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中总是荒野

2018-03-18 03:06■张
北方作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荒原西北荒野

■张 玲

牧羊人不能停止呼唤

归来吧,归来吧,我的孩子

荒野无边,横舟自渡

过去三年,梦境总是缠绕着我。

恍惚中我总是站在一片荒野上,往远处一个不时闪烁的光源走去。“不知来处,不问去处”,我时常这样告诉自己,仿佛心境的清明便足以抵挡这浩浩荡荡的“人生”二字。醒来的时候,走过狭窄悠长的宿舍楼道,就在一扇朝东开的窗前站一会儿——对面是柔软延绵的荒山一片。清晨过后,温软或者烈性的一天便不由分说地开始了,这时候的人是身不由己的,它强迫你去面对,或悲或喜,或快或慢。

三年一瞬而逝,将我的大学严密包裹起来的山峦容颜依旧。一千余个清晨,我与群山遥相对望。有时,云朵飘荡,山就被光影晕染得有声有色;有时,西北难得的一场暴雨之后,山脉被雨水浸染,慢慢变化出无数中极为相近的颜色,层次分明,浓淡相叠,远山如黛,近岭成烟,在跌跌撞撞的睡梦之后赐予我一幅绝美的山水画。与生命的前几个三年不同,这一次的三年在西北度过,我的生命轨迹也被染上了难以抹去的西北印记。这些印记或来自于某时某刻与村庄老人的寒暄,虽然我甚至没有听清老人的完整发音;或来自于某处某地的与野草野花的突然相逢,我们像前世见过那样惺惺相惜,一同站在朝霞落日的光晕中,一同张开臂膀,在西风中摇晃;或来自于某张青白苍黄的信纸上,我将在西北的无眠夜揉成千字短文,注入数行短诗,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轻轻将信放进邮筒,期冀着南方某个角落里某个跟我一样失落的人明白我此刻的心境。

当然,除了伫立之外,也有不时的出走。

以兰州为据点,以火车为工具,以一个小小的双肩背包为全部的行囊,往西至酒泉、敦煌,往东去平凉、西安,往南便是青海,或者往北去向宁夏。多数时候,买着廉价的慢车坐票或是站票,挑一列夜晚开动的火车,在晨曦中,摇摇晃晃抵达下一站。因为旅途的疲惫,景色往往失去质感,常常被我不经意地忽略,流失在不时袭来的困倦中。这个时候我尤其喜欢去搭讪,这与我性喜独处的习惯相悖,但这样狭窄逼仄的人群密集的火车车厢,总是容易让我变得躁动起来。我跟他们讲我平时从不提起的往事,我高声喧笑,向他们提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路过一处不知名的北方村庄,向瓦房外的老人讨水喝。

地点不停辗转,梦境却别无二致。

来来去去的时候,仿佛会忘记弥久不散的虚无感。那种无着无依而又无意义的荒凉感很难散去,不会因为人群片刻的嘈杂而褪色。

西北的苍凉一无滞碍,仿佛空中跌荡的冰雹,浓烈地散开,激烈地敲击地面,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由会被这种苍凉感袭卷裹挟。在天与地,风与云之间,人的本质变得更为单调,也更为单纯。这时候许多琐碎的东西渐渐剥落,不再去和卑微罪恶的事物有所牵绊,而是不停地向野风走去,向野山走去,向野草走去。走去之后是回归,向天气的回归,向云彩的回归,向季节的回归。

在西去酒泉的列车上,茫茫的戈壁滩扑面而来。陈旧的车窗玻璃挡住带碎石的悲风,靠在车窗上,说是千年豪情涌来,说是千里古道飞去,不如说是千种情绪升腾。掏出手机对准窗外将落未落的太阳,笼络在手指圈成的环形之中,黄光红光交织出一片雄浑浩荡的戈壁落日图。未几,夕阳尽去,夜晚袭来,便要听火车与铁轨击打无数次,才能看见数盏零星珍贵的黄色灯光——这一个个灯光,便是一个个散落荒野的孤独生死的生命。

在青海一个叫乌兰的小城肆意奔跑,迎着油画一样的白桦树,去向零星开放的油菜花田。这时候分明的日影散去,薄暮袭来,天际是漫无边际的日落红,将整个盆地笼罩在一层似真似幻的氛围中。青稞酒倒入纸杯,配一包街边小店的劣质辣条,便是一个有酒有诗的夜晚。

在崆峒山翼的道观边对弈,目之所及皆是山林苍翠。取一黑一白两颗棋子掷入空谷中,远远地落下,坠入一片了无人迹的松树林中。想是黑白变幻,道即生焉,下山归去也少了一许空无之感。

当然,黄河是不得不去的。总结起来,无非是一道不甚宽阔的泥黄色河水,形态也了然,只是不住奔流,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每次身临河边,还是有光阴无尽而躯壳短暂之感。在河口附近的一个小镇露营,靠着黄河边的一片盐碱地,浓重的盐渍早已将一片果林枯死。清晨醒来站在河边看人们钓鱼,看野鸭子游来游去,看一旁的桃花开得纷繁。捡了枯树枝生一堆篝火,寻了清明时节新长起来的苦苦菜、荠菜,下水烫了,凉拌入口。这时候就端着饭盆去和钓客闲侃,天南海北,无尽无穷。西北人散淡又豪爽,一张口就是三五十年的历史,一挥手就是走南闯北的意趣。

而来来去去,也不过数日而已。在异地游荡之后,终于还是要回到我那被群山包围的学校中去。那一片盆地唤作“榆中”,其间的故事便多的是日复一日,朝暮轮回。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种“无尽”感袭击。我常常在入睡之前的夜晚思考,人生到底为何物?我们对人生的所有定义,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爱与恨,奔跑,饮食,高尚与卑微,追逐,堕落,我们的纷繁复杂的,美妙的一生,看似稳稳当当,实则不堪一击。因为这些定义所存在的所有理由,那些关于存在的,有无的,生死的,都无从定义。或许有许多人在许多的时刻试图去解读,但结局总是一如既往的徒然。这种徒劳无功有一种永恒的,厚重而生硬的力量,它代表着拒绝、虚无和不可知,代表着生而为人的苍白。漫长的无力感已经席卷了我们,而我们一无所知。

我常常将自己想象为一个赤足而行的野人,我也常常停止想象,不去把玩那些不会有答案的,不停留在一日三餐的某一十分的东西。我像多数人那样活着。我写作、阅读、散步,我观看电影、听音乐,喝度数颇高的白酒,我不试图去治疗失眠,更不妄想去杀死梦境。我只是自然地将梦境和现实各自划开,用理性和淡漠为它们注入一道界河,河岸边荆棘丛生,无人穿行,试图让它们永无相触之可能。我像多数人那样,时而麻木,时而清醒,时而躬身向下,揣摩地上曲折感伤的碎影。

然而河道再宽广,总不如漫长铺设的原野。有时候,睡梦中的原野图形变化,上下翻腾,终于击破我脆弱的梦境,跨越黎明,和走廊尽头窗口外的景色融为一体,难舍难分。这是纵身跃入俗世凡尘,冥冥中竟是唯一的选择。

许多时候我们终其一生也难以将虚实完全分清,于是便是无尽的寻找与迷失,得到与失去。在这样的循环中我们努力找到一个支点,得到平衡,而不至立刻坠落。就像明知离开是必然的,雪花还是会坚持着,在数日之内不化,最终变为混杂着污泥的雪水,四散流去,沁入荒原,变为荒原的一部分。

站在西北的土地上不止会想到梦境,还会想到遥远明媚的南方。西北是风雪,南方是雨滴,依次滴落在我的掌纹中,浸润的命运的纹理。也会去找诗歌里惆怅和抽离,慢慢塑造自己骨血之间的经脉,柔软地蔓延铺展,和蝌蚪一样的文字一样,连接思绪和天地,甚至连接个体与人群。

站在西北的土地上会不断地想出走,也会不断地出走。很幸运在十八岁与西北相遇,并度过最重要的这三年。在这三年里我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生命线条,它由梦境雕刻而成,由思绪堆积而成,由山脉包裹而成。

站在西北的土地上我往往会忘记自己,也忘记生而为人的悲哀。当然有时候这种悲哀又会变得格外醒目,和西北的万事万物一样,倏忽来去,大开大合。

漫长的日子里,写下的是无数的琐碎语句和破碎的长短诗歌,它们就像我的清晨,就像我的日落,就像我,就像我梦中无边无尽的原野——

我持续离开,持续避让

我避开碌碌无为绝望的风

落在没有尸骨的荒原上

我为这荒原臆想一个坟墓

臆想一种悲伤

站在山顶,风避不过

活在世间,死避不过

我臆想我的死亡会不一样

臆想天气清朗

我撕裂代表夜晚和想象的日记

撕裂代表春天的青草

我把你定义为亲人

我给你写信,一行又一行

落在没有尸骨的荒原上

猜你喜欢
荒原西北荒野
荒原童话
缠海鞭杆—西北棍
在荒原上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赞美夕阳红
狭路相逢
致冬末的荒原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