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仰视野中的黄帝

2018-03-18 01:04
关键词:五帝黄帝神仙

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道教推崇黄帝是得道的神仙,斋醮科仪文书中称黄帝的名号为:中岳嵩山黄帝真君、中央黄帝三秦君、中央黄帝一气君、黄帝中主君、中央元灵元老黄帝一炁天君、中央黄帝行雨龙王、中岳黄元太光含真黄帝真君,嵩山黄帝真君、中央嵩山黄帝真君、中央黄帝黄龙神王君、黄帝解厄神君、黄帝土真神王、玄清洞元黄帝玉司道君、中央黄帝总元三灵真人。黄帝在道教经史中有多重神学内涵,值得从道教信仰的视野予以考察研究。

一、道教神仙传纪中的黄帝

早期道教经书已建构起黄帝的神仙形象,黄帝是道教仙话中的最早升仙者。东晋葛洪建构道教神仙理论,最早称黄帝为得道之神仙。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说:“黄帝既治世致太平,而又升仙,则未可谓之后于尧舜也。”《抱朴子内篇·辨问》还说:“黄帝先治世而后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古之帝王,刻于泰山,可省读书者七十二家,其余磨灭者,不可胜数,而独记黄帝仙者,其审然可知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71、203-204页。葛洪视黄帝为与尧舜并列的仙人,奠定了黄帝为道教宗主的地位。

道经撰写者常用虚拟的“道言”“太极真人曰”“黄帝曰”等,以阐述道教神学义理思想。而经书中托名黄帝的论道,显示道门对黄帝的尊崇。例如:

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二十五《三皇要用品》说:

黄帝曰:地皇文者,乃生万物,无所不育。家有此文,富贵之首。求仙行约,此是其母。千变万化,皆地所受。包含秽匿,能为土主。*《道藏》第25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第72页。

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三十二《众圣传经品》说:

黄帝曰:大洞玉清之文,皆皇上高真所修,不传地上之士。洞玄上清之经,时当下教,以授至学之士。洞神三皇之书,传训下世,镇化佐国,扶济兆民。*《道藏》第25册,第105页。

宋曾慥《道枢》卷三十《真一篇》载:

黄帝曰:宇宙在吾手,造化在吾身。*《道藏》第20册,第760页。

道教斋醮法事的一些经戒,要托名黄帝予以宣示。如南北朝道教传授《洞神五戒》说:“黄帝曰:人不持戒,吏兵不附其身,所得无验,徒劳用心。若不信至道承事师,若欲使吏兵防身护命,却死来生,禳疾延寿,为人消灾,救治厄患,存思求微,克期取验者,受五戒。”*《无上秘要》卷四十六《升玄戒品》,《道藏》第25册,第165页。道教经书《黄帝阴符经》,讲述玄女授黄帝三百言之道法,上百言有神仙抱一之道,中百言有富国安民之法,下百言有强兵战胜之术。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轩辕本纪》说:“黄帝得玄女授《阴符经》义,能内合天机,外合人事。”*《道藏》第22册,第683页。在道经的宗教叙事里,黄帝既是道教戒律的维护者,又是大道智慧的拥有者。

在道教神仙学说的建构中,宣称黄帝曾赴天下名山,得各名山道法的传授。《抱朴子内篇·地真》说:

昔黄帝东到青丘,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以劾召万神,南到圆陇阴建木,观百灵之所登,采若乾之华,饮丹峦之水。西见中黄子,受《九加之方》。过崆峒,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北到洪堤,上具茨,见大隗君黄盖童子,受《神芝图》,还陟王屋,得《神丹金诀记》。到峨眉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96-297页。

《云笈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载:

以上皇元年十月五日,老君下降于峨嵋之山,授黄帝《灵宝经五符真文》。黄帝登南霍山,有朱灵神人以《三皇内经》授帝。*《道藏》第22册,第17页。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八道部二十《传授上》载,黄帝“复陟王屋而受丹经,登崆峒而问广成,往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咨滑子,论道养而澄玄素,祝休诊而授雷岐,穷神奸而记白泽,相地理而书青乌,救伤残而缀金冶。故能毕该秘要,穷尽道真。”*《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99册,第161页。在早期道教黄帝信仰的建构中,黄帝被视为独有真一之道,黄帝是自然体道的神仙,更是灵宝派、三皇派、天师道道法的传承者。

《云笈七籖》卷七十九《符图》引东方朔《五岳真形图序》,谓青城丈人、庐山使者、霍山南岳储君、灊山储君等神仙,皆为黄帝所命,其中载青城丈人说:“青城丈人,黄帝所命也,主地仙人,是五岳之上司,以总群官也。丈人领仙官万人,道士入其山者,丈人服朱光之袍,戴盖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车,从众灵而来迎子。”*《道藏》第22册,第562页。在早期道教的二十四治中,新津老君山所在的稠稉治,相传为黄帝学道的名山。《无上秘要》卷二十三《正一炁治品》载:“稠稉治,上应危宿,治去汶山江水九里,山高去平地一千七百丈,昔轩辕黄帝学道之处也。”*《道藏》第25册,第64页。

中古史上有黄冠道士之说,而道教宣称“盖道士之衣冠皆黄帝之衣冠,故名黄冠。所行者黄帝之事,所言者老子之道,故名道士。”*《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三《道门官制章》,《道藏》第36册,第386页。道教将黄冠、道士之得名,都追溯至轩辕黄帝。道教史上有唐祖老子,宋祖黄帝之说,*宋谢粽《清虚观记》载:“至于唐祖老子,本朝祖黄帝,始大其栋宇,华其像貌,崇奉之仪,日益严絜,事之淡泊,多归于道家。”清胡聘之编:《山右石刻丛编》卷十五,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此即《汾州平遥县清虚观记》。宋章如愚《山堂考索》续集卷二十五《礼乐门》亦载:“唐祖玄元,宋朝祖黄帝”。宋太宗以轩辕黄帝为始祖,宋代对黄帝的无比尊崇,更促成了道教黄帝崇拜的盛行。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五《冠服制度章》说:

本朝以赵姓出于黄帝,故祖黄帝。遂加尊号,筑景灵宫而事之。州郡天庆观,率立圣祖殿,其礼至严。景祐,礼院详定:天下道观,每遇醮设,独于圣祖殿供献,不与众真参列,所以尊其祖之所自出也。州县官僚,为国为民,祈请禳襘,遇有醮设,或可邀迎,已失于僭。臣庶之家,不宜僭及。*《道藏》第9册,第464页。

在道教丰富的神仙叙事中,有黄帝的各种仙话传说。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九仙都山,相传为黄帝驾火龙上升之处,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二十引《仙传拾遗》载黄帝臣左彻,“黄帝升天,彻刻木为黄帝之像,率诸侯而朝之。……人间刻木为像,自此始也”。*《道藏》第32册,第366页。道教刻木图绘神仙形象,是以镌刻黄帝神像为初始。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轩辕黄帝》载:

臣道一曰:轩辕屈黄帝之尊,礼七十二师,然后垂衣裳而天下治。当是时也,君明臣良,民淳俗朴。以有天下而不耻下问,是故神人悉愿归之,民到于今称之,此后世所以有黄帝王霸之品者,于此乎可见矣。*《道藏》第5册,第112页。

在道教的神仙传纪中,黄帝的传纪居于特殊的地位。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一,开篇就为《盘古物祖,黄帝道宗》。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轩辕本纪》,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轩辕黄帝》,皆将黄帝列为道教神仙第一。南北朝道经《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卷一《黄帝请问宁君诀第一》赞黄帝说:“轩辕黄帝夙植仙津,上感神精,诞灵特秀,位承天帝,复道求真,清斋玄阙。”*《道藏》第33册,第731页。在道教黄帝受道的各种宗教叙事中,黄帝被视为最早得道的神仙,黄帝是自然体道的典型代表。

二、道教斋醮法术中的黄帝

道教有丰富的斋醮法术,运用于弘传大道的活动。在道教神学理论的建构中,宣称很多法术都宗源于黄帝。唐代道经《金锁流珠引》卷四载:

太上老君授黄帝礼师法,别有科仪,具用五等。一奏章表礼师,二步纲礼师,三考召治病礼师,四行禁炁天地间万物礼师,五行兵入军、入山入水、行往他国礼师。*《道藏》第20册,第369页。

道教的礼师法度科仪,包括章表、步纲、考召治病、行禁炁、行兵入军、入山入水等丰富的斋醮法术内容,都相传黄帝得太上老君的传授。

道教符箓是一种被认为具有神秘法力的文字或图像,具有召神、驱鬼治病、消灾祈福等多重功能。《抱朴子内篇·遐览》列举魏晋道教的道符,众多道符中就有黄帝符。道教各种科仪法术中,以黄帝命名的道符有:中央黄帝玉符、黄帝全角符、黄帝中主符、元始黄帝真符、中央黄帝土功符、黄帝御魔总真灵符、黄帝戊己通灵玉符、黄帝招灵致真摄魔之符、黄帝中主符、中央黄帝土功符、黄帝御魔总真灵符、黄帝御魔总真符、黄帝大魔神功符、中央黄帝解咒诅符、中央土德镇星真君所主黄帝符、黄帝玉台篇图符、中岳黄帝内思戊己入土一炁班符。

道经中关于黄帝符有详细生动的记叙,反映此符特殊的灵力。宋曾慥《道枢》卷九《纯阳篇》载:“黄帝游于青城之野,见广成子、岐伯、黄谷子而问道焉,于是得百刻之神符。”*《道藏》第20册,第658页。道教不同名称符号的黄帝符,在法事中都有其特殊的宗教功能。诸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中《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第二》载:

元始黄帝真符,召四方直符守灵宝天文,保中央。道士吞之,灵炁镇脾,生黄精宝华十二叶。神为役使,通灵致神仙,直符中非三天灵文。……黄帝出上元符,下中岳,保度万物,制九天炁,以度学者。*《道藏》第1册,第728-729页。

唐代道经《受箓次第法信仪》载:“本命符,元治青帝真符东岳先生某乙,年若干,本命某某月生。元始青帝真符,青书赤地,元始赤帝真符,朱书黄地,元始黄帝真符,黄书白地。”*《道藏》第32册,第224页。道经谓东晋许逊曾亲受黄帝之书,用铁板书青帝大魔神功符、赤帝大魔神功符、白帝大魔神功符、黑帝大魔神功符、黄帝大魔神功符,将此五符投于湘渚,斩馘江湖中为害的妖毒。而“仙翁葛洪常以此符,用五行相克,日戏书于水,泝流而上,见者皆知其神异”。*《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二十《隐书玄像品》,《道藏》第3册,第731页。唐代道经《金锁流珠引》卷二十八载《黄帝集灵记》上卷有一种道符,“能入兵,令人不见伤败,护己保众,用如前法,符别出”。*《道藏》第20册,第486页。

宋代道经《灵宝玉鉴》卷四十三《炼度更生门》载书黄帝中主符,诵《黄帝歌》曰:

万天拱中晨,控驾玉化根。翘机贯億历,洞朗辟四门。大有混皇真,糺制星宿魂。非帝道不运,有方赖之存。威忿即霜秋,和豫为阳春。生成握元纪,仰荷戴无垠。*《道藏》第10册,第434页。

道教有服用道符以通神的法术,此类道符中也有名为黄帝的符箓,这种黄帝符具有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的灵力。东晋道经《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卷上载:

道士服黄帝真符,向王叩齿十二通,思黄炁从口入注脾中,生十二重黄华宝光,洞映一身,书符置前。*《道藏》第6册,第191页。

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二十六《灵宝符效品》载:

元始黄帝真符,召四方直符守灵宝天文,道士吞之,灵炁镇脾,生黄精宝华十二叶,神为役使,通灵致神仙。*《道藏》第25册,第77页。

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九十二《升上清品上》载:

黄帝戊己通灵玉符,黄书白缯佩身,又以戊己日黄书白纸上,向太岁服一枚。三年戊己,黄素玉女降见,兆身通灵,知中央万里之事,致中央仙官送自然之厨。九年,黄帝自降于寝房,迎以黄霞飞轮,上升上清宫矣。*《道藏》第25册,第264页。

道教斋醮有丰富的科仪法术,旨在实现斋醮济世度人的宗教功能。道教斋醮中的很多法术,诸如步罡踏斗、剑解之道等,都宣称是黄帝所行道法。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八十四《得太极道人名品》说:

黄帝轩辕姓公孙,行步纲之道,用剑解之法,隐变桥陵,驾龙玄圃,乘云阆风得道。*《道藏》第25册,第244页。

所谓步纲之道即道教的步罡踏斗,道教斋醮礼拜星斗、召请神灵的步罡踏斗法术,是道教天人一体宇宙观在法术中的运用。此坛场通神的法术相传来自大禹,因此又称为禹步。道教有“太上老君授十二迹禹步于黄帝”之说。*《金锁流珠引》卷七《说中篇上部转身存用图》,《道藏》第20册,第390页。《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九《道部二十一传授下》引《金简玉字经》宣称:“黄帝受襄城小童步六纪之法。”*《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99册,第167页。步六纪之法是步罡踏斗法术之一,道教认为“夏步七星,名曰蹑六纪”。道教谓黄帝行步六纪之法要诀,“遂铸鼎荆山,隐变乔陵,驾龙玄圃,乘云阆风”。*《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道藏》第33册,第444页。道教的剑解之道是升仙法术之一,魏晋上清派宗师杨羲就以剑解隐化而名载道史。

唐代道教有《黄帝集灵记》的经书,相传为大禹编四十九卷,此道经是道教法术道符的汇编,包括“雷公四时、六壬六甲、八蛮六戎等符”。*《金锁流珠引》卷十四《五行六纪所生下》,《道藏》第20册,第423页。相传黄帝有负胜之图,六甲阴阳之道,托名黄帝撰写的《玄女兵法》,即载黄帝得此法术,并藏经书于会稽之山。*《龙瑞观禹穴阳明洞天图经》,《道藏》第11册,第97页。

早期道教的一些经书符命,或托名黄帝而制作传世。东晋古灵宝经《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中载:

中央一炁黄天下元小阳九小百六,出灵宝黄帝下元符命,下中岳,制一炁黄天分度,出此文以度学者人身。其文九千年一出中岳。*《道藏》第1册,第792页。

道教一些法术神咒要冠以黄帝的名称,以彰显神咒法术的灵力。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三十《经文出所品》载:

《中央黄天真文赤书》,一名《宝劫洞清九天灵书》,一名《黄神大咒》,一名《黄帝威灵策文》。*《道藏》第25册,第96页。

道教的存想通神是斋醮中运用广泛的法术,高功通过存想来实现坛场上神、人之间的沟通。道教存想法术中的黄帝崇拜,体现在科仪中存想黄帝降临坛场。《云笈七籖》卷一百五《清灵真人裴君传》载法师的存想说:

次存黑帝君,从日光中来,在我之左手上;次存黄帝君,从日光中来,在我之右手上。*《道藏》第22册,第715页。

宋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八《斋法宗旨门》载破狱科仪中存想五帝:

掐中文,默念灵宝,存黄帝自中宫驾黄龙至,兆运脾炁自唇出,合之呼去。存亡魂环列在前,天医六职医疗完全形体,五方五帝降五色真炁,灌溉亡人顶门而入。*《道藏》第31册,第245页。

其实在早期上清经中,上清派的内思存想的修炼法术,就有丰富的存思黄帝的内容。东晋道经《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载五岳五帝内思变化真形求仙上法:

凡入中岳,思中央黄帝神,闭眼即见真形者,其人则绛府生华,赤子纳仙,理幽综滞,味景霄清,名书帝室,图影三元,此人皆上仙之才也。*《道藏》第33册,第519页。

上清派的五岳内思刻名定仙上法,就是存思中央黄帝君讳字的法术,通过存想黄帝君在黄炁之中化为镇星的一系列过程,达到出神入化、通灵通神的效果。

道教的《度人经》有丰富的存想内容,其中包括存想黄帝的内炼。明代道经《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十五《自炼形神品》炼神法章载:

次想中央黄帝乘黄龙,与自己脾中黄炁黄帝自唇中出,合而为一,掐中指中文,默念灵宝,吸黄炁,使津入脾,想五藏五色,郁勃充满,即心拜五方,念金液炼形咒,并太液咒,取太阳炁九口,通彻内外矣。*《道藏》第3册,第800-801页。

《云笈七籖》卷四十四《存思》载三九素语玉精真诀存思法:

思中央黄帝总元三灵真人,讳原华,身长一寸二分,头戴黄晨玉冠,衣黄锦飞裙,手执黄精玉版,乘黄霞飞舆,从中央黄帝玉女十二人,从天玉房宫中下,以黄云冠覆我身。思三灵真人乘黄云入我身中,安镇脾内,便三呼总元三灵真人,原华资黄精、玉芝,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道藏》第22册,第315页。

在道教神学的神仙理论建构中,将神仙赋予拟人化的讳字,道教科仪中的黄帝亦有各种讳字。南北朝道经《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载法师存想黄帝真讳曰:

次思中央黄帝,讳万福,字太仓。巾黄巾,衣黄衣,黄冠黄履,带中元八维玉门之章,入兆身中。*《道藏》第33册,第830页。

东晋道经《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卷下载元始五老存思五岳五帝招灵求仙玉诀:

闭眼思中岳嵩山黄帝君,姓角,讳普生。形长一尺二寸,头戴黄玉通天宝冠,衣黄羽飞衣,驾乘黄龙,从黄素玉女十二人,从中岳来降兆室。良久,黄帝君化为婴儿始生之状,在黄炁之中,随炁从兆口入,径至脾府。*《道藏》第6册,第199页。

东晋南朝道经《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卷五《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文》宣称:

中央黄帝玉司君,姓黄,讳总生。衣黄文之裘,备九色之章,头戴通天玉宝晨冠,治太玄中宫,主统无上无下,无内无外,无表无里,无鞅数劫,无涯之天,主领中央嵩高山仙官,总领五方戊己之兵。四司之官,莫不隶于玉司之君也。*《道藏》第3册,第436页。丁培仁《增注新修道藏目录》认为该经为“东晋中至南朝梁前上清系科文”。丁培仁编著:《增注新修道藏目录》,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第210页。

道教斋醮科仪中高功法师的存想,是在坛场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法术,而此存想科仪是道教黄帝崇拜的典型表现。

道教宣称黄帝得真讳隐术的传授,佩带此真讳修行可为太上仙。诸天隐名真讳是九天帝君祖讳祖名,高功步罡踏斗须带佩于左肘之后。唐代道经《金锁流珠引》卷十一“说佩诸地隐讳”条载:“昔黄帝得广成君教佩此九地真讳,经过之处,神灵俱见,拜送扶迎,不敢为患,受驱使。”*《道藏》第20册,第406页。道教有九州真讳、五岳真讳、五帝真讳、度魂真讳、九天真讳、九地真讳、六甲六十真讳、六甲真讳、六丁真讳、北斗七星真讳、南斗六星真讳、三天真讳、三师真讳、三皇真讳、三一真讳、太一真讳、三元将军真讳、五德将军真讳、太一天真讳、太初天真讳等。这些不同功能的真讳,用于斋醮科仪法术的修持。

道教斋醮坛场要布置道符真文,其中包括黄帝真文。诸如中央黄帝赤书玉篇真文、中央黄帝灵宝赤书玉篇真文、灵宝黄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中元天文、中央黄帝召龙真文。道教经书法术中所谓的真文,指荐拔亡魂的经咒尊号。道教认为仪式中真文有强大的功能,可以外伏魔精,内安真性,功沾水陆,善及存亡。道教还有中央一炁元灵元老黄帝消魔王咒、黄帝中主万神无越符玉诀、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太上灵宝真文中央黄帝君符命、黄帝真文幢、中央太上灵宝中央大罗之天自然玉字黄帝一炁天文。道教咒语末尾“如律令”的习语,也有“急急如黄帝律令”*参见《法海遗珠》卷四十二《太上禳告心奏秘文》,《道藏》第26册,第973页。“一如黄帝天君律令”。*《道法会元》卷一百《雷霆铁札召龙致雨符法》,《道藏》第29册,第439页。道教这些冠以黄帝的咒诀、符命、幡幢、天文,反映道教黄帝崇拜在科仪中的广泛影响。

三、道教五方五帝观念中的黄帝

五方五帝是道教神系中的主要神仙,道教的五方五帝观念,在道教各种科仪法术中都有体现。所谓五方五帝,是指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在五方五帝中,黄帝为中央之帝,《淮南子·天文训》说:“中央土也,其帝黃帝。”*《道藏》第28册,第19页。道教继承道家的观念,认为黄帝好道希妙,有土德之瑞,居中央之位以主四方。在道教五方五帝神灵观中,居于五方中心的黄帝最受崇祀。

道教谓天有五星,以配五行,五行之神以主五方。五方五老乃五行之精,是五行之体。五方五帝则是五行之气,为五行之用。魏晋道经《太上老君中经》卷上“第十五神仙”载:“中央之神名曰黄裳子,号曰黄神彭祖,中央黄帝君也。”*《道藏》第27册,第146页。《无上秘要》卷十八《众圣冠服品下》载五帝冠服,其中中央黄帝君的冠服为:“头建黄晨通天玉冠,衣黄锦之袍,玄黄飞云锦裙,佩黄神越无之策,带灵飞紫绶。”*《道藏》第25册,第43页。道教认为中央黄帝化身为昊天玉皇上帝,为万天帝主,统御诸天。并以东南西北四帝,分布四方,主司四畴。于是天帝判分,四方位奠,五行运化而无穷尽。道教的天界神灵观,彰显出黄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道教斋醮科仪中,对五方五帝的崇拜有多种表现形式。道教丰富的神仙学说,赋予五方五帝各种名称。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十一《神位门》左一班的五帝神灵为:“东方太始少阳青帝,南方洞阳纳音赤帝,西方少阴西金白帝,北方通阴太阳黑帝,中央总灵高皇黄帝。”*《道藏》第9册,第669页。

唐杜光庭《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载:

谨上请东方青帝九气君,南方赤帝三气君,西方白帝七气君,北方黑帝五气君,中央黄帝一气君,五帝真人,玉童玉女,降临醮座。*《道藏》第9册,第815页。

唐宋道经《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九《八字消灾品》载:

设玄科之日,奉受神气,谨请东方青帝驾青龙,南方赤帝驾赤龙,西方白帝驾白龙,北方黑帝驾黑龙,中央黄帝驾黄龙,各请诣玄坛,证臣所启,皆得成就。*《道藏》第34册,第427页。

南北朝道经《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三《龙王品》有五帝龙王:“东方青帝青龙王,南方赤帝赤龙王,西方白帝白龙王,北方黑帝黑龙王,中央黄帝黄龙王。”*《道藏》第6册,第47页。道教甚至还有中央守墓镇宅黄帝神龙王。

唐杜光庭《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十方忏仪》载修建洞渊三昧神咒大斋,仪式中礼请黄帝的咒语曰:

中央戊己神,黄帝统万机。三秦总八方,勾陈耀天晖。天辉光照灼,豁然幽夜开。至道恩慈普,万兆悉归依。*《道藏》第9册,第837页。

道教斋醮科仪的宣神咒、卫灵咒,咒语祈请中央黄帝等五灵下降护坛。宋元道经《玉箓资度解坛仪》之请宣神咒曰:

五灵列位,焕镇五方。始皇护魂,丹老卫形。皓灵侍魄,黑帝摄生。中央黄帝,统御万真。元皇诰下,幽夜开光。罪消北府,名列南昌。金箓定籍,玉字除殃。朱陵炼质,飞神太仓。三官九府,无极神乡。普受开度,上生天堂。*《道藏》第9册,第137页。《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九十《科仪立成品》载青玄斋用散坛仪的《卫灵咒》,与此经咒相同。

道教还建构五岳五帝之说,南北朝道经《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谢五岳的科仪,分别致谢东岳泰山青帝大神、南岳衡山赤帝大神、中岳嵩山黄帝大神、西岳华山白帝大神、北岳恒山黑帝大神。高功谢中岳的说文曰:“次向西南再拜,长跪言:臣某今归命中岳嵩山黄帝大神、飞仙真人、神仙诸灵官、名山大泽一切神灵。乞丐谢如东岳法。”*《道藏》第6册,第584-585页。道教斋醮坛场祈请的神仙包括五方五帝,科仪中或上请五方五帝君,或上请五方五帝神君,或上请五方五帝仙君。道教斋醮科仪的神系有:五方五帝真君、五方五帝灶君、五方五帝斩鬼大将军、五方五帝解秽仙官、五方五帝解秽灵官。

道教斋醮坛场的醮位,要供奉排列五方五帝。宋林灵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圣真班位品》安宅斋用瘟疫醮神位有:“东方青帝青瘟神君,南方赤帝赤瘟神君,西方白帝白瘟神君,北方黑帝黑瘟神君,中央黄帝黄瘟神君。”*《道藏》第7册,第74页。道教诀法有五方五帝诀。道教有存想五方五帝将军的科仪。道教有灵宝五帝育物真符,是灵宝度人中品之道,乃五方五帝所掌。道教的五方五帝内讳为:青帝讳常精明,白帝讳混辱收,赤帝讳炎洞丹,黑帝讳玄明萌,黄帝讳麻忠顺。在道教斋醮科仪中,高功要存呼五方五帝内讳名字。

魏晋道教已将五方五帝与五岳相配合。东晋葛洪《元始上真众仙记》说:“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祝融氏为赤帝,治衡霍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右五氏为五帝。”*《道藏》第3册,第270页。唐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卷五十一《拔苦济度方忏》载忏谢五岳的科仪,忏谢中岳为:“众等至心归命中岳嵩山黄帝真君,飞仙真人,名山洞府、得道神仙诸灵官。”*《道藏》第9册,第339-440页。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三十二《斋法修用门》,载高功法师先后行存想五岳五帝的科仪,存想五方五帝为:

五帝者,存青帝立东,赤帝立南,白帝立西,黑帝立北,黄帝立中央,建王之方。皆着帝王之冠,服随方之色,立在斋坛内。*《道藏》第9册,第570页。

《无上秘要》卷十九《天中真仪驾品》载五老君仪驾为: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号曰苍帝,驾苍龙,建鸨旗。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号曰赤帝,驾丹龙,建朱旗。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号曰黄帝,驾黄龙,建黄旗。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号曰白帝,驾白龙,建素旗。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号曰黑帝,驾玄龙,建皂旗。

此五老君的神格名称,具有道教神仙思想的深刻意蕴,是道教对中华五方五帝说的创造发挥。

道教斋醮坛场有五岳帝君仪驾、五老君仪驾、五方帝仪驾的象征表现,而黄帝都居于中央的地位。《无上秘要》卷十九《天帝众真仪驾品》载五岳帝君仪驾之“中岳嵩山君,常以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戊辰、戊戌、己丑、己未之日,乘黄霞飞轮,奏真仙名录,上言高上帝君”。*《道藏》第25册,第47页。五老君仪驾之“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号曰黄帝,驾黄龙,建黄旗”。*《道藏》第25册,第47页。五方帝仪驾之“中央含枢纽,号曰黄帝,其神戊己,服色尚黄,驾黄龙,建黄旗”。*《道藏》第25册,第47页。

道教认为五方五帝具有多重内涵,在神灵则称五方五帝,在山岳则称五岳圣帝,在人身则称五脏神君。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二十六《科仪门》召灵仪:“焚香上启青帝护魂君,白帝侍魄君,赤帝养炁君,黑帝通血君,黄帝中主君。”*《道藏》第9册,第531-532页。此更是将五方五帝与人身魂魄炁血相联系。在道教地狱理论的九狱中,黄帝主管中央的亡报普掠狱。高功法师用灵山向阳之竹制作的神杖,长七尺并分为七节,分别书黑帝符、白帝符、黄帝符、赤帝符、青帝符,神杖法器运用的五帝符,是五方五帝观念的符号象征。如道教斋醮的五帝符,仪式中是以五方五帝的神圣权威来御魔制邪,而道教雷法中行用的五雷符,则是借雷神的威猛来震慑鬼魔。

四、道教丹道医学中的黄帝

道教的金丹之道亦来自黄帝的传统,黄帝被视为服食金丹得道者。道教称黄帝登王屋山,开石函,发玉笈,得《九鼎神丹注诀》。*《云笈七籖》卷一百《轩辕本纪》,《道藏》第22册,第682页。早期道经的《荆山经》、《龙首记》,皆记载黄帝服神丹之事。*《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八《道部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99册,第161页。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载:

抱朴子曰,按《黄帝九鼎神丹经》曰,黄帝服之,遂以升仙。又云,虽呼吸道引,及服草木之药,可得延年,不免于死也;服神丹令人寿无穷已,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黄帝以传玄子,戒之曰,此道至重,必以授贤,苟非其人,虽积玉如山,勿以此道告之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65页。

《黄帝九鼎神丹经》为西汉末东汉初的道经,该经托名黄帝而造作,并宣称黄帝服食九鼎神丹而升仙。*《云笈七籖》卷六十七《金丹部》之《黄帝九鼎神丹序》亦称:“按《黄帝九鼎神丹经》曰:黄帝服之,遂以升仙。”《道藏》第22册,第466页。九鼎神丹被视为神仙出世大丹之第一,《云笈七籖》卷七十一《内丹》载:

神仙出世大丹异名十三种:黄帝九鼎丹、九转丹、大还丹、小还丹、九成丹、素子仙童丹、九变丹、太仙霞丹、太和龙胎丹、张大夫灵飞丹、升仙丹、神龙丹、马仙人白日升天丹。*《道藏》第22册,第492-493页。

道教推崇黄帝金丹的功能,认为“能尽性命之道者,无出于黄帝金丹”。*《修真十书悟真篇》卷二十七,《道藏》第4册,第729页。《抱朴子内篇·微旨》说:

而俗人闻黄帝以千二百女升天,便谓黄帝单以此事致长生,而不知黄帝于荆山之下,鼎湖之上,飞九丹成,乃乘龙登天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18页。

道教的九丹各有名称,即华丹、神符、神丹、还丹、饵丹、宜丹、深丹、伏丹、寒丹。道教认为九丹为仙药之上法,修炼者得一丹便可以成仙,在人间亦能任意出入无间。唐代道经《道典论》卷四《丹名》载:“《真人流珠九转神仙九丹经》云:“真人日服九丹,令人神仙度世,长生久视,长服之,寿万世。”*《道藏》第24册,第856页。黄帝炼丹九转方成是道教著名仙话,蜀州新津县老君山稠稉治为早期道教二十四治之一,相传黄帝曾在此道治炼丹。道教宣称黄帝九丹为长生之要,九丹传授更是道教仙传叙事的常见题材。

《云笈七籖》卷三十三《杂修摄》“守一”条载:

昔黄帝到峨嵋山,见皇人于玉堂中。帝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长生飞仙,则唯金丹;守形却老,则独真一。故仙重焉。凡诸思存,乃有千数,以自卫率多,烦杂劳人。若知守一之道,则一切不须也。*《道藏》第22册,第239页。

真一之道又称三元真一之道,是道教金丹服食方法追求的境界。*《登真隐诀第四》云:“服云牙,可修真一之道。”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卷上《上篇》:“故真一之道先取金子为黄芽之根。金子,即水也。欲合万殊而为一,叉先于万殊之中,求其一者而为基也。此金丹之法,有取于用铅者,其理如此,所以谓水为道枢也。”署名京里先生撰《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开篇即为《黄帝一物饵丹法》。《云笈七籖》卷六十六《金丹》之《大还丹宗旨第四》说:

夫言还丹者,即神仙服食也。自古之天人留此术,降下人间,传付于后。自黄帝得之,白日鼎湖升仙。若古往神仙,不一一具言也。*《道藏》第22册,第463页。

唐代道教外丹盛行,道教的金丹之道,也宣称黄帝修之而登云天。*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卷一《虚无》载:“上阳子曰:金丹之道,黄帝修之而登云天,老君修之是为道祖。”《道藏》第24册,第2页。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第六百六十四道部六引《集仙录》曰:

张天师道陵隐龙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得黄帝龙虎中丹之术。丹成服之,能分形散景,天师自鄱阳入嵩高山,得隐书制命之术。*《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99册,第70页。

道教宣称黄帝金丹能尽性命之道。张陵得黄帝龙虎中丹之术的传说,彰显道教金丹之道推崇黄帝的传统。

道教多有托名黄帝的经书,尤以道教医学类的经书,经书名称多托黄帝之名。诸如《黄帝手镜》《黄帝内传》《黄帝内经》《黄帝宅经》《黄帝灶经》、《黄帝中经》《黄帝九钥玉匮内真玄文》《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灵枢略》《黄帝素问灵枢集注》《黄帝内经素问遗篇》《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授三子玄女经》《广黄帝本行记》、《轩辕黄帝水经药法》《黄帝阴符经颂》。道经中述及托名黄帝的经书,还有《黄帝素问太始天元玉册文》《黄帝玉台篇图符》《黄帝圣纪经》《黄帝醮告章》《黄帝四十四方经》《议黄帝难经》等。道教的《中央一炁灵宝玉篇真文》又称为《黄帝八威策文》。

在道教仙传的宗教叙事中,关于黄帝得道有各种神异传说。诸如黄帝见龙蹻真人宁先生,得到《龙蹻经》的传授,得御飞云之道;玄女授黄帝《阴符经》三百言,都强调黄帝是得大道之要的神仙。宋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卷十一《累行》之《与至阳子田至斋》说:

帝皇之得道者,若羲、农、黄帝焉。仕隐而得道者,若老、庄、关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岩而得道者,若钟、吕、希夷焉。道之在天地间,成仙作佛者,历历不可以指数也。*《道藏》第24册,第40页。

道教早期得道的神仙,以宣称为黄帝时人为荣。如《列仙传》中宁封子、马师皇、赤将子舆等,仙传都记载为黄帝时人。道教经史中对黄帝信仰的建构经历了长期的过程,中国远古时代的黄帝被推崇为道家之宗、三洞神仙之第一,道经中的黄帝叙事旨在说明道教法脉的源远流长。

余 论

道教黄帝信仰的建构贯穿于道教史的始终,道教赋予黄帝得道仙人的神异叙事与超凡灵力,显示出道教塑模华夏祖先神的智慧和想象力。中国古代有道家本于黄帝老子之说,认为道教之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都是践行黄帝之道的结果。道教宣称黄帝曾作八卦,被视为道教易学之始。道教还宣称轩辕黄帝证位太极元真君,黄帝为道教三洞神仙第一。道教尊黄帝为始祖,黄帝作为道教始祖的地位,历来为道教各宗各派所认同,其地位更在道教各派祖师之上。道教对中华远古人文初祖黄帝的塑造,多维度地丰富了中华黄帝信仰的内涵。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一《盘古物祖,黄帝道宗》条引《道学传》称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曰黄帝。弱而能言,圣而预知,好道希妙,故为道家之宗也”。*《道藏》第32册,第235页。黄帝是远古得大道之要的仙人,我们对道教信仰中黄帝内涵及特质的考察,确乎可以感受到道教是尊崇黄帝的宗教。

猜你喜欢
五帝黄帝神仙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神仙也要自力更生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自主
遇见老神仙
老神仙变魔术
第三回 三皇五帝(下)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论五帝时代:中国特色之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