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现场应急消毒

2018-03-18 02:10魏秋华韩杰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漂白粉消杀遗体

魏秋华 韩杰

自然灾害使环境发生巨变,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往往伴随着出现卫生、传染病等问题,为此,开展现场应急消毒成为自然灾害后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1 自然灾害概念及危害性

自然灾害是由于大气、地质以及水文等原因引起的灾难性事件。通常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海啸、台风、洪水、冰雹、雪灾与旱灾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一定范围内或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传染病易于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1.1 饮水卫生不能保证 绝大多数的自然灾害都可能造成饮用水供应系统破坏,受灾群众短时期内无法找到安全的饮用水源;由于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遭到破坏,尤其是水源性灾害过后,粪便、垃圾等污物遍布,地表水多被严重污染。因此,水源污染是灾后最为关键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常在灾后初期引起大规模的肠道传染病暴发或流行。

1.2 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当规模较大、涉及地域广阔的灾害发生时,局部的食物短缺仍然难以避免。灾区原有粮食或食品被掩埋、浸泡后,极易发生霉变和腐败;同时灾后食品生产、加工、保存、运输等环节都可能因条件限制,无法保证食品卫生质量,有可能造成食物源性肠道传染病流行。食物短缺还会造成人们的营养得不到保证,抵抗力普遍下降,从而使各种疾病易于发生和流行。

1.3 居住条件简陋 水灾、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啸等,往往对居住条件造成大规模破坏,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集中居住在帐篷、板房或棚屋中,高度拥挤,卫生条件差,这可能导致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及流行性眼结膜炎、流行性斑疹伤寒等接触传播性疾病的流行、暴发;如灾害发生在冬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将成为严重问题。

2 应急消毒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应急传染病工作组认为[1],灾害后潜在的传染病危害非常高,需要进行优先干预以减少灾后传染病的影响。因此,做好灾害救援现场应急消毒,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重要举措,对防止灾后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近年灾区现场及应急演练情况,综合应急消毒策略,大致包括现场消毒需求分析、消毒方法选择、现场组织实施以及消毒质量评价四部分。现场消毒需求是防止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专业需要,必须尽快确定消毒对象和范围。消毒方法选择以了解消毒需求为基础,要考虑消毒对象的性质、污染程度,并且尽量减少危害人员、损坏物品和污染环境,消毒设备、消毒剂适合现场操作。现场组织实施需要有指挥、有分工、有监管,必要时发动群众或相关力量共同参与。消毒质量评价中,一是消毒药械质量的把关;二是根据现场条件采取实验室检测或现场采样检测;三是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做好绩效评价,及时调整,提高下一步工作效率。

3 应急消毒技术与方法

3.1 生活饮用水消毒[2-4]自然灾害发生后,做好水源选择及生活饮用水消毒,是灾区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防控的有力手段之一。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灾害救援中可能用到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3.1.1 化学处理法: 包括以下过程:(1)净化。可使用促凝药,如明矾或天然植物促凝药帮助净化以减少浊度。(2)消毒。美国CDC推荐水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或二氧化氯消毒片等。①含氯类消毒剂。该类消毒剂价格便宜,容易获得,可以处理较大体积的水。印尼海啸后使用次氯酸钠进行水氯化处理可以改善储存水的水质。片剂形式的二氯异氰脲酸钠广泛应用于紧急事件中,与次氯酸钠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安全性。水质良好时,单独用常氯消毒即可。一般加氯量为1~3 mg/L,消毒30 min后,应保持游离余氯0.3~0.5 mg/L。水质污染严重时必须先净化处理再用常量氯消毒;有机物污染严重时也可在混凝前预加氯以分解有机物、防止藻类生长。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肠道传染病流行时,可用超过正常氯量5~10倍或更大的氯量,消毒10~15 min。经超氯消毒法消毒过的水须脱氯方可饮用,脱氯可采取煮沸、活性炭吸附、过滤和硫代硫酸钠中和(加量为余氯量的3.5倍)等,也可将Vc片压碎后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每100 mg Vc片可脱氯64.7 mg);②碘消毒剂。该类消毒剂可作为饮水消毒剂,特别是个人紧急饮水消毒剂使用。美军对碘消毒饮水方面研究较多[4],并合成有机碘片,供野战部队使用。近年来研制出的碘离子交换树脂,可作为过滤消毒水用;③二氧化氯。欧美一些国家有长期应用二氧化氯处理饮水的历史,可以认为其作为饮水处理消毒剂是安全的,对于污水处理更是有利无害。以前由于缺乏安全经济的生产方法,未得到普及应用。近年来随着相关产业发展,已有一元或二元固体剂型出现,但价格相对漂白粉较贵。

3.1.2 光-热等处理方法: 包括以下过程:(1)煮沸。煮沸消毒是最容易、最简便而效果最可靠的一种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当水加热到100℃沸腾时,就可以杀灭芽孢,如炭疽芽孢,经15 min煮沸即可死亡,破伤风杆菌芽孢要煮沸1 h,肉毒杆菌芽孢要煮沸5 h才能杀灭。煮沸也能破坏毒素,如肉毒杆菌毒素经煮沸4~20 min可完全破坏。在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或加压煮沸,以保证消毒效果;(2)巴氏消毒处理。不需煮沸,只要求达到75℃的温度。在紧急事件晚期适用于家庭水消毒处理,数分钟能杀灭肠道传染病的致病菌;(3)太阳能消毒。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可以应用。包括将低浊度水加入聚乙烯对苯二酸盐容器,晃动以产生饱合氧,暴露在阳光下直晒6 h,或在多云条件下晒2 d。该方法通过紫外光照射与增加水温的综合效应灭活细菌,只在有强烈日光照射的局部区域适用,但通过自制的太阳能收集器加上柠檬汁与醋消毒液可达到好的消毒效果。覆盖在容器表面的二氧化钛产生的光催化效应加上太阳能消毒也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3.1.3 水井的消毒[5]: 洪水、地震以及其它自然灾害经常引起人工井损坏。应急性的修复措施最重要的是水井消毒。我国通常使用定时投加漂白粉法或持续加漂白粉法。定时投加漂白粉法是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 min。将上清倒入井中,用取水桶上下震荡数次,30 min后即可使用,一般每天消毒2~3次。持续加漂白粉法是在容器(如塑料瓶)上面或旁边钻4~6个小孔,孔径为0.2~0.5 cm。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加入漂白粉精片(一般每瓶装250~300 g),用细绳将容器悬在井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使瓶中的氯慢慢从小孔中放出,以保持水中有一定的余氯量。一次加药后可持续1周左右。采用本法消毒,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测定水中余氯。含氯制剂具有刺激性、腐蚀性等不良副反应,在使用时应采用长柄刷来清洗井壁,如必须进入井内,需穿戴防护服与呼吸装备,并提供气流通入井内以将氯气排出。消毒后使用长杆彻底搅动井水并静置30 min。待消毒作用时间结束后,将水全部排出。井内再度蓄水静置30 min后测试含氯量。如果余氯少于0.5 mg/L井水安全可用。如果余氯高于0.5 mg/L则将净水再度排出并重复该过程。注意含有高浓度有效氯的井水不能流入江河或塘地,海岸排水时避免盐水侵入,并测试浊度。

3.2 食品卫生与消毒[6]灾害条件下,尤其是灾害初期,食物短缺,救灾食品来源复杂,贮存、加工条件受限,极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灾害救援时,应首先开展食品卫生状况综合评估,加强食品储存、分发监督管理,加强集中供餐点卫生监督,加强饮食卫生知识宣传。自然灾害条件下,还应严格餐(饮)具消毒。提倡餐(饮)具自用自洗自保管。需要消毒时,可采取煮沸消毒方式,将待消毒餐(饮)具全部浸没于水中,水沸腾开始计时,连续煮沸10~15 min;必要时可加入2%碳酸钠,煮沸5 min即可达到消毒要求。或将2片漂白粉精片或1片消毒泡腾片溶入1 kg水中,浸泡餐具30 min;浸泡消毒后,应使用洁净水将残留消毒剂洗净。

3.3 环境卫生与消毒[2,6-7]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救灾人员往往集中居住于帐篷、板房等临时住室,人群高度集中,卫生设施不足,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密度升高,尤其是人群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因此,必须做好集中安置点的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

3.3.1 住室内环境卫生与消毒: 应首先搞好室内卫生,每日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天气允许时,勤晒被褥。一般情况下,不需消毒。如发生传染病疫情,可视情采取消毒液喷雾、熏蒸、擦拭等方法对室内空气和各种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室内空气消毒,每天1次,使用气溶胶喷雾器,喷洒3%过氧化氢,20 mL/m3,作用30~60 min;室内无人时,也可喷洒0.5%过氧乙酸,20 mL/m3,作用30 min。对于室内各种物体的消毒,一般可喷洒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或0.2%过氧乙酸溶液,至表面湿润;也可使用经上述消毒液浸泡的抹布进行擦拭。墙壁、地面受到病人粪便、呕吐物或体液、血液污染时可用有效氯为1 000 mg/L的消毒液均匀喷雾或喷洒,作用2 h;用量:土质地面600 mL/m2、水泥地面300 mL/m2,土质墙200 mL/m2,以将墙壁或地面喷湿为度。此外,还应禁止在集中居住场所内饲养畜禽,注意鼠、蚊、蝇等媒介生物密度,适时进行消杀。

3.3.2 厕所的卫生管理与消毒: 在集中安置点,厕所数量应与人数相适应,一般按每45人一个蹲位配置。有条件的应尽量采用水冲式、流动和无害化厕所,这类厕所不必在现场对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厕所蹲位不足时,可以选择合适地点挖建简易临时厕所。临时厕所应建有围栏和顶盖,避免雨水漫溢粪便污染环境,尤其不能污染水源。厕所内可定时泼洒20%漂白粉乳液以除臭并消毒,并喷洒化学杀虫剂控制蝇类孳生。当粪便接近便池容积2/3时,应及时加土回填覆盖,另建厕所。无法加土覆盖的,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覆盖,表面厚度达2 cm。发生肠道传染病的病例或流行时,必须对厕所门把手、门框、蹲坑、肠道传染病病人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3.3.3 垃圾、污水收集与处理: 应搞好集中安置点环境卫生,合理布设垃圾收容站点并加强管理;生活污水应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不能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应通过排水沟或指定倾倒地点等方式尽量收集。对于传染性垃圾、废弃衣服等,喷洒有效氯1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等作用30 min后,掩埋或焚烧处理。收集的生活污水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加氯量10~50 mg/L,作用30 min后,余氯应保持5 mg/L。

3.4 尸体处理[8]

3.4.1 正常死亡者遗体处理: 自然灾害初期的人员伤亡主要是由建筑物、野外山石等直接砸伤或淹溺造成的机械性损伤,遇难者遗体一般不具有严重的健康危害。特大灾害造成巨大死亡,应尽量安排火葬,如暂时不能火葬,则最好深埋处理,要做好遗体及其环境、相关工具消毒,做好遗体挖掘、搬运、掩埋人员卫生防护。在埋葬或火化之前,遗体必须鉴定并有记录,要有计划的选择离城镇和水源较远(5 000 m以外)地点深埋或焚烧,无法确认身份而不能马上处理者,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存放地点应远离水源,避开人员活动区、低洼地。遇难者遗体一般不会引起传染病流行,但对于已腐烂发臭的遗体处理,要做好“喷、包、捆、运、埋”5个环节。遇难者遗体和现场用含氯石灰精或三合二乳剂喷洒消毒后,将遗体包裹置于专用塑料袋内将口扎紧,防止尸臭逸散,并尽快用专用卡车送至指定地点(要先在运尸车厢板上垫一层砂土或塑料布,防止尸液污染车厢)。遗体搬走后,现场还要再次喷洒高浓度漂白粉、除臭剂消毒、除臭。

3.4.2 感染性疾病死亡者遗体的处理: 当死亡是因具有高度感染性的疾病,应及时消毒,尽快按照上述5个环节进行处理。遗体前处理:用有效氯20 g/L(芽孢污染)、10 g/L(分支杆菌和亲水病毒污染)、5 g/L(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污染)含氯消毒液浸泡的纱布堵住开放口,用纱布包裹全身再用上述消毒液喷湿,尽快火化。埋葬遗体时,遗体两侧及底部用消毒剂干粉喷洒厚达3~5cm漂白粉,棺外底部铺垫厚3~5 cm漂白粉,而后进行深埋,并立即对遗体存放现场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 我国灾后应急消毒实践与经验[9]

根据报道,我国在地震等自然灾后初期消毒工作主要由疾控专业人员承担,不同专业的人员均需参与其中,消毒专业人员对应急救援队内部开展消杀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杀药品配制、不同消杀对象的处理原则、消杀器械使用及基本故障排除等。随着救灾工作进行,受灾居民情绪逐步稳定,当地机构、组织及各项工作逐步有序开展。此时,为达到消杀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覆盖,应急救援队联合当地政府部门组织受灾居民自行开展消杀工作,本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原则对受灾居民开展消杀知识普及培训,并提供手动喷雾器、配发使用方便、安全的消杀药品。联合工作中,对非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非常重要,否则容易造成过度消毒或消毒不够的问题。

我国应急消毒使用最多的是含氯消毒剂,主要以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主。据统计,2008年汶川地震后调拨到四川灾区的各种消杀药品约5 000吨。由于多个单位、部门盲目开展大量的消毒工作,造成消毒“过量”。也有一些真正需要消毒的场所,消毒不到位。而把灾区当疫区,大范围、高浓度的消毒剂喷洒,一方面造成不必要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还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因此,应急现场消毒的消毒剂量需要有科学依据。此外,适用于灾后消毒的环保、高效消毒剂也是研究的趋势。

[1]WHO.Communicable diseases following natural disasters:risk assessment and priority interventions[R].Geneva:WHO,2006.

[2]孙俊.消毒技术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CDC.Natural disasters and severe weather:cleaning and sanitizing with bleach after an emergency.(2017-10-10).https://www.cdc.gov/disasters/bleach.html.

[4]SIEW-LNG L,ANTHONY G F,WILLIAM B,et al.Emergency water supply: A review of potential technologies and selection criteria[J].Water Research.2012,46:3125 -3151.

[5]RICHARDS G P,WATSON M A.A simple fluorogenic method to detect vibrio cholerae and aeromonas hydrophilia in well water for areas impacted by catastrophic disasters[J].Am J Med.Hyg,2006,75(3):516-521.

[6]SAM G,BOB R.Technical notes on drinkingwater,santiation and hygiene in emergencies[R].WHO,2011.

[7]AKBARI M E,FARSHAD A A,ASADI-LARI M.The devastation of Bam:an overview of health issues 1 month after the earthquake[J].Journal of the royal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2004,118:403-408.

[8]BRIAN R. Golob, environmental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guide[S].2007

[9]张流波,徐燕.现代消毒学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漂白粉消杀遗体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疫情防护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蜘蛛侠”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浅议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