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水产局,河南信阳465350)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全县总水域面积1.46万ha,适宜养殖水面1万ha,已养水面7333㎡。2017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3.6万t。为探索池塘草鱼鲫鱼混养高产养殖模式,示范带动全县水产养殖大户发展这一高产养殖模式。通过多方考察与调研,2016年商城县水产局在新科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草鱼养殖基地成功运用通威365模式,探索草鱼鲫鱼分区投喂混养技术,解决了草鱼鲫鱼不同营养需求、鱼病防治、捕捞等难题,池塘混养草鱼鲫鱼高产获得成功,综合单产达1563 kg/667㎡,现将该池塘草鱼鲫鱼混养技术总结如下:
新科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草鱼养殖基地位于商城县鲇鱼山办事处新华村,总养殖水面15.3 ha。此次选择一口长方形池塘,东西向长,南北向短,面积2.26 ha,水深1.5~2.5 m,配备8台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套360度风速投料机、两台普通投饵机,进排水、电力设备齐全、交通便利、阳光充足。该养殖基地周边无任何污染源,适合实施池塘草鱼鲫鱼混养高产养殖技术试验。
修整塘埂、清除多余淤泥保留10~15 cm为宜,在鱼种放养前7~10 d用生石灰60~75 kg/667㎡进行化浆全池泼洒,杀灭虾蟹、野杂鱼、病菌等有害物质。待毒性消失后即注入水,逐渐加深。
所选用草鱼、鲫鱼、白鲢、花鲢为该基地生产培育的鱼种,无伤、规格整齐,鳞片完整,体表光滑且不用长途运输。鱼种放养品种、规格及放养量情况见表1。
2017年2月底前鱼种投放完成,此时水温低,鱼体鳞片紧密,拉网转运鱼种操作不宜受伤。
鱼种在投放池塘前用3%~4%的食盐溶液浸洗5~10 min后,放入池塘操作要轻快。鱼种浸洗时间根据鱼类品种、规格大小、水温高低、天气、鱼苗反应等情况,灵活掌握。
池塘水位由2月底鱼种投放时的0.8~1.0 m,随着池塘水温的逐步升高,池塘水位随之加深;到5月中旬水深保持在1.8~2.0 m;3~4月份注入新水的次数和水量较少,每15~20 d注水一次,每次15~20 cm;5~10月份,注水次数和注水量逐渐增加,每10d左右注入新水一次,每次20~30 cm,注水一般在清晨或夜间进行。
4月底至10月底,每天中午12∶00~14∶00,根据天气情况开动增氧机。3~5月份,每月施用一次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5~6月份,每20 d施用一次微生态制剂;7~9月,每10~15 d施用一次微生态制剂;10~11月份,根据水温天气变化情况,使用次数及用量根据水体透明度、水体pH值、氨氮理化指标,鱼类生长季度水体透明度在15~25 cm,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草鱼和鲫鱼池塘高产混养中采用硬颗粒与膨化料按1∶0.7比例投料,养殖前期3月初至6月底投喂蛋白质含量30%、半粒径2.0 mm膨化料,中期7上旬~9月中旬投喂蛋白质含量28%硬颗粒料,到9月下旬~11月中旬全部投喂2.5 mm蛋白质含量30%膨化料,有利鱼病防治且生长快。
3.2.1 分区驯化投喂。
本次高产试验混养草鱼、鲫鱼共同摄食,投放草鱼规格远大于鲫鱼,在水温16~18℃时,进行分台驯化投喂,在分台投喂前,草鱼、鲫鱼已基本形成在同一投饵区摄食。为了解决它们各自营养需求不同,规格大小差异的问题,第一天分区驯化投喂时,用360度风送投料机,由于鲫鱼个体小,先抢食,随后大规格草鱼慢慢围拢,鲫鱼个体较小被挤到鱼群边缘,无法抢食。此时打开提前在距离360度风送投饵区边缘10~15 m处设置的普通投饵机饵料,鲫鱼便自动聚集过来形成鱼群摄食,如此反复7~10 d左右,混养的草鱼鲫鱼就逐步形成在各自不同区域摄食的习惯。
3.2.2 投喂次数与投饵量
草鱼鲫鱼的摄食情况与水温、天气、鱼体自身生长情况等关系密切,水温低天气异常,草鱼、鲫鱼摄食能力弱;水温高,天气好,草鱼鲫鱼摄食能力强,4月底~10月中旬水温高,气候适宜,草鱼鲫鱼的生长旺季,坚持“四定”投饵:定点、定时投喂,保证草鱼、鲫鱼生长不掉队,定量、定质保证草鱼、鲫鱼消化充分,不浪费。水温16~18℃时,每天膨化料日投喂1~2次,日投喂量占草鱼、鲫鱼总体重的1%~1.5%;5月中旬~10月中旬,草鱼、鲫鱼日投喂量逐步提升到草鱼、鲫鱼总体重的6%~8%。其中,8月上旬~9月中旬,根据天气和鱼类的吃食情况日投饵量增加到占总体重的10%,如遇到天气闷热,雷雨大风等异常天气时,停止投饵,待天气好转,水质条件稳定后,逐步恢复投饲。
3.2.3 投喂方法
由于前期通过驯化成功实现草鱼、鲫鱼分区投喂,按照“慢一快一慢”和“少一多一少”的原则。养殖初期,水温低,草鱼、鲫鱼投喂速度慢,投喂量少;养殖中期随着水温的逐步上升,草鱼、鲫鱼已形成积群摄食的习惯,投喂的速度快些,投喂量大些;养殖后期随着水温下降,水体逐步恶化,投喂量逐渐减少。养殖中期,随着草鱼的逐渐长大仅投喂全价饵料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应加投喂适量青草以增加草鱼在生长过程中对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需求。注意池塘无人管理投喂时,使用定时器自动投饵。
池塘草鱼、鲫鱼混养高产模式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注意观察水质、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捞出池塘内残饵、病死鱼及污物,避免水质恶化和减少鱼病传染;闷热、雷雨天气增加夜间巡塘次数,以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防止泛塘的发生;要经常注入新水,排出污水改善水质;在连续阴雨天要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一般晴天傍晚不开增氧机。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在整个养殖期间注意对水体、鱼种、工具、饵料台等的消毒,减少鱼病感染的机会。在水温上升到15℃以上持续4~5 d后用90%的晶体敌百虫和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交替使用,杀菌药物有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溴海菌等,还可用庆大霉素、三黄粉、大蒜素等做药饵。定期检测养殖水体溶解氧和氨氮、亚硝酸盐、pH值等理化指标,及时采取相关生产管理措施满足鱼类生长需求,基本保持全年无死鱼现象发生,鱼类生长良好。
养殖期从2017年2月20日~2017年12月20日,共收获商品鱼61100 kg(详见表2)。其中,草鱼32400kg,鲫鱼17000 kg,白鲢8100 kg,鳙鱼3600 kg,成活率为90%,共投喂商品饵74.1 t,饵料系数1.5。
此次试验示范池塘草鱼、鲫鱼混养总投资为54.29万元,其中鱼苗费8.62万元,饲料费30.5万元,增氧机、投饵机维修保养等0.88万元,人员工资8.0万元,疫苗、渔药、电费等支出6.29万元。共出售61100 kg商品鱼,共计76万元,总利润21.71万元,投入产出此1∶1.4。
7.1 池塘采用草鱼、鲫鱼混养适当搭配鲢、鳙鱼高产养殖模式,草鱼、鲫鱼驯化分区投喂成功是关键,能够提高水体空间利用率,提高池塘养鱼总产量。
7.2 池塘草鱼、鲫鱼混养可以满足不同品种鱼类对营养的需求,同时满足不同鱼类的生长速度要求。
7.3 池塘草鱼鲫鱼混养不同鱼类对营养的需求更高,针对性更强,对疾病防治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7.4 池塘草鱼鲫鱼混养采用通威360度管道式风送投料机,位于池塘水域中心给料,给料面积增大到2800㎡,是过去4台普通投饵机给料面积330㎡的8倍多。鱼群吃料均匀,采食区水体溶氧含量增加0.1~0.2mg/L,又可避免鱼群集中抢食导致各层水鱼类吃料不匀使鱼类生长整齐。
7.5 池塘采用草鱼鲫鱼混养水质好,浮游生物丰富,养殖水体溶氧保持在5~6mg/L,水体氨氮不超标鱼类的生长良好,饲料利用率高。
7.6 养殖后期,连续阴雨,引起鱼类浮头和吃食差,主要是到养殖后期塘底粪便、残饵等大量积累,底部耗氧严重,有害菌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升高。通过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底信康改底、施用藻源素生态平衡肥补充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盐,促进藻类生长,吸收氨氮和亚盐增加溶氧,从而使池塘鱼类浮头,吃食不好的现象得以改善。
表一 池塘草鱼、鲫鱼混养放养品种规格及投放量
表二 池塘草鱼、鲫鱼混养收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