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车震宇
摘要:很多实际设计项目在设计中的工作步骤都是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确定设计任务,然后设计方案,完善方案,最后施工,往往项目建成之后设计师就不会再回到基地进行科学客观的使用后评价,导致这种使用者的感受不能适当的反馈给设计师或者甲方,而如果这种设计师完成项目后进行客观的使用后空间评价的习惯可以在设计界普及开来,从而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原有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建,才是对使用者真正的重视和关怀。本文选取沈阳市图书馆广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主观调研者和客观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应用环境行为学知识,对经过设计并正在被使用的公共开放空间进行充分的调研、数据收集及整理和系统的评价,并发现问题,以进一步提出对设计及服务的改进建议。
Abstract: Many practical design projects in the design of the work, the first step is to study, and then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task, to design and perfect the scheme, and the final is to construct. Ofte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the designer will not return to base to do scientific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so the users feel can not appropriately returned to the designer. If th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can be popularized in the design area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the designer can examin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original design and rebuild it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which is the true attention and care to user. This article selects municipal library square in Shenyang, Liaoning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investigates and evaluates the designed and used public open space, find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on design and service.
关键词:城市广场;使用者;沈阳市图广场;景观元素;空间布局
Key words: the city square;the user;Shenyang municipal library square;landscape elements;space layout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8-0001-03
在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的《人性场所》一书中,对城市广场进行了明确的概念界定:城市中的广场主要是硬质铺装的,并且不允许汽车进入的户外公共开放空间。其主要功能为散步、休憩、用餐或者是觀察周围环境。与人行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富有自我领域的开放空间,而不只是一种用于路过的空间。城市广场承担着城市中某个片区居民的日常的公共休闲、交流、运动等复杂活动的功能,同时也是高楼林立的城市空间形态中一个供市民停留亲近自然的公共开放空间。本文选取沈阳市图书馆广场为评价对象,从空间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应用环境行为学为理论武器,对经过设计并正在被使用的公共开放空间进行调研和系统的评价,并发现问题,以进一步提出对设计及服务的改进建议。
1.1 沈阳市图书馆广场基地区位与历史概述
本文选取辽宁省沈阳市图广场为研究对象。沈阳市图广场建于2006年,位于沈阳市青年大街中段,北邻沈阳市科学宫,南邻夏宫,西临市图书馆与少年宫,东临世茂五里河,广场位于沈阳市图书馆前方(如图1),整体略呈梯形,西侧较宽,广场面积约30000平方米,广场东西长约为200米,南北长约为150米。广场地势平缓,几乎没有高差。广场的中心是一处足球雕塑,以足球雕塑为中心,四周是一处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的梯形硬质铺装广场,材质为水泥砖碎拼。9条园路贯穿整个广场,园路宽约1.5米,铺装为规格为400×200的水泥板,在园路的两侧设有石凳,供人休息。整个广场都铺设有草坪,在广场靠近城市干道的的一侧的草坪上,放置着一些雕塑,这些雕塑是复制2001年中国足球队的32人,是为了纪念中国国家足球队在2001年夺得世界杯入场券的这段光辉历史。
十几年前,现在的沈阳市图广场还是当年全国著名的五里河体育场,许多国际型的足球赛事曾在这里举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2001年国足在这里1:0战胜阿曼,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夺得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入场券,使中国数亿球迷终身难忘。五里河体育场于2004年拆除,在此重新设计及建设了沈阳市图广场,基于这段辉煌历史,设计师在设计中加入了足球的元素,以记录那一历史性的时刻。
1.2 邻里环境概述
沈阳市图广场位于青年大街南段,属于沈阳金廊文体展示中心区,广场四周被建筑包围,南部为沈阳夏宫,是一座集酒店、商业、写字楼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建筑,广场北部为沈阳科学宫,东部为是五里河世贸中心,西部则是沈阳市图书馆,所以可见市图广场是金廊中心区非常重要的一处供人们游玩,休憩以及开展各种公共活动的城市开放空间。(如图2、图3)
2.1 调研方式与调研结果
笔者利用主客观交叉的方法对沈阳市图广场进行空间使用后评价,主观方法是笔者通过自己的空间感受对场所进行评价,客观方法主要是通过分发调查问卷与观察询问,对广场上市民的公共活动与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加以分析归纳,调研结果如表1。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从市民运动角度分析
市图广场为居住在周边的市民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但作为城市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开放空间,在使用过程中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日常活动需求是使用后评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
通过调研总结出人们的主要运动种类:
A.放风筝
B.散步
C.轮滑
由此可以看出此处活动较为单一。
通过对广场中活动人群年龄的调查取样,发现儿童占了42%,是广场上的主要活动人群,其次是中年,然后是青年和老年。而对中年人来说,广场的空间分布和景观基础设施布局并不能满足他们交流与休憩的需求,主要是缺乏私密性空间,使其不愿在此逗留。而中年人来此活动的原因主要是陪同孩子。青年和老年所占的比例最少,原因是缺少青少年以及老年的活动设施,而且,此处儿童较多较为吵闹,场地没有明确的边界,以及遮挡视线以及隔音的措施,所以不受青少年以及老年年人的青睐。
2.2.2 从广场性质角度分析
人们在广场上进行什么公共活动取决于广场的性质与定位,市图广场处于金廊商圈中心,四面被建筑与道路环绕,主要服务人群是附近的居民与在附近工作学习的市民。但由于广场的大面积草坪设计,空间分割较少,使得儿童喜欢聚集在这里放风筝,中年人作为陪护,老年人以及青少年则很少。
2.2.3 从市民需求角度分析
首先,从游客的需求来看,广场上植物有美观、调节小气候、遮阴等重要作用,很多市民的日常活动行为都会在大型乔灌木附近发生。沈阳市图广场为大面积草坪布局,缺少乔木灌木。也没有景观中极为重要的水景设施,使得许多潜在活动人群流失,总而言之广场空间及元素的丰富性匮乏,丰富广场的空间、景观元素、景观基础设施,是以后需要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市图广场历经几次改造,从结果来看,改建结果都不是很理想。而在笔者看来,改建的核心方法应该是着重丰富广场的空间结构、景观元素与景观基础设施。
3.1 增加水景设施,完善广场景观元素
从环境行为学上说,人们更倾向于身处有水的环境,但是市图广场在设计之初并没有加入水景,而且通过调研发现,此处活动的儿童所占的比例较大,儿童对于水的渴望在所有的年龄段里面是最大的,可以将一部分绿化草坪改建为水池,或者是喷泉设施,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儿童游玩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吸引路人驻足观赏,大片的水面还可以调节区域的气候。
3.2 适当隔离街道与广场,丰富边缘空间
沈阳市图广场近邻主干道青年大街,街道的车行往来与噪音对广场的声景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现场照片如图4),而现状的市图广场设计中没有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乔灌木组合、景观墙、雕塑等元素的组合适当分割青年大街与广场空间,减少主干道车型噪音对广场声景观的影响,以改善广场上的市民进行公共活动时的场所感受。另一方面,大面积草坪旁的石质座椅的使用率也较低,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出发,人们都不喜欢坐在他人的视线中心。草坪边缘的石凳处于空旷广场上,使人处在空间中没有视觉上的变化,使人缺乏安全感(现场照片如图5)。这一点可以通过改变座椅的设置位置,尽量将座椅、垃圾桶等景观基础设施布置在空间边缘,增加基础设施使用率。
3.3 利用乔灌木配置组合,营造宜人植物景观
广场除了四周有一些行道树之外,再也没有高大的乔木,甚至是灌木,只有大片的草坪。在竖向效果上,只有周边建筑体量的起伏变化而不能让人感觉到用园林植物的魅力,不能感受到由植物围合而成的空间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在广场上进行合理的种植设计,利用乔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的组合营造出宜人的植物景观,以增强广场竖向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为游人提供遮阴以及休息的树下空间。这一点并不和现状的大面积草坪设计手法相冲突,多样的植物配置可以给人以丰富的景观空间感受。
3.4 改善广场空间布局,丰富空间结构
市图广场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公共空间的的布局缺乏围合感不能满足市民的活动多样性需求;现状市图广场的设计理念是根据广场周边已有的空间关系,在现有的建筑、道路的围合之下的状态与关系中发现新的规律,将广场设计成为周围建筑与道路现状服务的一个关联性空间,通过广场将周围的道路与建筑联系成一个整体。然而在笔者对现状沈阳市图广场的主观空间场所感受和通过采用对使用者的调查询问而收集的客观评价资料后,发现这个正在使用中的广场并不能让人有很好的空间感受,广场整体布局使人感觉单调无趣,虽然在广场上布置了很多座椅,但是基本没有人喜欢在广场上长时间停留,因为原设计者在设计中对"人”这一核心要素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不够,导致空间场所精神欠缺,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的在《场所精神》一书中提出,供人活动的场所要能与人产生精神层面的交流,让处在空间中的人都能有独特的感受,能体会到空间场所传达给他的信息,站在场所精神的角度看现状的市图广场,现有设计对人的关怀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要利用空间结构的改善和景观要素的变化、重组来营造一个能够捕捉利用这些空间与视觉特征的环境。
广场空间的空间结构决定了市民的步行流线与活动人群的分布,丰富广场的空间结构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以梳理交通,还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人群分割开来,分割营造出市民喜欢停留的空间。广场的空间结构重塑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的人群分为两个层面考虑,第一点是根据通过广场的人群需求,分析以及记录他们的通行路线,梳理步行交通,改善步行道的通过性与可达性。第二点是根据在广场进行公共活动的人群需求,根据空间中可能发生的公共活动,通过高差、尺度、铺装、植物与围合构筑物的空间分割方法,将整体的广场空间分割出主次,区分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与私密性空间,以满足不同市民的活动需求。在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布置中,注意空间的“边界效应”,“边界效应”指出说明人的行为会在空间中趋向处于明确的边界,依据“边界效应”,宜将座椅、垃圾桶、景观建筑根据人的活动需求和美学的原则布置在整个空间的边缘位置,以丰富空间与景观基础设施的多样性,吸引更多市民来此活动。
城市广场承担着其所在城市范围内市民的集会、休闲、散步、运动、娱乐等各类公共活动,营造良好的城市广场公共环境,对丰富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市民之间的凝聚力与城市活力有重要作用。在城市广场的使用过程中,要依据使用者的感受和具体的使用情况对原有设计进行思考与评价,从而不断的完善設计,以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各类需求。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曾涛.城市广场环境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8(S3):316-318.
[3][美]阿尔伯特J.拉特力奇.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挪威]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5]康亚丽.大学校园环境空间使用后评价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
[6]韩静.温故而知新——使用后评价(POE)方法简介[J].建筑学报,2006.
[7]王祖伟.城市开放空间使用后评价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
[8]陈建华.城市开放空间及其环境使用后评价[J].建筑科学,2007.
[9]张为先.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城市公园更新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10]胡金龙.武汉市城市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3.