有的高中学校和大学开展调查。以班级为单位,按照随机整群的原则抽取调查对象,同时根据各个学校在校学生的总人数确定各个学校抽取的班级数。共计回收合格问卷2 714份。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延庆区所有高中和大学在校学生,年龄在15周岁及以上,知情同意参加本次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如下几个方面的信息:社会学人口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恋爱经历和性行为情况、HIV感染风险认知和HIV检测意愿。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调查数据,并对其中20%的问卷进行核验。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1社会学人口特征 共完成了2 780名青年学生的问卷调查,回收合格问卷2 714份,有效应答率为97.63%。2 714名调查对象中大学生占45.32%(1 230/2 714);男性占49.45%(1 342/2 714);平均年龄(18.71±2.04)岁(18~24岁);汉族占92.00%(2 497/2 714);家庭所在地在城市、县城和乡村的比例分别为31.43%(853/2 714)、40.16%(1 090/2 714)和28.40%(771/2 714);每个月可支配的生活费用均值为1 119.49元。
2.2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情况 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34%(1 312/2 714),其中大学生群体的知晓率为72.36%(890/1 230),高中学生群体的知晓率为28.44%(422/1 484),大学生群体的知晓率高于高中学生群体(χ2=519.533,P<0.01)。32.5%的大学生和24.1%的高中学生报告在学校参加过艾滋病相关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χ2=22.689,P<0.01)。
2.3恋爱经历和性行为情况 39名青年学生拒绝回答恋爱情况,其余2 675名青年学生有51.51%(1 378/2 675)报告有恋爱经历。青年学生平均恋爱经历为1.56次。19.1%(519/2 714)的青年学生报告有性行为经历,206名青年学生拒绝回答第一次性行为年龄,其余313人第一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7.39岁。
2.4HIV感染风险认知 有72.96%(1 980/2 714)的青年学生报告对艾滋病有恐惧感,8.11%(220/2 714)的青年学生觉得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卡方分析发生过性行为与感染风险认知并无统计学关联(χ2=0.497,P>0.05)。19.90%(540/2 714)的青年学生觉得校园里有感染者,58.66%(1 592/2 714)的青年学生觉得校园里有男同性恋者,44.73%的青年学生(1 214/2 714)认为男同性恋群体会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2.5HIV检测意愿分析 61.72%(1 675/2 714)的青年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免费HIV检测,并且11.94%的学生(324/2 714)留下了手机号码,希望能给其安排一次免费检测。将是否愿意接受免费HIV检测作为应变量Y,将研究对象的学校类型(高中、大学)、一般社会学人口特征、有无恋爱经历、艾滋病危险认知、是否发生过性行为、是否参加过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觉得校园里有感染者、觉得校园里有男同性恋者和觉得男同性恋群体更容易感染作为自变量X,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有恋爱经历、觉得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发生过性行为、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宣传、觉得校园里有男同性恋者、觉得男同性恋群体更容易感染与HIV检测意愿有统计学关联(P<0.05)。根据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将P<0.1的变量和查阅文献得到的可能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最终结果表明高中(OR=1.543,95%CI:1.131-2.105)、有恋爱经历(OR=1.281,95%CI:1.057-1.525)、觉得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OR=0.607,95%CI:0.442-0.834)、发生过性行为(OR=1.405,95%CI:1.115-1.770)、参加过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活动(OR=0.704,95%CI:0.593-0.835)、觉得校园里有男同性恋者(OR=0.783,95%CI:0.658-0.933)更愿意接受HIV检测(表1)。
3.1调查结果表明延庆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率低,未达到国家要求的90%[5],也低于其他同类研究[6,7]。此外,本研究中大学生在学校参加艾滋病相关选修课或者专题教育课程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相应的艾滋病知晓率也高于高中学生,提示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可能与其在校期间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情况有关。也提示,今后延庆区要加大校园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普及力度,尤其是针对高中学生群体。
3.2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青年学生报告有恋爱经历,而报告有性行为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同类研究[8-10]。第一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7.39岁,也就是正值高三或大一的时候。有研究表明高中的忙碌生活,加上信息闭塞,使得高中生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渠道去了解艾滋病[11],同时有研究表明青年学生性观念逐渐开放,认同婚前性行为和追求性自由的比例有所上升[12-15],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3.3有研究表明青年学生有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的意愿和需求[16]。本研究也发现61.72%的青年学生有检测意愿,这表明在学生群体中开展HIV检测将会得到学生的支持。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觉得自己有感染HIV的风险和觉得校园里有男同性恋者更愿意接受HIV检测。提示在今后针对学生群体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可以尝试进行警示性教育,剖析自身感染风险,同时介绍校园艾滋病疫情现状,尤其是经男男性行为途径的感染现状,以提高学生群体的HIV感染风险认知和HIV检测意愿。
3.4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有恋爱经历、发生过性行为者更愿意接受HIV检测,提示在学校开展HIV检测咨询服务的必要性——即为有高危行为和感染风险的学生提供HIV检测服务。研究表明通过开展常规HIV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并提供关怀治疗服务,从而降低HIV疫情在学生中的蔓延[17]。下一步延庆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可以探索如何为校园中有高危行为和检测意愿的学生提供安全、可及、保密性好,学生群体又乐于接受的HIV检测咨询服务,如向学生群体介绍目前该区提供HIV检测服务机构的具体情况,同时可以参考北京市一些高校开展的放置“HIV匿名尿液检测包”自动售卖机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